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兴祖《楚辞补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22:12

  本文关键词:洪兴祖《楚辞补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洪兴祖的《楚辞补注》是宋代《楚辞》研究著作的典型代表,它是在王逸《楚辞章句》基础上,对《楚辞》及王逸注进行补充阐释的著作。它是《楚辞》阐释逐渐从训诂到义理转向的标志,但仍然以训诂考据为主体。洪兴祖此书,因为承训诂之余韵,开义理之前绪,对后世的《楚辞》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成为《楚辞》学史上非常精善的研究著作。本文主要以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楚辞补注》为依据,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研究:绪论:结合目前学界对洪兴祖《楚辞补注》的研究状况,阐释本文的研究动机、研究步骤、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一章,洪兴祖生平、著作及其思想。从生平、著作、思想三个方面阐述。生平部分主要是对洪兴祖生平作简要叙述,选取洪兴祖生平中几个重要的有争议的问题如《楚辞补注》、《楚辞考异》的成书问题,进行一番考论。著作部分主要是对洪兴祖一生的著作进行勾稽考索,并作简单介绍。思想部分从洪兴祖的文艺观、政治思想、佛道观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主要以洪兴祖生平的事迹、著作以及时人在笔记小说中对洪兴祖的记载为依据。经研究,本文认为,洪兴祖是一个大体沿袭了儒家思想倾向,又能跟上时代思潮步伐,在思想上有所创新的一个饱学之士。第二章,《楚辞补注》的版本。网罗笔者可见所有《楚辞补注》的古刻本,从板式、体例、内容、递藏历史,以及与其他刻本的关系等方面充分介绍这些版本的面貌。而《楚辞补注》的现当代本,则只选取大陆范围内1911-2013年出版的圈点或点校本作简单介绍。最后将《楚辞补注》的几种古刻和翻刻善本进行全面的校对,将所得异文列出一个详细的表格,便于对照,以了解每种善本的具体面貌和优劣所在。经比较,本文认为古刻本中,以汲古阁及其衍生的几个版本最为精善,是现代点校本的重要基础。这其中,清同治十一年金陵书局刻本可说是善本中的善本。而现当代版本中,以中华书局点校本最为精善。第三章,《楚辞补注》引书考。针对《楚辞补注》的暗引——即引书仅作“某人云”,不云所据“某人”何书;仅云所引书名并将书名作略称,不云所引书属何人;仅云“一曰”、“或曰”以及干脆不云引自他书的情况——作一完整的条辨。弄清洪兴祖所有暗引书籍的原始出处,然后结合明引的数据,对洪兴祖的引书情况作全面的数据分析,阐明洪兴祖《楚辞补注》的引书特点,对洪兴祖的训诂及阐释成就作一评价和判断。经过考辨,本文认为:洪兴祖所引书籍以经部小学类最多,《楚辞补注》确实是以训诂为主的《楚辞》阐释著作;《楚辞补注》洪兴祖引书确实较为该博,但大多数内容仍然集中在少数的几本常见辞书、字书、史书、地理书、文学总集注等;洪兴祖大量引用史部著作、《文选》及其注本,是由于汉赋和楚辞的一脉相承;并非所有引用书籍都为洪氏亲见,洪氏在引用时表现出审慎的态度;洪兴祖引书仍然有不严谨之处。第四章,出土文献与《楚辞补注》的校读。利用甲骨、金文、简牍帛书等出土文献,对《楚辞》文本的原貌进行一番条辨式的探讨,结合前人利用出土文献校读《楚辞》的成果,进行详细的数据统计,以此评价洪兴祖《楚辞补注》的校勘成果。经过校读考辨,本文认为,洪兴祖写成的《楚辞》定本,以及从其他参校本中录出的异文,很多地方都很可能是《楚辞》的原貌或古貌。洪兴祖《楚辞补注》一书,对于了解《楚辞》古貌或原貌是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的。第五章,《楚辞补注》对后世的影响——以上世纪四十年代戴之麟《楚辞补注疏》为中心。本章分五节,第一节回顾楚辞的研究历史及《楚辞补注》对历代《楚辞》研究的影响。第二节介绍戴之麟其人及其《楚辞补注疏》一书。第三节从《楚辞补注疏》的训解补释之例、诠释用语之例以及征引典籍之例三个方面,对《楚辞补注疏》的体例面貌进行详细论述。第四节主要论述《楚辞补注疏》的成就与不足,从“补前注之遗”、“对前注之辨证”、“以亲身识见训诂名物”等几个方面说明《楚辞补注疏》的成就;从“误判他注之源”、“误判前注”等几个方面说明《楚辞补注疏》的不足。第五节从《楚辞补注疏》来看《楚辞补注》的影响,通过比较《楚辞补注疏》与《楚辞补注》的内容,来判断《楚辞补注》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影响。经过研究,本文认为,戴之麟《楚辞补注疏》一书正反映了《楚辞补注》对后世的巨大影响——戴之麟对洪兴祖成说的大量袭取及拓展补充,说明洪兴祖《楚辞补注》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楚辞》研究中仍有重要参考价值;戴之麟对洪兴祖成说的批驳和辨正,也说明了《楚辞补注》是《楚辞》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本书,《楚辞》研究要有新的发现,也无法绕开此书中的观点,必须先有充足的证据将《补注》中的说法推翻,才能提出新的说法,这正见《补注》的影响。
【关键词】:洪兴祖 《楚辞补注》 版本 引书 校读 影响 戴之麟 《楚辞补注疏》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4
  • 绪论14-30
  • 一、研究现状综述15-28
  • (一) 国内15-27
  • (二) 国外27-28
  •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28-29
  • 三、本研究的创新29-30
  • 第一章 洪兴祖的生平、著作及其思想30-58
  • 第一节 洪兴祖的生平30-36
  • 一、洪兴祖生平简介30
  • 二、洪兴祖的家世与交游30-32
  • 三、洪兴祖生平存疑问题考索32-36
  • 第二节 洪兴祖的著述36-42
  • 一、经部著述37-39
  • 二、史部著述39-40
  • 三、子部著述40-41
  • 四、集部著述41-42
  • 第三节 洪兴祖的思想42-57
  • 一、文艺思想42-45
  • 二、政治思想45-47
  • 三、道统思想47-49
  • 四、佛道思想49-53
  • 五、其他思想53-57
  • 小结57-58
