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批评转型及其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11:21

  本文关键词:当代电影批评转型及其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发展,我国电影业也朝着商业化方向转型发展,人们的电影观念变得更加多元,因而电影批评也自觉或被迫地做出调整和转型。新时期以来的电影批评,经历了三次转型:由政治批评向艺术批评的转型、由艺术批评向文化批评的转型、由文化批评向产业批评的转型。本文主要描述和分析新时期以来的电影批评转型发展进程,进而对当代电影批评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第一章着重探讨政治批评向艺术批评的转型及其问题。70年代末80年代初,社会变革发展和文艺政策的调整,为电影批评从政治批评向艺术批评的转型提供了条件。这一转型首先从电影与政治关系的反思开始,推进到对电影本体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在实践批评层面则表现为电影观念、批评观念、批评话语、批评依据的理论资源、批评对象等各方面的变化。使电影回归艺术领域,使电影批评成为分析、解读电影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的手段,帮助电影艺术家总结创作经验和认识艺术规律,帮助电影观众更好地欣赏、理解电影,是这次转型的重要成果。其中暴露出的问题是电影本体观念不够普及,对电影的票房价值存在片面化的理解,以及未能更好地消除政治批评的干扰。第二章着重探讨艺术批评向文化批评的转型及其问题。文化批评的兴起是80年代中期的文化热潮、西方现代电影理论的引进以及新一代电影批评工作者的崛起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电影批评向文化批评的转型在文化学、文化批判、文化启蒙及文化分析等四个向度上展开。文化批评开启了对电影进行批评分析的新角度和新思路,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如文化批评的接受问题及与电影创作实践的脱节,批评西化带来的批评语境错位问题等。第三章着重探讨文化批评向产业批评的转型及其问题。中国加入WTO给电影业带来的挑战,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电影产业发展的推进,以及商业大片拍摄热潮带动的国产片市场回暖,为电影批评向产业批评的转型提供了契机。在电影观念层面,转型主要体现为电影作品观向电影产品观的改变以及电影发行观念向电影营销观念的改变。在批评观念层面,则体现为批评标准、批评方法和批评对象的改变。产业批评以票房高低为电影价值的主要衡量标准,引进了定量分析法、调查法等,与市场营销学、产业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结合,分析电影市场、产业经营与运作、电影院线及影院建设等。转型带来的问题主要是电影批评的学科边界遭遇了挑战,以及产业标准与其他批评标准的协调问题等。第四章对第一次转型中关于电影本体、电影特性问题的认识进行梳理,侧重于对电影批评理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如对戏剧及戏剧式电影结构认识上的误区,对戏剧化的不同理解,电影与文学的关系,电影文学、电影剧本的特性、作用及门类归属问题,对巴赞长镜头理论及照相本体论的误解,将蒙太奇理论与长镜头理论的人为对立等。第五章则选取电影批评转型中的典型症候问题,即对商业电影的批评,侧重于对电影批评实践中的问题的探讨。社会学批评、艺术批评和文化批评三种批评范式,对商业电影的批评都存在问题。在社会学批评中,主要是意识形态分歧、民族主义立场以及不符合实际的道德批判对商业电影的干扰。在艺术批评中,真实性与虚假性、类型化与创新的矛盾一直纠缠着对商业电影的批评。在文化批评中,则存在矫枉过正、以偏概全,以及对商业电影的商业属性和“媚俗”性的错位批判。第六章意在超越一般意义上的电影批评,试图从电影批评学的层面,对如何正确认识与评价电影批评的学术价值、宣传价值、自我表达及交流价值,以及学院批评、媒体影评和网络影评三种电影批评形态进行探讨,是对电影批评学科建设的思考。学术价值虽然事实上已经成为学院批评的主要价值,但学界对这一价值的研究却很薄弱。学界对电影批评的宣传价值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自我表达及交流价值长期受到忽视,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学界对其评价还存在一定的分歧。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对学院批评、媒体影评和网络影评的价值认定及其存在的合法性。当下中国电影在产业化的道路上刚刚起步,能力和经验都还很缺乏,差强人意是正常的。批评界应该对电影产业多一份宽容、理解,少一些苛责、冷嘲,多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少一些空洞的批判。批评者应当把电影批评场域当作一个平等交往和自由对话的公共领域,着力促成具有积极、建设性意义的公众舆论的形成,营造有利于电影业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舆论氛围,最终促成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电影批评 范式转型 政治批评 艺术批评 文化批评 产业批评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0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1
