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06:25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时起,“东方”就被纳入到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总体战略,到二十世纪初的社会主义革命“东移”,再到“中国模式”的伟大创造,俄国、中国等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引下,进行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新建设探索,他们对落后文化的改造与建设成为东方道路发展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本文“由点及面”,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背景下,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的道路发展的关注为线索,全面揭示了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和晚年对东方文化研究视角转变的演进过程,深刻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辩证统一的东方文化思想。在“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视域下,早期马克思、恩格斯对俄国、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文化落后性进行了深刻地批判;而在《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与资产阶级文化的腐朽性和没落后,晚年马克思转入人类学的研究,提出辨证分析西方殖民主义对东方社会文化影响,落后国家存在实现文化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未来社会文化旨趣“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更高级的复活”。而这个过程也推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完善。 列宁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文化建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东方文化思想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与艰辛。无论是东方革命(包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还是东方社会建设(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经济建设和政治改革)都遭遇到东方特有的、复杂的、落后的文化困境。东方文化的“附属性”,决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文化建设的复杂性,因此其文化建设是多维度的、系统工程,但它们之间的地位却是不平等的:政治革命成为东方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先导,以革命意识的培养为主要任务,以资本主义经济意识为基本手段,以社会主义吸引科学来驱散宗教的迷雾为大众化工具。俄共(布)执政后,沙俄旧的“官僚或农奴制等等”的政治文化传统极大地阻碍着苏维埃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俄国社会各群体阶层都与俄共(布)文化的现代化严重“脱节”。因此“文化革命”成为列宁晚年执政的主要任务。苏维埃俄国开展历史上第一次属于劳动人民的文化建设运动,并为东方落后国家提供了范式,而东方国家尤其要重视政治文化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展了经典作家的东方文化建设思想。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提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东方文化建设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梦”科学地回答了新时期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树立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的时代问题。它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解放的“人的自由”解放的价值特征,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但是“中国梦”的实现并不是乌托邦的幻境,而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本质的根本论文化价值诉求。而“中国梦”的实现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文化解放”的价值突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从思想认识、制度建设、经济文化、政治文化和社会文化五个方面来实现突破。
【关键词】:经典作家 东方 文化建设 中国梦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0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导论11-22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11-15
  • (一) 问题的缘起11-12
  • (二) “经典作家”、“东方”、“文化”概念的界定12-13
  • (三) 论文研究的意义13-15
  • 二、文献综述15-18
  • (一) 国内研究现状15-17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7-18
  •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18-19
  • (一) 研究目标18-19
  • (二) 研究内容19
  • 四、主要的研究方法19-20
  •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与成果价值20-22
  • (一) 研究的创新之处20-21
  • (二) 研究的成果价值21-22
  •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对东方文化落后性的批判22-40
  • 一、东方文化理论的研究线索22-29
  • (一) 东方社会理论考察的两条主线:矛盾运动和社会文化机理24-26
  • (二) 东方文化与欧洲文化中心论的相对性26-27
  • (三) 西方与东方在文化上差异的历史考察27-29
  • 二、与西方不同的东方文化特点话语29-32
  • (一) “懒散的、迷信的利己主义”与“开明的利己主义”29
  • (二) “野蛮”与“文明”29-30
  • (三) “宿命论”与“竞争开拓”30-31
  • (四) “对人的依附”与“对物的依附”31-32
  • 三、早期“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视域下对东方文化落后性的批判32-40
  • (一) 处于低级文明的农村公社物质文化33-35
  • (二) 家长制权威的政治-伦理文化35-37
  • (三) 因循守旧性的精神文化37-38
  • (四) 愚昧与自私的行为文化38-40
  •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揭示与晚年东方文化发展探索40-65
  • 一、资本主义矛盾的文化本质及其虚伪性41-47
  • (一) 资本主义文化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41-44
  • (二) 对资产阶级文化政治口号虚伪性的揭示44-47
  • 二、资产阶级文化的腐朽和没落47-50
  • (一) 资产阶级发展的物质性与思想性的落后47-48
  • (二) 资产阶级日益成为文化发展的障碍48-50
  • 三、晚年探索东方文化“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新生因素”50-59
  • (一) 俄国农村公社产生优于资本主义文化新“因素”的可能性51-52
  • (二) 前提条件是“需要将农村公社置于正常条件下”52-53
  • (三) 东方文化未来发展基点:跨越资产阶级文化的腐朽性53-54
  • (四) 未来社会的文化旨趣:“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更高级的复活”54-59
  • 四、东方社会文化发展的初步设想59-65
  • (一) 完全殖民地国家属于“植入”型60
  • (二)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属于被迫开放与自主选择相结合型60-62
  • (三) 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实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62-65
