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的现代汉语“有”字量度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3 19:56
本文从认知语法(Langacker 1987,1991,2008)视角出发,基于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牛保义2008b,2011a),通过假设演绎的方法,对现代汉语中的“有”字量度结构(下文称y MC)进行研究。本研究旨在建立一个具有较强解释力的模型,对y MC中成分的认知功能、y MC的语义建构、以及y MC中的成分限制进行分析。yMC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量度主语”(下文称MS)“有/没有”(下文称yǒu)和“量度宾语”(下文称MO)。例如,(1)目前有污染的乡镇企业占40%,其中重度污染的有10%1。(2)巨石加上运石卡车的重量有150吨左右,而桥梁承重不足100吨,存在被压塌的危险。(3)钓上的鲤鱼有三斤重。(4)卫东走进戏水大厅,这里热气扑脸,面积有足球场大,空间则有七、八层楼高。(5)我们掉转方向往回爬了没有五米远,前边的大金突然停了下来,(6)新华保险的上市在意料之中,已经传了有几个月了。(7)船没有人跑得快。/*船有人跑得快。(8)打排球没有踢足球好玩。(9)大人没有小孩会演戏。观察上述例句可以发现y MC具有的特征。结构上,y MC是由yǒu联结MS和MO构成的,基...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27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对象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语料搜集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回顾
2.1 引言
2.2 Pos-y MC相关研究
2.2.1“有”字的词性研究
2.2.1.1“有”字词性研究回顾
2.2.1.2“有”字的词性的争论
2.2.2“有”字意义的研究
2.2.2.1“有”字意义研究回顾
2.2.2.2“有”字意义的争论
2.2.3“有”字相关句式的研究
2.3 Neg-y MC相关研究
2.3.1“没有”和“有”的关系研究
2.3.2“没有”意义的研究
2.3.3“没有”相关句式研究
2.4 其他相关成分研究
2.4.1 量度结构相关研究
2.4.2 形容词相关研究
2.5 小结
第3章 理论框架
3.1 引言
3.2 关于y MC的理论假设
3.2.1 y MC赋值假设
3.2.2 y MC赋值假设的语言事实基础
3.2.2.1 MS凸显量度属性的证据
3.2.2.2 MO为有界量度的证据
3.2.2.3 yǒu为半图式性动词的语言内证据
3.2.2.4 yǒu为半图式性动词的跨语言证据
3.2.2.5“有”和“没有”量度差异的证据
3.3 关于y MC的分析模型
3.3.1 y MC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的理论基础
3.3.1.1 活跃区
3.3.1.2 界性
3.3.1.3 情境植入
3.3.1.4 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
3.3.2 y MC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
3.3.3 y MC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的限制规则
3.4 小结
第4章 现代汉语y MC形式特征考察
4.1 引言
4.2 Pos-y MC的结构特征
4.2.1 MO为数词时Pos-y MC的结构特征
4.2.1.1 MS为量度NP
4.2.1.2 MS为一般NP
4.2.1.3 MS为“的”字短语
4.2.2 MO为数量短语时Pos-y MC的结构特征
4.2.2.1 MS为量词短语
4.2.2.2 MS为量度NP
4.2.2.3 MS为一般NP
4.2.2.4 MS为“的”字短语
4.2.2.5 MS为VP
4.2.3 MO为数量短语+量度表达时Pos-y MC的结构特征
4.2.3.1 MS为量词
4.2.3.2 MS为量度NP
4.2.3.3 MS为一般NP
4.2.3.4 MS为“的”字短语
4.2.3.5 MS为VP
4.2.4 MO为NP+量度表达时Pos-y MC的结构特征
4.2.4.1 MS为量词短语
4.2.4.2 MS为量度NP
4.2.4.3 MS为一般NP
4.2.4.4 MS为“的”字短语
4.2.4.5 MS为VP
4.2.5 MO为VP+量度表达时Pos-y MC的结构特征
4.2.5.1 MS为量词短语
4.2.5.2 MS为量度NP
4.2.5.3 MS为一般NP
4.2.5.4 MS为VP
4.3 Neg-y MC的结构特征
4.3.1 MO为数词时Neg-y MC的结构特征
4.3.1.1 MS为量度NP
4.3.1.2 MS为一般NP
