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戏曲格律谱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14:13

  本文关键词:明清戏曲格律谱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戏曲格律谱是传统曲学中一种重要的著述形态。古代,它是剧作家填词制曲遵循的范本,是贯通文人创作与歌者演唱的桥梁;今天,它又成为我们阅读、校勘古剧、古曲不可或缺的参考。同时,作为最为系统的古典戏曲批评模式,往往兼具曲选、曲目、曲品、曲论之作用,在我国戏曲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曾占有重要地位。明清两代,此类著作的编撰尤为兴盛,故笔者将此期的戏曲格律谱作为本文的探讨对象。第一章着力讨论戏曲格律谱的历史分期问题。据各谱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将其发展划为六个阶段:萌芽期、成熟期、独立期、完善期、兴盛期、衰落期。并初步探究了演变之原因。另外还梳理格律谱与曲牌音乐的关系,戏曲格律谱实质上是把原来曲词所服从的音乐形式转换为纯粹的字调格律形式。选择国家图书馆所藏的《骷髅格》为考述对象。该谱成书虽晚,但其真伪问题直接关系到戏曲格律谱起源及成熟时间的学术讨论。据其《自述》所言,其谱式内容主要征引自“汉唐古谱”《骷髅格》。但据其中出现的史实、牌名、曲学术语以及例曲用韵等,可证:所谓唐明皇手订之《骷髅格》,既非汉唐古谱,亦非宋元旧谱,乃制谱者受明清戏曲宗元复古思想的影响,为增强曲谱的权威性而伪托出来的著作。由此,格律谱的起源、成熟问题亦得到部分澄清:《骷髅格》非“曲谱之祖”,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才是首部成熟的格律谱。第二章主要以蒋孝《旧编南九宫谱》为考察对象,并兼及陈、白二氏所藏《九宫谱》和《十三调谱》。蒋谱是曲学史上首部南曲格律谱,以其严谨的体例,纯粹的内容,标志着戏曲格律谱成为一种独立的著作形式。但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及作者制谱意识,该谱谱式极为简单,每章牌调下仅列一支例曲,其他格律分析一概付之阙如。所选曲例,既有经典名曲,亦有音律谐和的不知名作品,但多取自坊本。《旧编》所附录的陈、白二谱实为明初出现的两部南曲音乐谱,是随着管弦乐器开始参与南曲合奏,并在当时戏曲宗元思想的影响下,以元杂剧和《董西厢》为模仿对象,为南曲建立起最早的宫调系统,即九宫和十三调系统。第三章主要讨论《南曲全谱》的性质、价值问题。论文通过对《全谱》中“今唱”、“时曲”、“本调”、“古板”等概念的辨析,并结合明人有关该谱的一些评述,证明它是首部针对改革后的昆腔而编撰的格律谱。其价值主要表现为该谱求全求备的制谱追求和在纠驳中建构的制谱方法,二者对格律谱体例的完善和学术品格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全谱》被视为此类著作进入完善阶段的标志。第四章选择国家图书馆所藏的《骷髅格》为考述对象。该谱成书虽晚,但其真伪问题直接关系到戏曲格律谱起源及成熟时间的学术讨论。据其《自述》所言,其谱式内容主要征引自“汉唐古谱”《骷髅格》。但据其中出现的史实、牌名、曲学术语以及例曲用韵等,可证:所谓唐明皇手订之《骷髅格》,既非汉唐古谱,亦非宋元旧谱,乃制谱者受明清戏曲宗元复古思想的影响,为增强曲谱的权威性而伪托出来的著作。由此,格律谱的起源、成熟问题亦得到部分澄清:《骷髅格》非“曲谱之祖”,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才是首部成熟的格律谱。第五章研究客体是明清之际成书的《北词广正谱》,它不仅是北曲谱中最重要的著作,同时也是“崇元复古”派的典型代表。笔者考述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为其作者问题。笔者认为《广正谱》并未经李玉“广正”和刊刻,它应归于徐于室名下。二是其首创的借宫概念。曲牌“借宫”一说实际上是由前人“出入”说转化而来;目的是为了调和《中原音韵》和《陶九成论曲》关于出入曲牌记载的差异,从而将二者统一起来;而《广正谱》对曲牌本宫的确定则主要依据《中原音韵》曲名表。第六章主要探讨胡介祉《南九宫谱大全》作者及编纂问题。该谱与《广正谱》均来自格律谱制作的兴盛期,但它是一部具有鲜明“趋时从今”特色的南曲谱。胡介祉在沈t熥肫椎挠跋煜,

本文编号:313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13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7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