  • 第二章 《楚辞补注》的版本58-151
  • 第一节 《楚辞补注》的早期面貌、版本和传播58-68
  • 一、洪兴祖《楚辞补注》自序的亡佚58-63
  • 二、《楚辞考异》的单行与散附63-65
  • 三、《楚辞补注》的早期版本65-68
  • 第二节 《楚辞补注》的元、明版本68-77
  • 一、明翻宋本68-77
  • 第三节 《楚辞补注》的清代版本77-105
  • 一、清康熙间汲古阁毛表重刊宋本78-85
  • 二、翻刻汲古阁本85-103
  • 三、清抄本103-105
  • 第四节 《楚辞补注》的现当代版本105-107
  • 一、《丛书集成初编》本105
  • 二、北京中华书局本105-106
  • 三、《中国古代诗词珍本丛书》本106
  • 四、《四库家藏丛书》本106
  • 五、南京凤凰出版社本106
  • 六、《湖湘文库》本106-107
  • 小结107-151
  • 第三章 《楚辞补注》引书考151-252
  • 第一节 《楚辞目录》与《栤骚》部分引书考152-171
  • 第二节 《九歌》与《天问》部分引书考171-187
  • 第三节 《九章》、《远游》、《卜居》、《渔父》部分引书考187-207
  • 第四节 《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部分引书考207-252
  • 第四章 出土文献与《楚辞堒注》的校读252-294
  • 第一节 出土文献与《栤骚》的校读254-263
  • 第二节 出土文献与《九歌》的校读263-272
  • 一、《湘君》263-268
  • 二、《大司命》268-269
  • 三、《少司命》269-271
  • 四、《山鬼》271-272
  • 第三节 出土文献与《天问》的校读272-277
  • 第四节 出土文献与《九章》、《远游》、《卜居》、《九辩》的校读277-283
  • 一、《九章·悲回风》277-280
  • 二、《远怞》280
  • 三、《卜居》280-281
  • 四、《九辩》281-283
  • 第五节 出土文献与《招魂》的校读283-286
  • 第六节 出土文献与《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的校读286-292
  • 一、《惜誓》286-287
  • 二、《招隐士》287-288
  • 三、《七谏·自悲》288
  • 四、《哀时命》288-289
  • 五、《九怀·思忠》289-290
  • 六、《九怀·株昭》290
  • 七、《九叹·栤世》290-292
  • 小结292-294
  • 第五章 《楚辞补注》对后世的影响——以戴之麟《楚辞补注疏》为中心294-332
  • 第一节 《楚辞》研究史回顾及《楚辞补注》对历代的影响294-299
  • 一、《楚辞》研究史回顾294-295
  • 二、《楚辞补注》对历代的影响295-299
  • 第二节 戴之麟及其《楚辞补注疏》299-304
  • 第三节 《楚辞补注疏》的体例304-314
  • 一、训解补释之例304-307
  • 二、诠释用语之例307-311
  • 三、征引典籍之例311-314
  • 第四节 《楚辞补注疏》的成就与不足314-328
  • 一、《楚辞补注疏》的成就314-325
  • 二、《楚辞补注疏》的不足325-328
  • 第五节 从《楚辞补注疏》看《楚辞补注》对后世的影响328-332
  • 一、对《楚辞补注》的沿袭328-330
  • 二、对《楚辞补注》的辨正330-332
  • 结语332-334
  • 附录:洪兴祖《韩文辨证》佚文334-365
  • 参考文献365-375
  • 后记3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俊勋;试论《楚辞补注》中的“五臣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2 祖保泉;《二十四诗品》是明人怀悦所作吗?[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3 张丽萍;;洪兴祖《楚辞补注》对楚辞研究的贡献[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4 王莹;宋代楚辞研究概述[J];大连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5 刘洪波;;近20年《楚辞补注》研究综述[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丁冰;宋代楚辞学概观[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5年02期

7 孙光;;《楚辞补注》对屈原形象的重新确立[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8 李伟嗣;民国时期的钟祥“三怪”[J];湖北档案;2003年Z1期

9 谭德兴;论宋代楚辞观的新发展[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昝亮;洪兴祖生平著述编年钩沉[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光;汉宋楚辞研究的历史转型[D];河北大学;2006年

2 刘洪波;阐释学视野下的《楚辞补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婷婷;两宋之际的楚辞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漆德文;洪兴祖《楚辞补注》叶韵文献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丽萍;《楚辞章句》和《楚辞补注》训诂比较[D];兰州大学;2007年

4 李薇;宋代楚辞评论及其文学意义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明玉;宋清楚辞学的连续与转型[D];南昌大学;2008年

6 范永恒;《楚辞补注》与《楚辞集注》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洪兴祖《楚辞补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25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7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