  • 引言11-18
  • 第一章 政治批评向艺术批评的转型18-40
  • 一、政治批评向艺术批评转型发生的条件19-23
  • 1.社会变革发展及文艺政策的调整19-21
  • 2.电影界对变革电影创作及批评现状的渴望21-23
  • 二、政治批评向艺术批评转型的过程23-34
  • 1.电影批评理论层面23-31
  • 2.电影批评实践层面31-34
  • 三、转型的意义与问题34-40
  • 1 电影本体观念和本体批评未能普及35-36
  • 2.意识形态观念对电影艺术批评的困扰36-37
  • 3.对电影票房价值的片面批评37-40
  • 第二章 艺术批评向文化批评的转型40-64
  • 一、艺术批评向文化批评转型发生的条件41-46
  • 1.电影创作中的文化反思潮41-43
  • 2.西方现代电影理论的引进热潮43-45
  • 3.中青年电影理论及批评队伍的崛起45-46
  • 二、艺术批评向文化批评转型的演进46-59
  • 1.文化学向度48-50
  • 2.文化批判向度50-53
  • 3.文化启蒙向度53-56
  • 4.文化分析向度56-59
  • 三、转型的意义与问题59-64
  • 1.文化批评的接受问题及与电影创作实践的脱节59-61
  • 2.批评西化带来的批评语境错位问题61-64
  • 第三章 文化批评向产业批评的转型64-87
  • 一、产业批评:一再被延宕的转型64-69
  • 1.转型的第一次契机64-66
  • 2.转型的第二次契机66-69
  • 二、文化批评向产业批评转型发生的条件69-74
  • 1.中国加入WTO给电影业带来的挑战69-70
  • 2.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电影产业发展的推进70-72
  • 3.商业大片拍摄热潮带动的国产片市场回暖72-74
  • 三、文化批评向产业批评转型的过程74-83
  • 1.电影观念和批评观念的变革74-80
  • 2.电影产业研究和批评热80-83
  • 四、转型的意义与问题83-87
  • 1.产业批评的学科边界问题84-85
  • 2.产业标准与其他批评标准的协调问题85-87
  • 第四章 对电影特性的认识问题87-106
  • 一、电影与戏剧的关系87-93
  • 1.对戏剧及戏剧式结构认识上的误区88-91
  • 2.对戏剧化的理解问题91-93
  • 二、电影与文学的关系93-100
  • 1.作为艺术门类的电影与文学的关系93-96
  • 2.电影文学、电影剧本的特性与门类归属96-98
  • 3.电影文学、电影剧本的作用98-100
  • 三、蒙太奇与长镜头之争100-106
  • 1.对巴赞长镜头理论及照相本体论的误解100-102
  • 2.将蒙太奇理论与长镜头理论的人为对立102-106
  • 第五章 关于商业电影批评问题106-128
  • 一、社会学批评视域下的商业电影批评问题107-115
  • 1.意识形态分歧和民族主义立场的困扰107-111
  • 2.对商业电影的道德批判111-115
  • 二、艺术批评视域下的商业电影批评问题115-121
  • 1.商业电影的真实性与虚假性问题115-118
  • 2.类型化与创新问题118-121
  • 三、文化批评视域下的商业电影批评问题121-128
  • 1.文化批评的矫枉过正和以偏概全121-123
  • 2.文化批评对商业性和“媚俗”的批判123-128
  • 第六章 电影批评的价值功能问题128-149
  • 一、学院批评及其学术价值128-134
  • 1.学术价值的凸显与学院批评的兴起128-130
  • 2.学院批评的价值与问题130-134
  • 二、媒体影评及其宣传价值134-141
  • 1.对宣传价值的再认识与媒体影评的发展134-138
  • 2.媒体影评的价值与问题138-141
  • 三、网络影评及其自我表达与交流价值141-149
  • 1.自我表达及交流价值与网络影评的兴起141-144
  • 2.网络影评的价值与问题144-149
  • 结语149-153
  • 参考文献153-163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163

  本文关键词:当代电影批评转型及其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08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8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