《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04 14:17

  本文关键词:舞蹈中共享的身体印迹—云南兰坪杂居民族的圈舞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央民族大学》 2015年

舞蹈中共享的身体印迹—云南兰坪杂居民族的圈舞研究

闫晶  

【摘要】:云南兰坪地处滇西北多民族交界区,夹处于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剑川白族聚居县、福贡傈僳族聚居县四地之间,境内居住有白族、普米族、怒族、藏族、汉族、傈僳族、纳西族、彝族等14个民族。多民族杂居区的民众在长期历史生活中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生存格局,语言、服饰、信仰、习俗也多相融互通,舞蹈亦成为节日中各族民众共享的身体经验。尽管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民族政策强化了人们的“民族”身份意识、族群边界重构,日常生活中文化要素的交融与共生依然成为当下正在发生的自然趋势。本文研究的着眼点在于以现象学的眼光,力图将“民族”问题“悬置”起来,探寻非既定知识、非既定概念规约下的民间生存状态、舞蹈发生情景。对舞蹈的阐释,从现象出发,结合人类学、舞蹈学、语言学的研究视角与理论,探寻杂居民族在社会联姻、族群共处中,舞蹈得以共建、共享的过程。同时,以田野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关注当下社会在文化交融中不同身份的参与者们进入之后,民众生活中日渐形成的身体印迹与多重表述。对于当下民族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互通日趋加速的世界,多民族共舞的个案分析或许能为多元文化碰撞中的舞蹈研究、教学、创作带来启示。本文由导论、五章正文和结论组成。导论部分阐述已有“民族”分类体系下对研究对象的描述,结合田野调查个案,提出自己的理论立场和研究视角。第一章概述杂居民族的舞蹈生存空间,从历史境遇、民族身份、族际关系三个层面呈现多民族杂居区圈舞的发生背景。第二章通过文本与田野中的场景差异,梳理不同文化身份参与者的舞蹈建构。通过“现象”的描述,提出全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焦点一超越了“民族”界分的舞蹈。第三章为寻求答案,展开对三个典型村落的舞蹈民族志个案调查。一是通甸镇水俸村,属于白普米—讲白族语的普米族村落,这个村落的舞蹈形态被作为“非遗”传统舞蹈广为传播;二是河西乡联合村,属于黑普米—讲普米语的普米族村落,通过这个村落的调查呈现同一民族不同区域的习俗与舞蹈差异;三是通甸镇八十一社区,属于多民族聚居村,运用人类学田野工作的方法阐述乡野之中民众自发参与的舞蹈情状。第四章以田野工作为依据,通过本土人的口述来认识各族民众对同一舞蹈的身体体验与情感,阐释舞蹈中共享的文化要素及其原因,并深度分析民众共享的舞蹈身体语言。第五章对舞蹈的共享从村落与村落、村落与外界两个维度,探讨在各方力量的交互需求中民族舞蹈在当下的生存境遇。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有三点:第一,多民族杂居区的文化交融中,民众的身体并非绝对以“民族”来界分,而是在身体经验的对话与共享中,共同构筑了群体性的身体话语。对于舞蹈的形态,避免将“民族”属性结晶化、本质化。对于舞蹈的类分,亦需要获取地方性知识来形成对现有舞蹈分类体系的补充。第二,多民族杂居区的文化接触中,身体语言在族群互动中生成。民众共享舞蹈的同时,也是在共享一种文化类型和生存方式。在这一进程中,身体语言的共享也伴随着彼此价值观的互通,促进了多民族社区的和谐共存。民族舞蹈的功能有助于人们消除区隔,形成群体性认同。第三,在村落与外界的交互需求中,民众共享的身体经验表述为舞台艺术中凸显的特定民族形象。各方力量“言语”之后的重构形成了当下田野中民众所传习、共享的舞蹈“语言”。对传统舞蹈的传承,需要加强文化主客体之间的深度认知与理解,才会有“形式”之美以后的文化共荣。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70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安林;“篝火之舞”与“连袂踏歌”——藏缅语族圈舞文化特征和功能[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车延芬;;揭秘“舞蹈人类学”——读《人类学与人体运动:舞蹈的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许锐;;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演变与概念阐释[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高志英;徐俊;;元明清“藏彝走廊”西端滇、藏、缅交界地带民族关系发展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5 潘蛟;;解构中国少数民族:去东方学化还是再东方学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洪霁;“三步加”与“半拉云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7 刘建;赵铁春;;身份、关系与角色扮演——当代中国民间舞的三个身份群体探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8 安林;藏缅语族舞蹈文化同一性初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年Z1期