4.3.1.3 MS为“的”字短语
4.3.1.4 MS为VP
4.3.2 MO为数量短语时Neg-y MC的结构特征
4.3.2.1 MS为量度NP
4.3.2.2 MS为一般NP
4.3.2.3 MS为“的”字短语
4.3.2.4 MS为VP
4.3.3 MO为数量短语+量度表达时Neg-y MC的结构特征
4.3.3.1 MS为量度NP
4.3.3.2 MS为一般NP
4.3.3.3 MS为VP
4.3.4 MO为NP+量度表达时Neg-y MC的结构特征
4.3.4.1 MS为量度NP
4.3.4.2 MS为一般NP
4.3.4.3 MS为“的”字短语
4.3.4.4 MS为VP
4.3.5 MO为NP+VP时Neg-y MC的结构特征
4.3.5.1 MS为一般NP
4.3.5.2 MS为“的”字短语
4.3.6 MO为VP+量度表达时Neg-y MC的结构特征
4.3.6.1 MS为一般NP
4.3.6.2 MS为VP
4.4 小结
第5章 现代汉语y MC语义特征考察
5.1 引言
5.2 y MC中成分的语义特征考察
5.2.1 MS语义特征的考察
5.2.2 MO语义特征考察
5.3 y MC表示的语义类型
5.3.1 Pos-y MC事体量度描述
5.3.1.1 事体的空间量
5.3.1.2 事体的数量
5.3.1.3 事体的容量
5.3.1.4 事体的重量
5.3.1.5 事体的时间量
5.3.1.6 事体的价值量
5.3.1.7 事体的温度、角度
5.3.1.8 事体的比率
5.3.1.9 事体的属性程度量
5.3.2 Pos-y MC事件量度描述
5.3.2.1 事件的重复量
5.3.2.2 事件的延续量
5.3.2.3 事件的累积量
5.3.2.4 事件的结果量
5.3.3 Neg-y MC事体量度描述
5.3.3.1 事体的空间量
5.3.3.2 事体的数量
5.3.3.3 事体的重量
5.3.3.4 事体的时间量
5.3.3.5 事体的价值
5.3.3.6 事体的温度、角度
5.3.3.7 事体的比率
5.3.3.8 事体的属性程度量
5.3.4 Neg-y MC事件量度描述
5.3.4.1 事件的重复量
5.3.4.2 事件的延续量
5.3.4.3 事件的累积量
5.3.4.4 事件的结果量
5.3.4.5 事件的程度量
5.4 小结
第6章 现代汉语Pos-y MC语义建构的自主/依存联结分析
6.1 引言
6.2 数值型量度Pos-y MC的语义建构
6.2.1 MO为数词时Pos-y MC的语义建构
6.2.2 MO为数量短语时Pos-y MC的语义建构
6.2.3 MO为数量短语+量度表达时Pos-y MC的语义建构
6.3 参照型量度Pos-y MC的语义建构
6.3.1 MO为NP+量度表达时Pos-y MC的语义建构
6.3.2 MO为VP+量度表达时Pos-y MC的语义建构
6.4 小结
第7章 现代汉语Neg-y MC语义建构的自主/依存联结分析
7.1 引言
7.2 数值型量度Neg-y MC的语义建构
7.2.1 MO为数词时Neg-y MC的语义建构
7.2.2 MO为数量短语时Neg-y MC的语义建构
7.2.3 MO为数量短语+量度表达时Neg-y MC的语义建构
7.3 参照型量度Neg-y MC的语义建构
7.3.1 MO为NP+量度表达时Neg-y MC的语义建构
7.3.2 MO为NP+VP时Neg-y MC的语义建构
7.3.3 MO为VP+量度表达时Neg-y MC的语义建构
7.4 小结
第8章 现代汉语y MC中的成分限制
8.1 引言
8.2 MO及MS中成分的限制问题
8.2.1 y MC中成分的限制规则
8.2.2 相关现象的认知分析
8.3 Pos-y MC和Neg-y MC中成分差异
8.4 小结
第9章 结论
9.1 引言
9.2 主要发现
9.3 不足与展望
9.4 小结
参考文献
索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边界移动与语法化[J]. 刘辰诞.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04)
[2]“有+数量结构”:从客体观照到主体观照[J]. 庞加光. 当代语言学. 2015(02)
[3]“有”字存在构式的隐性比较义及认知理据研究[J]. 吴庸,黄健平. 外语研究. 2015(02)
[4]“一+量+形”的构式化及其修辞动因[J]. 闫亚平. 当代修辞学. 2015(02)
[5]现代汉语“数+量+形”结构的机制和动因——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J]. 吴春相. 当代修辞学. 2015(01)
[6]坚持形义一体,不能重义轻形[J]. 牛保义. 中国外语. 2015(01)
[7]汉语空间形容词的空间量[J]. 徐今. 汉语学报. 2015(01)
[8]反义形容词共现构式的认知语法分析[J]. 张媛. 外语学刊. 2015(01)
[9]英语乏词义结构的语义概念化研究[J]. 仇伟. 山东外语教学. 2014(06)
[10]论英语“be”与汉语“是/有/在”[J]. 王文斌,何清强.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05)
博士论文
