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相互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4 10:02
本文关键词:汉语相互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虽然早就有学者注意到汉语相互义有特殊的编码形式,但由于相互范畴边界的模糊性,学界对何为相互义还没能形成统一认识,对相互义编码结构的研究也缺乏系统性。通过对语料事实的考察,我们发现汉语中相互义的表义结构主要有三种,即:隐性相互词汇结构、显性相互词汇结构和句式相互结构。本文运用视点理论(Point of View Theory)和认知语法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探讨了这三种结构的句法、语义、语用表现形式;同时分析了各种相互义表义成分的同现与互斥情况。本文在汉语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与其他语言的对比,对汉语相互义表义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整理,以期进一步描写和解释相关的语言现象。全文共有七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理论背景、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总结了国内外相互结构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相互义的各种类型。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几个重要的概念,即“相互关系”、“相互义”和“相互结构”;区分了几个容易与“相互”混淆的概念,即“共同”与“对称”。第三章隐性相互词汇结构部分,考察了由相互名词、相互动词和相互形容词实现的三种相互义编码结构。相互名词、相互动词和相互形容词的相互义是从它们的核心语义特征里面提取出来的,也就是说其相互义是隐性的。不同的隐性相互词汇可以进入不同的句式,在不同的句式中,论元的对称等级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是由语用、认知因素引起的。第四章显性相互词汇结构部分,主要讨论了相互代词和相互副词。相互义是这两类词的核心语义,也就是说除了相互义,这两类词没有或者很少有其他语义。所以对于相互代词和相互副词来说,相互义是外显的。相互代词主要指“彼此”,相互副词包括“相互”、“互相”、“相”、“互”。“相”和“互”在现代汉语中基本上作构词成分,但在古汉语中“相”和“互”以副词的身份出现。本研究涉及历时方面的考察,而且出于对比的需要,所以在本章讨论“相”和“互”。本章主要考察了“彼此”、“相互”、“互相”的词汇化动因及它们相互的语义沾染对各自用法产生的影响;“相”、“互”与其后常用词凝结成词的历时方面的理据。本章还涉及了相互代词和相互副词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句法和语义表现。第五章,句式相互结构部分主要考察了并列复句结构,如“张三爱李四,李四也爱张三”;还包括另外一些凝固的类构式成分,如“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理谁”、“推来推去”、“都……对方”结构和“N(非相互)VN”等。本章考察了并列复句结构的句法像似性问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理谁”结构中代词的任指功能;“W来W去”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发展出相互义的认知语用动因;“都……对方”结构的歧义问题及“N(非相互)VN”的相互义实现问题。第六章,主要探讨了各种相互义表义方式的同现和互斥情况。研究显示决定同现和互斥的因素包括语体、韵律、表义清晰性的要求,以及相互结构所表达的相互事件中动作参与者的数量。第七章,结语部分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提出一些与本研究密切相关而且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相互义 相互结构 隐性相互词汇结构 显性相互词汇结构 句式相互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8
- Absract8-14
- 第一章 绪论14-21
- 1.1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14-16
- 1.2 理论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16-19
- 1.2.1 理论背景16-17
- 1.2.2 研究方法17-19
- 1.2.3 研究范围19
- 1.3 语料来源19-21
- 第二章 相互结构研究现状21-50
- 2.1 相互关系、相互义和相互结构21-23
- 2.2 相互义的分类23-25
- 2.2.1 国外关于相互义的分类23-24
- 2.2.2 国内关于相互义的分类24-25
- 2.3 相互结构研究现状25-42
- 2.3.1 国外相互结构研究现状26-36
- 2.3.2 国内相互结构研究现状36-42
- 2.4 关于相互结构研究的一些思考42-44
- 2.5 相互关系和共同关系44-46
- 2.6 对称、相互和最简对称46-50
- 第三章 隐性相互词汇结构50-91
- 3.1 相互名词50-56
- 3.1.1 表社会关系的相互名词51-54
- 3.1.2 表空间关系的相互名词54-56
- 3.2 相互动词56-84
- 3.2.1 相互事件56-58
- 3.2.2 主语取向的相互结构58-80
- 3.2.3 宾语取向的相互结构80-84
- 3.3 相互形容词84-87
- 3.3.1 “对比”类相互形容词84-86
- 3.3.2 “亲疏”类相互形容词86-87
- 3.4 隐性相互词汇的语义漂移87-89
- 3.5 本章小结89-91
- 第四章 显性相互词汇结构91-124
- 4.1 相互代词91-100
- 4.1.1 相互代词的语义特征92-94
- 4.1.2 相互代词的句法表现94-98
- 4.1.3 相互代词的词汇化动因98-100
- 4.2 相互副词100-122
- 4.2.1 相互副词“相”100-107
- 4.2.2 相互副词“互”107-111
- 4.2.3 “相”、“互”带同一“V”比较111-113
- 4.2.4 相互副词“互相”、“相互”113-117
- 4.2.5 相互副词与否定词的共现117-121
- 4.2.6 相互副词的韵律制约121-122
- 4.3 本章小结122-124
- 第五章 句式相互结构124-147
- 5.1 并列复句结构124-127
- 5.2 “W来W去”结构127-135
- 5.2.1 “W来W去”结构的语义特征127-134
- 5.2.2 “W来W去”相互义浮现的认知和语用动因134-135
- 5.3 “你V我,我V你”135-137
- 5.3.1 “你V我,我V你”的语义特征136
- 5.3.2 “你V我,我V你”的句法分布136-137
- 5.4 “谁都/也不V谁”137-138
- 5.5 “都……对方”结构138-143
- 5.5.1 “都……对方”结构的相互性用法138-140
- 5.5.2 “都……对方”结构的歧义现象140-143
- 5.6 “N(非相互)VN”143-145
- 5.7 本章小结145-147
- 第六章 相互成分的同现与互斥147-157
- 6.1 相互性成分的同现147-153
- 6.1.1 相互义表达的词汇内部羡余现象148-149
- 6.1.2 相互义表义策略羡余现象149-153
- 6.2 相互性成分的互斥153-156
- 6.2.1 相互副词与含“相”、“互”的隐性相互词汇的互斥153
- 6.2.2 相互副词与不含“相”、“互”的隐性相互词汇的互斥153-156
- 6.3 本章小结156-157
- 第七章 结语157-163
- 7.1 研究总结157-161
- 7.2 研究展望161-163
- 参考文献163-1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毓林;;“都”的加合性语义功能及其分配性效应[J];当代语言学;2005年04期
2 唐贤清;;副词“互相”、“相互”的演变及其原因分析[J];古汉语研究;2006年04期
3 汪兰;“互相”的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7期
4 杨明义;现代汉语状之于动的羡余现象探略[J];南开学报;1999年04期
5 胡增益;语言结构中的对称[J];民族语文;1996年05期
6 刘丹青;形名同现及形容词的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7 文旭;词序的拟象性探索[J];外语学刊;2001年03期
8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9 沈家煊;英汉对比语法三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4期
10 赵静;试论“互相”类副词的功能、分布及其语义指向[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颖;现代汉语交互动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玲玲;《史记》交互动词配价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3 刘阳;现代汉语相互义的表达形式[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汉语相互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5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0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