9 欧建平;;舞蹈人类学引论[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朴永光;舞蹈的民族风格与地域风格[J];民族艺术;199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双白;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羌姆舞蹈和民间祭礼舞蹈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2 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敏;塑造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新形象之我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刘毓秀;;浅谈舞蹈艺术的综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郭建勋;;对改进《民族学概论》教学工作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4 万代吉;;人类学研究方法在艺术研究中的运用——以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加热村觉木龙藏戏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欧群慧;巴战龙;;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对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以云南省景洪市勐罕镇中学为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裴文;语言流变过程状态的时空观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高蔚;;天地元声:诗的原初生命形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谢健;冯建国;;李煜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象和艺术自叙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光宇;;满族文化中的环太平洋文化因素[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刘檑;;多民族兼容的纽带——读《走向和谐——岑努村人类学考察》[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同铸;;论“叙事性意境”及其建构[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谢宏滨;;论法律语言的社会学属性[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张昀京;;科学在中国普及的历史分期探讨[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四龙;;论中国佛教的民族融合功能[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马克垚;;论农业社会的世界史体系[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陈卫星;;现代性的一种叙事——关于韩国影片《薄荷糖》、《绿洲》和《打回头的情书》的分析[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10 李东晔;;近代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世界城市的建设[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隋晓荻;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与传记中的事实与虚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李占魁;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艳丽;论漫画的影视剧改编[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3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陈哲;中国传统纹饰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栾庆伟;论武术套路的表演艺术[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明文军;“学院派”民间舞存在的学术与社会价值[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明文军;再谈中国民间舞的“民族性”——兼谈“多元一统”的中华民族民间舞认识论[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赵铁春;与时俱进 继往开来——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历史传承与学科定位[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年Z1期

5 王昕;广采博收 神韵依存——浅析李瑞林、战肃容教授东北秧歌教材建构的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赵铁春;;“专、纯、绝”与“博、纯、活” 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职业化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模式设想及课程建设[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才让太;;试论本教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藏学;1988年03期

8 恰白·次旦平措;达瓦次仁;;论藏族的焚香祭神习俗[J];中国藏学;1989年04期

9 拉毛措;青海藏族妇女服饰[J];中国藏学;2001年01期

10 姬宁;;1919—1949年中国民间舞蹈革命化进程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音乐研究所所长、宗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著名音乐学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 田青;[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蒯天(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N];中国艺术报;2006年

3 演讲人 资华筠;[N];光明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平;;舞蹈书写的轨迹——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而作[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张晓红;;舞蹈理论与技能的相辅关系——谈普通高校舞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探索[J];艺术研究;2008年03期

3 ;《舞蹈学词典》词条汇编[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于宏亮;刘亚琳;;应用型人才视角下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培养模式探究——以滨州学院为例[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王群;刘徽;王欣;;普通高校舞蹈学学科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年22期

6 盖伊·莫里斯;张延杰;;舞蹈研究与文化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7 陈亚芳;;对高校舞蹈学专业如何培养实践应用能力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0年17期

8 张雷雷;;论知识舞蹈的创作[J];青年文学家;2010年11期

9 徐小健;;创设快乐的舞蹈课堂[J];教育艺术;2013年01期

10 游惠海;舞蹈的繁荣依靠党的培育[J];舞蹈;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亚娟;;后奥运时代下体育院校舞蹈类专业的定位与责任[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柴亚萍;;让舞蹈为孩子们带来快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 马文静;张麟;;美在真实 贵在独特: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舞台魅力[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莉萍 浙江省平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艺术创作室,副研究馆员;[N];音乐生活报;2011年

2 著名舞蹈家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 吕艺生;[N];中国艺术报;2012年

3 汪建根;[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汪建根;[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车延芬;[N];中国艺术报;2007年

6 于平;[N];中国艺术报;2008年

7 黄际影;[N];中国艺术报;2008年

8 ;[N];中国文化报;2004年

9 张素琴 刘建;[N];中国艺术报;2011年

10 中国舞蹈家协会;[N];中国艺术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颃;“凝视”与“超越凝视”[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2 刘漫;唱曲舞蹈考略[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3 王昕;功修、祭仪、节庆中旋跳的舞蹈[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闫晶;舞蹈中共享的身体印迹—云南兰坪杂居民族的圈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张晓东;试论身体与运动的艺术关系[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6 袁禾;论中国宫廷舞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峰;[D];延边大学;2008年

2 任颖;舞蹈在中华文明中的文化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想想;执着地追求 大胆地探索[D];河南大学;2011年

4 许恩;吴地舞蹈文化源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5 安家彤;瑜伽训练对舞蹈技能训练的补助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6 宋颖;普通高校开设舞蹈选修课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树;由中国古典舞蹈看舞蹈与音乐的同构关系[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冷英嘉;族群文化与舞蹈审美的探索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会改;高师地方舞蹈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辉;当代城市广场舞蹈调查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舞蹈中共享的身体印迹—云南兰坪杂居民族的圈舞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4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04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e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