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科技词语的概念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7 13:36
  随着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科技的应用性特征的增强,科技词语的概念化需要在“反映科技事物的因果关联或致使关系”与“顺应科技产品受众的认知水平”之间做出一个选择。科学的发展、概念解释方式的变化以及行业规约导致了科技词语的概念化似乎不具备基本模式。科技词语概念解释基本模式的缺失有悖于科技是个范畴的事实。科技词语的前贤研究缺乏系统性。第一,前贤研究发现了科技词语存在主观性、客观性、领域普遍性和领域特异性现象,但并未解释这些现象如何共存并互动于科技词语。第二,前贤研究发现了科技词语与社会文化规约、体硕经验及认知方式等因素存在关联,但未解释这些因素如何共存并互动于科技词语。第三,科技词语的概念化研究考察了属性信息的识别和命名过程,也考察了词语语义的认知过程,但未认识到两个过程是科技词语的认知连续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发现科技词语的概念解释是否具有既有解释力又有扩展性的基本模式,就必须系统考察科技词语的概念化现象。系统考察就是既要考察科技词语的类型特征,又要考察科技词语的认知基础;既要考察社会文化规约、体硕经验、认知方式等因素如何互动,又要考察社会文化规约、体硕经验、认知方式等因素的互动是否具有规律性;既...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科技词语概念解释的两难选择
        1.1.2 科技词语概念解释基本模式的缺失
        1.1.3 科技词语概念解释基本模式的存在理据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路径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路径
    1.5 文章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科技词语研究的分歧
        2.1.1 科技词语的客观性
        2.1.2 科技词语的主观性
        2.1.3 科技词语研究的成就与缺陷
    2.2 科技词语概念化研究的发展
        2.2.1 科技词语概念化研究的主要类型
        2.2.2 概念化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2.3 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原型范畴理论
        3.1.1 原型范畴理论的基本观点
        3.1.2 原型范畴理论的运作
    3.2 意象图式理论
        3.2.1 意象图式理论的基本观点
        3.2.2 意象图式理论的运作
    3.3 概念隐喻理论
        3.3.1 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观点
        3.3.2 概念隐喻理论的运作
    3.4 概念转喻理论
        3.4.1 概念转喻理论的基本观点
        3.4.2 概念转喻理论的运作
    3.5 诸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3.5.1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3.5.2 理论框架在研究中的运用
    3.6 小结
第四章 科技词语的基本特征
    4.1 科技词语的类型特征
        4.1.1 科技词语与科技术语的关联
        4.1.2 科技词语与普通词语的关联
        4.1.3 科技词语的分类
    4.2 科技词语的语义特征
        4.2.1 语义的单一性
        4.2.2 语义范畴的稳定性
        4.2.3 词语的家族性
        4.2.4 词语搭配的顺序性
    4.3 科技词语的认知基础
        4.3.1 基于应用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4.3.2 基于体验的哲学基础
    4.4 小结
第五章 科技词语概念化的过程及机制
    5.1 科技词语概念化的基本特点
        5.1.1 不对称的概念化主体
        5.1.2 对称的概念化结果
    5.2 科技词语的概念化过程
        5.2.1 科技概念的词汇化
        5.2.2 科技词语的语义建构
    5.3 科技词语的概念化机制
        5.3.1 科技词语词语意义的选择与溶合
        5.3.2 科技词语的动态概念化机制
    5.4 小结
第六章 科技词语的概念化模式
    6.1 科技词语概念化的目的
        6.1.1 具体化图式意义
        6.1.2 明确化决定性特征
    6.2 科技词语概念化的作用因素
        6.2.1 社会文化规约
        6.2.2 互动方式
        6.2.3 认知经济性
        6.2.4 科技事物的不连贯性
        6.2.5 致使关系
    6.3 科技词语概念化的基本模式
        6.3.1 科技词语概念化的常见模式
        6.3.2 基于致使关系的原型效应模式
        6.3.3 基本模型的解释力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主要内容
    7.2 发现与贡献
    7.3 局限与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语境下转类词的动态概念化模式[J]. 白解红,王勇.  中国外语. 2013(06)
[2]致使关系在科技英语中的认知表征及翻译[J]. 张建伟,白解红.  中国科技翻译. 2012(04)
[3]科技词汇的范畴化动因及其语义认知与翻译[J]. 王晓凤,张建伟.  中国科技翻译. 2011(04)
[4]致使结构的语义角色[J]. 金奉民.  汉语学习. 2011(05)
[5]体验哲学探源[J]. 王寅.  外国语文. 2010(06)
[6]语言使用建构语言知识——基于使用的语言观概述[J]. 严辰松.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6)
[7]认知语言学的新发展——认知社会语言学——兼评Kristiansen & Dirven(2008)的《认知社会语言学》[J]. 张辉,周红英.  外语学刊. 2010(03)
[8]“使”字句和“因为所以”句——兼论“致使”和“因果”的关系[J]. 郭继懋.  语文研究. 2010(01)
[9]轮机英语名词性专业术语的特点及翻译[J]. 刘玉红.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09(04)
[10]论范畴化——指导语言学博士生纪实[J]. 王德春.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05)

博士论文
[1]科技英语句层信息传递功能研究[D]. 许明武.华中科技大学 2006
[2]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 宛新政.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水利工程英语词汇隐喻研究[D]. 崔正荣.四川外语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207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207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8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