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内外的求索:韩少功创作思想的追求
发布时间:2021-03-03 07:57
韩少功,作为新时期中国文坛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湖南作家,他凭借对现实人生的真切体验以及对文学创作地不断深入,通过近半个世纪的文化实践和审美反思,使自己的文学创作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论文试图去解读韩少功文学创作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价值追求,以及在具体的创作指向中把握他独特的精神世界。韩少功的精神世界丰富而深邃,这其中,鲁迅、沈从文以及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成为了韩少功创作思想形成的精神向导。因此,论文将通过上述几位作家与韩少功的精神联结,分别从韩少功的文化启蒙、文学寻根、文学思想建构的开放性与多样性等方面来进行阐释和论证,以深度剖析韩少功创作思想的追求。具体来说,韩少功创作思想的形成是在他坚持不懈的人文关怀、独辟蹊径的思维方式以及知行合一的文化实践之中完成的。因此,论文的四个章节也将从上述几个维度来进行展开。论文的第一章将主要分析韩少功创作思想的形成缘由。第一部分以韩少功人生历程中的四个主要阶段为时间纵轴,阐释韩少功创作思想形成的具体路径。韩少功丰富的人生体验以及文学创作过程中所面临的特定文化语境,既是他独特的创作心理和写作方式形成的重要来源,也是他...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价值
第一章 韩少功创作思想的形成及知识分子身份的定位
第一节 韩少功创作思想的形成路径
一、走向文学:启蒙、困惑与寻找
二、南下海岛:寻找“自由”
三、回归自然:进步的回退
四、“知青”岁月的回望:记忆的价值
第二节 韩少功知识分子身份的定位
一、从“士”到“现代知识分子”
二、韩少功: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
第三节 韩少功创作思想的构成之源及其内涵、特征
一、韩少功创作思想的构成之源
二、韩少功创作思想的内涵:仍有人仰望星空
三、韩少功创作思想的精神特质:不确定性和实践性
第二章 困乏时代下的文化“启蒙”
第一节 鲁迅与韩少功的价值立场比较
一、鲁迅:一个“异数”的存在
二、韩少功:坚持与抵抗
三、“在”而“无所属”之下的价值抉择
第二节 对知识分子/知识青年命运的关注与审视
一、从“呐喊”到“彷徨”的知识分子
二、从“日夜书”到“修改过程”的知识青年
三、特殊历史语境下对知识群体命运流转的审视与思索
第三节 “破”与“立”之间的文化探索
一、鲁迅的“摧毁”与“重塑”
二、韩少功的“反思”与“重构”
三、“摧毁-重塑”与“反思-重构”中的文化探寻
第四节 困乏时代的沉思者
一、“国民劣根性”书写下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二、韩少功对“审美化人生信仰”的开拓
第三章 回返路径中的“寻根”之思
第一节 “寻根”母题的透视
一、“寻根”母题探析
二、“寻根”视域下的巫楚文化
第二节 沈从文:“乡下人”的回望
一、自我寻找之路——巫楚文化浸染的“乡下人”
二、故土难舍之沈从文的“精神还乡”
三、人类远景的凝眸之“自为生命”的坚守
第三节 韩少功:“外乡人”的回溯
一、回返路径中的“外乡人”
二、对“初心”的回溯之“实践还乡”
三、东方文化的寻找与重造
第四节 “敢为人先”的寻根之思
一、“乡下人的实践还乡”与“外乡人的精神还乡”
二、韩少功:敢为人先的寻根人
第四章 “遇见”昆德拉:思想构建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第一节 诗与思:存在视野下的沉思
一、叩问存在
二、语言“勘探”下的存在
三、诗意栖居背后的“存在”
第二节 诗与史:文学的“泛政治化”基色
一、“政治”与“泛政治化”意识的指向
二、文学与政治的“相遇”
三、“泛政治化”记忆的书写
第三节 、拒绝“媚俗”的价值立场表达
一、何谓“媚俗”?