[1]英汉形容词的概念化及其对句法的影响[D]. 刘晋.湖南师范大学 2014
[2]汉语方言否定范畴比较研究[D]. 陈芙.华中师范大学 2013
[3]跟语序有关的不对称现象专题研究[D]. 崔维真.上海师范大学 2013
[4]汉语空间量表达研究[D]. 黄健秦.上海师范大学 2013
[5]现代汉语形宾结构多维探究[D]. 宋晓红.山东大学 2013
[6]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五种句式研究[D]. 许培新.山东大学 2013
[7]现代汉语数量短语指代功能及其相关构式研究[D]. 陈再阳.上海师范大学 2013
[8]东北亚语言比较标记的类型学研究[D]. 郑慧仁.北京大学 2013
[9]基于语料库的比较句式“跟、有、比”的描写与分析[D]. 耿直.北京大学 2012
[10]现代汉语特殊否定现象认知研究[D]. 王志英.上海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表程度义的“有+X”句式研究[D]. 刘微.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现代汉语“比”字句研究综述[D]. 王爽.东北师范大学 2012
[3]“有”、“没有”型比较句研究[D]. 王强.上海师范大学 2009
[4]现代汉语差比句的结构类型研究及其类型学意义[D]. 过玉兰.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8
[5]现代汉语约量表达及相关问题研究[D]. 彭玉兰.南京师范大学 2007
[6]论现代汉语中的“没有”型比较句[D]. 李艳.上海师范大学 2004
[7]“有”字句的语法化考察[D]. 吕吉宁.北京语言大学 2004
[8]汉朝“比较”范畴表达形式对比[D]. 李娜.延边大学 2004
[9]《西游记》比较句式研究[D]. 王丽.华南师范大学 2003
[10]现代汉语“有”字比较句考察[D]. 曾艳.华中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282701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27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对象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语料搜集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回顾
2.1 引言
2.2 Pos-y MC相关研究
2.2.1“有”字的词性研究
2.2.1.1“有”字词性研究回顾
2.2.1.2“有”字的词性的争论
2.2.2“有”字意义的研究
2.2.2.1“有”字意义研究回顾
2.2.2.2“有”字意义的争论
2.2.3“有”字相关句式的研究
2.3 Neg-y MC相关研究
2.3.1“没有”和“有”的关系研究
2.3.2“没有”意义的研究
2.3.3“没有”相关句式研究
2.4 其他相关成分研究
2.4.1 量度结构相关研究
2.4.2 形容词相关研究
2.5 小结
第3章 理论框架
3.1 引言
3.2 关于y MC的理论假设
3.2.1 y MC赋值假设
3.2.2 y MC赋值假设的语言事实基础
3.2.2.1 MS凸显量度属性的证据
3.2.2.2 MO为有界量度的证据
3.2.2.3 yǒu为半图式性动词的语言内证据
3.2.2.4 yǒu为半图式性动词的跨语言证据
3.2.2.5“有”和“没有”量度差异的证据
3.3 关于y MC的分析模型
3.3.1 y MC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的理论基础
3.3.1.1 活跃区
3.3.1.2 界性
3.3.1.3 情境植入
3.3.1.4 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
3.3.2 y MC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
3.3.3 y MC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的限制规则
3.4 小结
第4章 现代汉语y MC形式特征考察
4.1 引言
4.2 Pos-y MC的结构特征
4.2.1 MO为数词时Pos-y MC的结构特征
4.2.1.1 MS为量度NP
4.2.1.2 MS为一般NP
4.2.1.3 MS为“的”字短语
4.2.2 MO为数量短语时Pos-y MC的结构特征
4.2.2.1 MS为量词短语
4.2.2.2 MS为量度NP
4.2.2.3 MS为一般NP
4.2.2.4 MS为“的”字短语
4.2.2.5 MS为VP
4.2.3 MO为数量短语+量度表达时Pos-y MC的结构特征
4.2.3.1 MS为量词
4.2.3.2 MS为量度NP
4.2.3.3 MS为一般NP
4.2.3.4 MS为“的”字短语
4.2.3.5 MS为VP
4.2.4 MO为NP+量度表达时Pos-y MC的结构特征
