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视野下的创造性思维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7 15:23

  本文选题:复杂性 + 创造性思维 ; 参考:《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思维就是人类思考问题的过程。"创造性思维"是指导致了某种新颖的、有价值的或令人满意的产品的思维过程。开展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对于人类认识能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实践活动的开拓和深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思维方式的演变常常伴随科学的发展和哲学范式的转变。从亚里士多德的宇宙到牛顿世界秩序,简单性和还原论的线性思维方式赋予了世界画面一种惊人的秩序与和谐。后现代主义则放弃以确定论和线性因果关系为基础的世界观。伴随复杂性科学和哲学的兴起,非线性思维方式逐渐成为认识复杂性世界的基本模式。在复杂性研究的众多理论分支中,美国学者约翰·霍兰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开辟了复杂性研究的涌现论路径。霍兰认为探索复杂性就是要揭示"涌现"。涌现是我们周围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事物的生成过程都表现出了涌现的特性。涌现的概念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涌现的本质就是由小生大、由简入繁,并且产生了以前所不具备的新的特质。创造性思维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基本思维方式,具有典型的非线性思维的特征。在复杂性视野下,霍兰关于涌现的理论同样适合于对创造性思维这一高级思维活动的探索性研究。从复杂性研究的涌现理论出发,探讨创造性思维涌现的机制以及促进创造性思维涌现的实现途径,彰显了创造性思维"生成"与"受限"的条件特质。在复杂性视野下,思维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复杂适应系统。创造性思维的涌现是思维系统内部显意识与潜意识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非线性交互作用的整合而涌现产生思维新质的过程。这种交互作用的过程就表现为显意识、潜意识与外部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平衡运动。具体而言,当面对一项创造性任务,显意识和潜意识的探索和分析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状态,二者在一张一弛、一消一长、一开一闭的连续活动和有序转换中,进行显意识的自觉探索和潜意识的不自觉提取。在这个过程之中,显意识与潜意识在内容或成份上相互渗透,在信息资源上相互为用,在心理功能上相互补充,共同承担和实现意识系统的整体功能。同时,在显意识、潜意识与外部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平衡的动态运动中,思维系统各组成部分相协调、相一致,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产生新的结构和思维模式,即创造性思维的涌现。根据涌现理论的要点,创造性思维的涌现是一个"受限生成"的过程。这里面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是一个"生成"过程,具有涌现的特征,所以应该秉持生成观的视角去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涌现;第二,创造性思维生成的过程是一个"受限"的过程,创造性思维的涌现只能发生在显意识、潜意识与环境交互作用产生的可能性空间中。因此,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涌现需要协调显意识、潜意识与环境三方面的因素,以整体论和生成观思想为指导,使三者交互作用的机制发挥最大的效应。促进创造性思维涌现的途径有两条:增强创造性主体的适应性能力、制定合适的环境策略。增强创造性主体的适应性能力,即创造性主体的建构,包括显意识探索能力的提高和潜意识内容的激发。这是促进创造性思维涌现的首要途径。显意识的探索是创造性思维涌现的前提,显意识探索能力的提高应注重专业知识的储备。专业知识的数量、结构和类型以及对于知识的管理和运用,都影响着意识探索的水平和创造性思维的涌现。在显意识探索中也要注意创造的意向性培养。意向性在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过程中发挥着引导功能。目标正确而又坚强的意向性,能够将创造性思维导向深入。创造性探索过程中思维情绪的调整也是显意识探索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创造性主体的适应性能力的另一方面就是潜意识内容的激发,潜意识的活动是导致创造性思维涌现的根本。潜意识是一种在不自觉状态下的心理活动,灵感和直觉是最能体现潜意识之于创造性思维作用的潜意识形态。潜意识内容的储备和激发,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直接的意义。促进潜意识的激发需要全面加强显意识探索的准备工作、参与社会实践、激发潜意识的暗示、注重相似性联想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等。促进创造性思维涌现的第二条重要途径就是制定合适的环境策略。环境策略是影响创造性思维涌现的一个必要条件。环境是个体进行思维活动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是人类活动的前提条件。制定合适的环境策略,应注意家庭教育中创造性精神的培养,推动学校教育体制中创造教育的发展,营造有利于创造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创造性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在复杂性视野下,创造性思维的涌现生成过程是创造性主体与环境的双向建构过程。显意识探索能力的提高,潜意识内容的储备与激发,以及创造性环境的营造,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共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涌现。因此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应加强系统的长期培育与发展。
[Abstract]:The thought is the process of human thinking . " Creative thinking "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thinking which leads to a new , valuable or satisfying product .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think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to promote creative thinking . It is a prerequisite for creative thinking . It is a prerequisite for creative thinking . It is a prerequisite for creative thinking . It is a prerequisite for creative thinking . It is a prerequisite for creative thinking .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0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宝田;开发你的创造性思维(一)[J];中国人才;2000年02期

2 徐光志;论创造性思维的美学特征[J];长春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3 周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0年04期

4 韩跃武;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李彩萍;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刘兵,黄洁仪;论运动员创造性思维的激励[J];辽宁体育科技;2000年01期

7 粟丹倪,丘隶;关于开拓艺术创造性思维的几个思路[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董振域;标新立异——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J];发明与革新;2002年09期

9 胡敏;写作的创造性和创造性思维[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10 张布和;论创造性思维及其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春萍;胡万龙;;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2 张艳;;药理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A];第六届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唐敬豪;;影视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科学素质的探究[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李平坚;;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李嘉曾;;创造本质的哲学阐释与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哲学总结[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王跃新;;遵循自然与自觉统一的创造性思维发生逻辑[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洪胜;;创造性思维:天才成功密码[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石桂秀;;在相似中升华——创造性思维最基本的方法之一[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徐宏伟;;认知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与方法[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浩;;略论兴趣、爱好与创造性思维[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池丽萍;什么是创造性思维[N];中国医药报;2000年

2 江苏省姜堰中学 张顺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3 梁茂春;研究生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N];中国艺术报;2005年

4 吕淑华;二十一世纪与人的创造性思维[N];中华新闻报;2001年

5 罗玲玲;解析创造性思维特征[N];大众科技报;2007年

6 东北大学教授 罗玲玲;解析创造性思维特征[N];大众科技报;2007年

7 张国栋;障碍不除创新难[N];天津日报;2008年

8 杨顶 西和县何坝镇山岐小学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N];陇南日报;2009年

9 李够娣;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N];晋中日报;2010年

10 吉林省梨树县十家堡镇第一中学 高珂;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N];学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琳;复杂性视野下的创造性思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

2 杨小洋;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特点及与自我提问、创造性思维的关系[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柏永全;技术创新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探究[D];东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璐;创造性思维主体的建构与提升[D];郑州大学;2005年

2 王辉;论创造性思维的机制与方法[D];郑州大学;2004年

3 梁异玲;试论群文舞蹈编创的限制与突破[D];北京舞蹈学院;2015年

4 崔滨;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倩;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6 张晶;用3D打印手段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设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7 刘林艳;大学生希望感及其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8 黄宇;麦氏人格类型影响音乐专业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9 周泽西;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状况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10 乌日娜;蒙古包的创造性思维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74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074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0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