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楹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05:01
本文关键词:戏曲楹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戏曲楹联,即张贴、悬挂在戏台、戏楼、舞台等戏曲演出场所的书面语符号,在中国古代的农村神庙、祠堂、会馆、戏园中大量存在,是一种上至宫廷下至百姓生活,使用广泛的民俗事象,其存在与戏曲活动密不可分。戏曲楹联在外部形态上符合楹联的文学特性,具有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词义相对、平仄相对等艺术特征,具有诗性表达、对称表达、简短表达的特点,而从内容表达来看,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戏曲楹联中不仅是一种张贴在戏台上以供观赏的文学作品,其中还包涵了大量古人对于戏曲的看法、观念、态度、思想,我们从中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得到大量有关戏曲的理论、态度、评价等,对于建构中国特色的戏曲理论不啻于一种有效参考。从外部形态来看,戏曲楹联材质有木质、石质、竹制、纸质四种,以纸质为主。书写形式有行书、草书、隶书、篆书、楷书五种。其所张贴的位置一般在戏台前檐柱、隔扇、望柱、上下场门、后台等处,如果戏台本身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那么戏台楹联的张贴位置也相对复杂,有一台一联或一台多联等多种情况。从文学修辞来看,戏曲楹联的语音修辞主要有谐音、异音、押韵三种。文字修辞有拆字、嵌字、镶字、同旁、重字、端形、顶针七种。在词汇修辞上,有拆词、叠词、回文、串组、用典、数字、方位词六种。从语法修辞来看,有比喻、夸张、设问、反问、排比、反复、层递、对比、总分、双关、借代、呼应、用典、集句十四种。从戏曲楹联的张贴时间来看,在古代中国,在民间每逢重要节日活动如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或神灵圣诞日,举凡人生大事诸如生子、求子、祝寿、升官等都要演戏庆祝,同时撰写、张贴戏曲楹联以示喜庆,民间习俗与戏曲总是相伴相生,相互发展。从戏曲楹联的张贴空间来看,可以分为神庙戏台楹联、会馆戏台楹联、宗祠戏台楹联、戏园楹联、宫廷戏台楹联五类。其撰写内容则与所处文化场域有关。戏曲楹联最为特殊者莫过于专题戏曲楹联,如木偶、皮影戏台楹联,其语言大多双关,含义精警深刻。如专题三国、目连戏剧目联,内容往往与思想评价相关。如专题黄梅戏、采茶戏剧种联,内容则与剧种生存形态有关。从表达内容来分析,戏曲楹联大多表达戏曲与生活、政治、经济、宗教等的关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中国人的戏曲观与人生观同一。其次,欣赏、评价戏曲时以曲为本位,以道德教化为主要功能,其中承载了中国人特殊的道德原则、情感方式、思维特征、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作为一种思想表达的手段,戏曲楹联中包含了人情冷暖、社会百态、悲欢离合,是一种涵纳戏曲本质特征、观演特征、祈福心理、人生哲理等诸多社会心理在内的艺术形态。可以说戏曲楹联以精警的语言、和谐的声调表达了人们的丰富情感。
【关键词】:戏曲楹联 戏台对联 戏曲观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4
- 1. 绪论14-24
- 1.1 本文涉及的几个相关概念14-15
- 1.2 研究价值与意义15
- 1.3 研究综述15-19
- 1.4 本文研究思路19-21
-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21-22
- 1.6 研究方法22-24
- 2. 戏曲楹联概述24-36
- 2.1 戏曲楹联的性质、类型24
- 2.1.1 戏曲楹联的性质24
- 2.1.2 戏曲楹联的类型24
- 2.2 戏曲楹联的功能24-27
- 2.2.1 渲染戏台环境24-25
- 2.2.2 警世人生25-26
- 2.2.3 咏史抒怀26-27
- 2.2.4 宣传广告27
- 2.3 戏曲楹联内容的呈现特征27-31
- 2.4 戏曲楹联发展简史31-36
- 2.4.1 楹联的起源31-36
- 3. 戏曲楹联的外部形态36-53
- 3.1 戏曲楹联的物质形态36-37
- 3.2 戏曲楹联的书法形态37-51