二、韩少功对“媚俗”的拒绝及实践表达
三、“不确定性智慧”下的“出世之心”与“入世之事”
余论(兼结语) 一个独行的智者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识韩少功:以“新批判现实主义”的视域[J]. 杨经建,王蕾. 当代作家评论. 2019(06)
[2]“语言”的批判与“批判”的语言——韩少功创作的新批判现实主义倾向[J]. 杨经建. 小说评论. 2019(05)
[3]重返“短八十年代”——《修改过程》的精神现象学[J]. 刘复生. 南方文坛. 2019(04)
[4]楚巫文化的盛行与审美特性[J]. 李响. 名作欣赏. 2019(08)
[5]论现代性语境下韩少功文化立场的嬗变[J]. 罗如春,张倩.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6]中间状态:知青精神空间的流变与文化姿态——以韩少功的《归去来》与《日夜书》为例[J]. 项静.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8(08)
[7]论现代湘籍作家与湖湘文化精神的关系[J]. 吴正锋. 江汉论坛. 2018(07)
[8]进步的回退:归乡潜逸与劳动美学——韩少功文学创作的文化视野[J]. 陈鹭.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6)
[9]韩少功:有些深的东西写进文学倒可能变浅[J]. 木叶. 文艺争鸣. 2018(04)
[10]“文章得失不由天”:从存在的虚无到虚妄的存在——对鲁迅生存方式的一种解读[J]. 晏红. 当代文坛. 2018(02)
博士论文
[1]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寻根意识研究[D]. 史玉丰.山东师范大学 2012
[2]从“寻根文学”到“后寻根文学”[D]. 周引莉.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中国现当代幻想文学研究[D]. 全南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4]从《马桥词典》到《山南水北》——90年代以来韩少功的文学世界[D]. 龚政文.湖南师范大学 2010
[5]难以摆脱的思想之惑[D]. 邱宏光.武汉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当代人符号化生存的反思与重构[D]. 李超.山西大学 2016
[2]论韩少功《日夜书》的主题意蕴[D]. 徐晴晴.延边大学 2016
[3]论韩少功短篇小说叙事的流变[D]. 贺欢.山西师范大学 2013
[4]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D]. 王倩倩.沈阳师范大学 2012
[5]论沈从文小说创作中的“还乡”书写[D]. 石莹.南京师范大学 2012
[6]楚地之子—韩少功创作研究[D]. 罗倩.上海师范大学 2011
[7]试论米兰·昆德拉对韩少功的影响[D]. 徐丹.重庆师范大学 2011
[8]论沈从文与韩少功的寻根心路[D]. 苏沙丽.苏州大学 2010
[9]转型期学院知识分子群像的深层书写[D]. 李娇.重庆师范大学 2010
[10]学院知识分子表述的能动性[D]. 杨旸.扬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60912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价值
第一章 韩少功创作思想的形成及知识分子身份的定位
第一节 韩少功创作思想的形成路径
一、走向文学:启蒙、困惑与寻找
二、南下海岛:寻找“自由”
三、回归自然:进步的回退
四、“知青”岁月的回望:记忆的价值
第二节 韩少功知识分子身份的定位
一、从“士”到“现代知识分子”
二、韩少功: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
第三节 韩少功创作思想的构成之源及其内涵、特征
一、韩少功创作思想的构成之源
二、韩少功创作思想的内涵:仍有人仰望星空
三、韩少功创作思想的精神特质:不确定性和实践性
第二章 困乏时代下的文化“启蒙”
第一节 鲁迅与韩少功的价值立场比较
一、鲁迅:一个“异数”的存在
二、韩少功:坚持与抵抗
三、“在”而“无所属”之下的价值抉择
第二节 对知识分子/知识青年命运的关注与审视
一、从“呐喊”到“彷徨”的知识分子
二、从“日夜书”到“修改过程”的知识青年
三、特殊历史语境下对知识群体命运流转的审视与思索
第三节 “破”与“立”之间的文化探索
一、鲁迅的“摧毁”与“重塑”
二、韩少功的“反思”与“重构”
三、“摧毁-重塑”与“反思-重构”中的文化探寻
第四节 困乏时代的沉思者