  •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东方文化思想的演进与意义65-87
  • 一、东方文化思想的嬗变促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完善65-73
  • (一) 早期强调了东方文化的“被决定”地位65-68
  • (二) 晚年以完善历史唯物主义为目标的人类学研究转向68-69
  • (三) 落后国家存在实现文化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69-71
  • (四) “合力论”的提出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71-73
  • 二、西方殖民主义对东方社会文化影响的辨证认识73-80
  • (一) 充当了资本主义文化传播的“不自觉的历史工具”73-77
  • (二) 西方列强对东方文化的进步性意义是有限的77-80
  • 三、马克思、恩格斯东方文化思想的当代启示80-87
  • (一) 警惕“经济决定论”或“文化虚无主义”80-82
  • (二) 正视自身的文化落后性82-83
  • (三) 积极探索、挖掘传统文化的先进因素83-85
  • (四) 文化的发展宗旨是“以人为本”85-87
  • 第四章 列宁论东方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建设87-111
  • 一、沙皇俄国、本国资产阶级、外国资本家共同剥夺了劳动群众的文化享有权87-97
  • (一) 沙皇专制制度与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和全体人民的文化发展的对立88-93
  • (二) 地主资本家阶级的剥削是人们变得粗俗和愚昧的根本经济原因93-95
  • (三) 代表政府政策的反动方针严重地阻碍了20世纪初俄国国民教育的发展95-96
  • (四) 被压迫民族成为帝国主义的政治客体和文化肥料96-97
  • 二、东方无产阶级革命首要的任务:扫除严重妨碍俄国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97-99
  • (一) 除掉沙皇专制制度这颗“赘瘤”是东方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97-98
  • (二) 夺取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权利与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紧密相连98-99
  • 三、东方无产阶级革命文化的多维度建设99-111
  • (一) 政治文化任务: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教育与斗争99-101
  • (二) 经济文化任务: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意识来消灭小生产意识101-107
  • (三) 社会文化任务:社会主义吸引科学来驱散宗教的迷雾107-111
  • 第五章 新经济政策的文化困境与政治教育111-123
  • 一、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文化困境111-114
  • (一) 劳动群众缺乏管理国家的文化水平112-113
  • (二) 文化困境的三大敌人:共产党员官僚主义、文盲、贪污受贿113-114
  • 二、政治教育委员会在新经济政策中的任务114-119
  • (一) 政治教育委员会负有新经济政策的宣传鼓动使命114-115
  • (二) 政治教育委员会第一任务是使人们认识新经济政策并付诸实现115-117
  • (三) 政治教育的文化建设任务:消除文盲、经济能力、同官僚主义作斗争117-119
  • 三、列宁关于政治教育的理论贡献119-123
  • (一) 拓展了政治教育的实践领域119
  • (二) 突出了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的根本属性119-120
  • (三) 强调了生产力是衡量政治教育社会性功能的根本标准120-121
  • (四) 执政党的“以身作则”是政治教育的行为示范121
  • (五) 长期性是政治教育的根本特点121-123
  • 第六章 苏俄政治建设的文化之困与列宁晚年政治文化建设理论123-144
  • 一、列宁“政治文化”的提出与含义124-125
  • 二、旧的政治文化传统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制约125-132
  • (一) 农奴制文化的制约与“农民局限性的天下?”的堪忧126-128
  • (二) 工联主义的弊端与工人保留的小私有者旧习气128-129
  • (三) 共产党内的官僚主义与俄共(布)政治文化的现代化严重“脱节”129-132
  • 三、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理论132-144
  • (一) “文化革命”是成为“完全社会主义的国家”的必要条件132-133
  • (二) 重塑俄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建设前提133-138
  • (三) 改造各阶层政治文化问题的重要举措138-144
  • 第七章 列宁东方文化建设示范意义144-163
  • 一、俄国文化的历史与“东方”特性144-147
  • (一) 第一阶段(862-1703):处于西方之外的俄罗斯国家具有广泛的亚洲文明特征144-145
  • (二) 第二阶段(1703-1917):经济西方化与政治专制独裁体制的欧亚文明“混合体”145-146
  • (三) 第三个阶段(1918-1991):向不同于西方并优于西方的新的“东方文明”塑造过渡146
  • (四) 第四个阶段(1991-至今):俄罗斯处于西方意识形态之外146-147
  • 二、列宁将俄国文化归为“东方”特性147-151
  • (一) 俄国是“一个最野蛮的、中世纪式的、丢人地落后的亚洲国家”147-148
  • (二) “主观社会主义”——东方社会的“政治乌托邦”148-149
  • (三) 不独立的东方民族只是“给资本主义文化和文明当肥料”149-151
  • 三、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化运动为东方落后国家提供了范式151-157
  • (一) 东方“文化”的附属性决定了建设的复杂性151-152
  • (二) 政治革命成为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先导152-153
  • (三) 苏维埃俄国开展历史上第一次属于劳动人民的文化建设153
  • (四) 东方国家尤其要重视政治文化的建设153-157
  • 四、东方政治文化的改革还需长期利用资本主义文化的先进性157-163
  • (一) 保卫“资产阶级权利”需要资产阶级经济文化157-159
  • (二) 社会主义高度民主化需要学习和借用资本主义民主文化159-161
  • (三) 消灭官僚主义需要资本主义政治文化161-163
  • 第八章 经典作家东方文化建设理论在中国的发展163-196
  • 一、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发展了经典作家的东方文化建设思想163-171
  • (一) 并非农民“实行所谓东方文化主义”164-167
  • (二) 无产阶级革命文化任务主要是“克服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狭隘性”167-168
  • (三)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168-170
  • (四) 东方人“要在破除迷信的条件下学习西方”170-171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是经典作家东方文化建设理论的当代新成果171-196
  • (一) 邓小平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范式172-175
  • (二) 江泽民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175-178
  • (三) 胡锦涛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主义文化建设理论178-182
  • (四) “中国梦”重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182-196
  • 结语196-200
  • 参考文献200-205
  • 致谢205-209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宄成果209-21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广翔,刘文山;俄国自然地理条件与封建经济发展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6期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0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10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c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