- 3.2.1 戏曲楹联的创作者38-39
- 3.2.2 戏曲楹联的书法种类39-50
- 3.2.3 戏曲楹联的书写章法50-51
- 3.3 戏曲楹联的张贴形态51-53
- 4. 戏曲楹联的文学修辞53-75
- 4.1 戏曲楹联的语音修辞55-57
- 4.1.1 谐音相关55
- 4.1.2 异音55-56
- 4.1.3 押韵56
- 4.1.4 摹声56-57
- 4.2 戏曲楹联的文字修辞57-59
- 4.2.1 拆字57
- 4.2.2 嵌字57-58
- 4.2.3 镶字58
- 4.2.4 同旁58
- 4.2.5 重字58-59
- 4.2.6 端形59
- 4.2.7 顶针59
- 4.3 戏曲楹联的词汇修辞59-64
- 4.3.1 拆词59-60
- 4.3.2 叠词60-61
- 4.3.3 回文61-62
- 4.3.4 串组62-63
- 4.3.5 用典63
- 4.3.6 数字63-64
- 4.3.7 方位词64
- 4.3.8 颜色词64
- 4.4 戏曲楹联的语法修辞64-75
- 4.4.1 比喻64-65
- 4.4.2 夸张65-66
- 4.4.3 设问66
- 4.4.4 反问66-67
- 4.4.5 排比67
- 4.4.6 反复67-68
- 4.4.7 层递68-69
- 4.4.8 对比69-70
- 4.4.9 总分70-71
- 4.4.10 双关71
- 4.4.11 借代71-72
- 4.4.12 呼应72-73
- 4.4.13 用典73
- 4.4.14 集句73-75
- 5. 戏曲楹联与民俗活动75-88
- 5.1 戏曲楹联与节日庆典75-78
- 5.2 戏曲楹联与民间祭祀活动78-81
- 5.2.1 祈求神灵降福78-80
- 5.2.2 酬神联80-81
- 5.3 戏曲楹联与民俗社会81-88
- 5.3.1 求子、生子祝贺楹联82
- 5.3.2 娶亲楹联82-83
- 5.3.3 升官楹联83
- 5.3.4 戏台落成楹联83
- 5.3.5 丧事戏曲楹联83-84
- 5.3.6 店铺开张戏曲楹联84
- 5.3.7 祭祖戏曲楹联84
- 5.3.8 祝寿戏曲楹联84-85
- 5.3.9 罚戏对联85-86
- 5.3.10 调解纠纷戏联86-87
- 5.3.11 对台戏楹联87-88
- 6. 戏曲楹联与观演场所88-112
- 6.1 神庙戏曲楹联88-94
- 6.1.1 关帝庙戏台楹联88-90
- 6.1.2 龙王庙戏台楹联90
- 6.1.3 城隍庙戏楼楹联90-92
- 6.1.4 其他戏台楹联92-94
- 6.2 会馆戏台楹联94-100
- 6.3 戏园楹联100-104
- 6.3.1 嵌名联较为常见101-103
- 6.3.2 多从戏曲写史的角度入联103
- 6.3.3 阐述戏曲的娱乐性、观赏性103-104
- 6.4 宗祠戏台楹联104-106
- 6.4.1 多以家族教育与戏曲高台教化相联系105
- 6.4.2 多以古今作比105-106
- 6.5 宫廷戏台楹联106-112
- 7. 专题戏曲楹联112-130
- 7.1 皮影戏台楹联112-114
- 7.1.1 揭示皮影之“皮”112-113
- 7.1.2 揭示皮影之“影”113
- 7.1.3 揭示皮影戏的动作与剧目内容的关系113-114
- 7.1.4 揭示皮影独特的表现形式114
- 7.2 木偶戏台楹联114-118
- 7.2.1 杖头木偶楹联115
- 7.2.2 提线木偶楹联115-116
- 7.2.3 布袋木偶楹联116-118
- 7.3 专题剧目联118-124
- 7.3.1 目连戏戏联118-123
- 7.3.2 三国戏联123-124
- 7.4 专题剧种联124-130
- 7.4.1 黄梅戏联124-126
- 7.4.2 花鼓戏联126-127
- 7.4.3 采茶戏联127-130
- 8. 戏曲楹联与中国人的戏曲观130-150
- 8.1 戏曲观与生活观的同一131-135
- 8.2 戏曲虚实论135-139
- 8.3 戏曲曲本位观139-142
- 8.4 戏曲的道德教化观142-147
- 8.5 舞台艺术观147-150
- 余论150-154
- 致谢154-156
- 参考文献156-164
- 附录:全国戏曲楹联分地区一览表(选录)164-476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476
本文关键词:戏曲楹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07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