一、“国民劣根性”书写下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二、韩少功对“审美化人生信仰”的开拓
第三章 回返路径中的“寻根”之思
第一节 “寻根”母题的透视
一、“寻根”母题探析
二、“寻根”视域下的巫楚文化
第二节 沈从文:“乡下人”的回望
一、自我寻找之路——巫楚文化浸染的“乡下人”
二、故土难舍之沈从文的“精神还乡”
三、人类远景的凝眸之“自为生命”的坚守
第三节 韩少功:“外乡人”的回溯
一、回返路径中的“外乡人”
二、对“初心”的回溯之“实践还乡”
三、东方文化的寻找与重造
第四节 “敢为人先”的寻根之思
一、“乡下人的实践还乡”与“外乡人的精神还乡”
二、韩少功:敢为人先的寻根人
第四章 “遇见”昆德拉:思想构建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第一节 诗与思:存在视野下的沉思
一、叩问存在
二、语言“勘探”下的存在
三、诗意栖居背后的“存在”
第二节 诗与史:文学的“泛政治化”基色
一、“政治”与“泛政治化”意识的指向
二、文学与政治的“相遇”
三、“泛政治化”记忆的书写
第三节 、拒绝“媚俗”的价值立场表达
一、何谓“媚俗”?
二、韩少功对“媚俗”的拒绝及实践表达
三、“不确定性智慧”下的“出世之心”与“入世之事”
余论(兼结语) 一个独行的智者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识韩少功:以“新批判现实主义”的视域[J]. 杨经建,王蕾. 当代作家评论. 2019(06)
[2]“语言”的批判与“批判”的语言——韩少功创作的新批判现实主义倾向[J]. 杨经建. 小说评论. 2019(05)
[3]重返“短八十年代”——《修改过程》的精神现象学[J]. 刘复生. 南方文坛. 2019(04)
[4]楚巫文化的盛行与审美特性[J]. 李响. 名作欣赏. 2019(08)
[5]论现代性语境下韩少功文化立场的嬗变[J]. 罗如春,张倩.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6]中间状态:知青精神空间的流变与文化姿态——以韩少功的《归去来》与《日夜书》为例[J]. 项静.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8(08)
[7]论现代湘籍作家与湖湘文化精神的关系[J]. 吴正锋. 江汉论坛. 2018(07)
[8]进步的回退:归乡潜逸与劳动美学——韩少功文学创作的文化视野[J]. 陈鹭.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6)
[9]韩少功:有些深的东西写进文学倒可能变浅[J]. 木叶. 文艺争鸣. 2018(04)
[10]“文章得失不由天”:从存在的虚无到虚妄的存在——对鲁迅生存方式的一种解读[J]. 晏红. 当代文坛. 2018(02)
博士论文
[1]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寻根意识研究[D]. 史玉丰.山东师范大学 2012
[2]从“寻根文学”到“后寻根文学”[D]. 周引莉.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中国现当代幻想文学研究[D]. 全南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4]从《马桥词典》到《山南水北》——90年代以来韩少功的文学世界[D]. 龚政文.湖南师范大学 2010
[5]难以摆脱的思想之惑[D]. 邱宏光.武汉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当代人符号化生存的反思与重构[D]. 李超.山西大学 2016
[2]论韩少功《日夜书》的主题意蕴[D]. 徐晴晴.延边大学 2016
[3]论韩少功短篇小说叙事的流变[D]. 贺欢.山西师范大学 2013
[4]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D]. 王倩倩.沈阳师范大学 2012
[5]论沈从文小说创作中的“还乡”书写[D]. 石莹.南京师范大学 2012
[6]楚地之子—韩少功创作研究[D]. 罗倩.上海师范大学 2011
[7]试论米兰·昆德拉对韩少功的影响[D]. 徐丹.重庆师范大学 2011
[8]论沈从文与韩少功的寻根心路[D]. 苏沙丽.苏州大学 2010
[9]转型期学院知识分子群像的深层书写[D]. 李娇.重庆师范大学 2010
[10]学院知识分子表述的能动性[D]. 杨旸.扬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60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060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