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佛禅思想考释

发布时间:2017-04-11 10:29

  本文关键词:《西游记》佛禅思想考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百回本《西游记》是一部内容繁富,思想深奥、意蕴高远的神魔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之一,受到国内外众多读者的欢迎,,无数平民百姓和才子学人也为此钟情,所选和所研究的角度各异。本篇论文是笔者对《西游记》研究的一种开拓与尝试。以《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生存状态为基石,考释、探究《西游记》的佛禅思想,以及这种思想之于文本发生的诸多艺术效应。 绪论部分主要探讨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梳理其研究历史与现状,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文本依据,说明本论文的学理依据、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并及论文的疑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分析吴承恩生存状态,简要回顾与解析其生平中几个关键时期,对其方内方外交游进行考证。吴承恩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即少年时期发愤读书,试图考取功名;中年时期提出“王道”、“德治”的政治主张,依然怀有入世情节;老年时期,思想倾向于释、道,以小说为武器揭露并影射封建社会的丑恶现象。《西游记》有扬佛抑道的思想倾向,却依然小心翼翼地坚守着儒家的最后一道防线,对神灵的放纵有警惧之心。 第二章简单辨析释、道、儒与《西游记》及其作者的渊源关系。释家“因缘和合”、中道圆融观,侧重身心关系和谐的思想内涵;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超越意识,侧重无人关系和谐的思想内涵;儒家的“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中庸之道,侧重人际关系和谐的思想内涵。由此说明“和谐共生”是释、道、儒的共同普世价值。 第三章阐释《西游记》的佛禅依循,从阐发《心经》情节和西游人物形象西行之旅关涉开始,证明唐僧师徒四人就是“合和四相”的“一体真如”的文学例证。《西游记》种种化野蛮为妖媚,化强健为奴性的艺术表现,成为一种对“哀”的审美描述;其中观音菩萨形象是真善美的体现和广博母性关爱的颂歌。 第四章论述了佛禅思想从整体上对《西游记》的体现、启示。佛禅“念源于心”、“善因善果”、“善根福因”、“慈悲双遣”等思想精神,通过《西游记》表现、流布,遂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西游记》 佛禅思想 考释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1
【目录】:
  • 论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8
  • 一、文本写作的动机和目的11-15
  • 二、文本思路、范围、方法15-18
  • 第一章 吴承恩生存状态和方内方外交游考证18-34
  • 第一节 吴承恩生存状态18-22
  • 第二节 吴承恩文学思想的方外影响22-26
  • 第三节 吴承恩的交谊26-29
  • 第四节 与“后七子”和心学人物的交往29-34
  • 第二章 《西游记》时代释、道、儒的碰撞与交融34-88
  • 第一节 吴承恩与释家的渊源34-45
  • 第二节 释、道、儒明代面目45-72
  • 第三节 释、道、儒“三教合一”的交融72-88
  • 第三章 《西游记》的佛禅依循88-144
  • 第一节《西游记》中的《心经》情结88-94
  • 第二节 人物佛踪94-144
  • 一、旃檀功德佛唐僧96-112
  • 二、斗战胜佛孙悟空112-128
  • 三、净坛使者猪八戒128-133
  • 四、金身罗汉沙僧133-137
  • 五、成就大圆满智慧者如来佛祖137-140
  • 六、施无畏与慈悲者观音菩萨140-144
  • 第四章 《西游记》佛教思想的体现与启示144-160
  • 第一节《西游记》中佛教思想的体现144-150
  • 一、《西游记》与般若教义的因缘关系145-147
  • 二、《西游记》与“无师智”的概念147-149
  • 三、《西游记》与观音菩萨的联系149-150
  • 第二节《西游记》佛教思想的启示150-160
  • 一、念源于心150-152
  • 二、善因善果152-155
  • 三、甘露慈航155-160
  • 结语160-162
  • 参考文献162-172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72-174
  • 致谢174

  本文关键词:《西游记》佛禅思想考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98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7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