4.2.4.1 MS为量词短语
4.2.4.2 MS为量度NP
4.2.4.3 MS为一般NP
4.2.4.4 MS为“的”字短语
4.2.4.5 MS为VP
4.2.5 MO为VP+量度表达时Pos-y MC的结构特征
4.2.5.1 MS为量词短语
4.2.5.2 MS为量度NP
4.2.5.3 MS为一般NP
4.2.5.4 MS为VP
4.3 Neg-y MC的结构特征
4.3.1 MO为数词时Neg-y MC的结构特征
4.3.1.1 MS为量度NP
4.3.1.2 MS为一般NP
4.3.1.3 MS为“的”字短语
4.3.1.4 MS为VP
4.3.2 MO为数量短语时Neg-y MC的结构特征
4.3.2.1 MS为量度NP
4.3.2.2 MS为一般NP
4.3.2.3 MS为“的”字短语
4.3.2.4 MS为VP
4.3.3 MO为数量短语+量度表达时Neg-y MC的结构特征
4.3.3.1 MS为量度NP
4.3.3.2 MS为一般NP
4.3.3.3 MS为VP
4.3.4 MO为NP+量度表达时Neg-y MC的结构特征
4.3.4.1 MS为量度NP
4.3.4.2 MS为一般NP
4.3.4.3 MS为“的”字短语
4.3.4.4 MS为VP
4.3.5 MO为NP+VP时Neg-y MC的结构特征
4.3.5.1 MS为一般NP
4.3.5.2 MS为“的”字短语
4.3.6 MO为VP+量度表达时Neg-y MC的结构特征
4.3.6.1 MS为一般NP
4.3.6.2 MS为VP
4.4 小结
第5章 现代汉语y MC语义特征考察
5.1 引言
5.2 y MC中成分的语义特征考察
5.2.1 MS语义特征的考察
5.2.2 MO语义特征考察
5.3 y MC表示的语义类型
5.3.1 Pos-y MC事体量度描述
5.3.1.1 事体的空间量
5.3.1.2 事体的数量
5.3.1.3 事体的容量
5.3.1.4 事体的重量
5.3.1.5 事体的时间量
5.3.1.6 事体的价值量
5.3.1.7 事体的温度、角度
5.3.1.8 事体的比率
5.3.1.9 事体的属性程度量
5.3.2 Pos-y MC事件量度描述
5.3.2.1 事件的重复量
5.3.2.2 事件的延续量
5.3.2.3 事件的累积量
5.3.2.4 事件的结果量
5.3.3 Neg-y MC事体量度描述
5.3.3.1 事体的空间量
5.3.3.2 事体的数量
5.3.3.3 事体的重量
5.3.3.4 事体的时间量
5.3.3.5 事体的价值
5.3.3.6 事体的温度、角度
5.3.3.7 事体的比率
5.3.3.8 事体的属性程度量
5.3.4 Neg-y MC事件量度描述
5.3.4.1 事件的重复量
5.3.4.2 事件的延续量
5.3.4.3 事件的累积量
5.3.4.4 事件的结果量
5.3.4.5 事件的程度量
5.4 小结
第6章 现代汉语Pos-y MC语义建构的自主/依存联结分析
6.1 引言
6.2 数值型量度Pos-y MC的语义建构
6.2.1 MO为数词时Pos-y MC的语义建构
6.2.2 MO为数量短语时Pos-y MC的语义建构
6.2.3 MO为数量短语+量度表达时Pos-y MC的语义建构
6.3 参照型量度Pos-y MC的语义建构
6.3.1 MO为NP+量度表达时Pos-y MC的语义建构
6.3.2 MO为VP+量度表达时Pos-y MC的语义建构
6.4 小结
第7章 现代汉语Neg-y MC语义建构的自主/依存联结分析
7.1 引言
7.2 数值型量度Neg-y MC的语义建构
7.2.1 MO为数词时Neg-y MC的语义建构
7.2.2 MO为数量短语时Neg-y MC的语义建构
7.2.3 MO为数量短语+量度表达时Neg-y MC的语义建构
7.3 参照型量度Neg-y MC的语义建构
7.3.1 MO为NP+量度表达时Neg-y MC的语义建构
7.3.2 MO为NP+VP时Neg-y MC的语义建构
7.3.3 MO为VP+量度表达时Neg-y MC的语义建构
7.4 小结
第8章 现代汉语y MC中的成分限制
8.1 引言
8.2 MO及MS中成分的限制问题
8.2.1 y MC中成分的限制规则
8.2.2 相关现象的认知分析
8.3 Pos-y MC和Neg-y MC中成分差异
8.4 小结
第9章 结论
9.1 引言
9.2 主要发现
9.3 不足与展望
9.4 小结
参考文献
索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边界移动与语法化[J]. 刘辰诞.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04)
[2]“有+数量结构”:从客体观照到主体观照[J]. 庞加光. 当代语言学. 2015(02)
[3]“有”字存在构式的隐性比较义及认知理据研究[J]. 吴庸,黄健平. 外语研究. 2015(02)
[4]“一+量+形”的构式化及其修辞动因[J]. 闫亚平. 当代修辞学. 2015(02)
[5]现代汉语“数+量+形”结构的机制和动因——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J]. 吴春相. 当代修辞学. 2015(01)
[6]坚持形义一体,不能重义轻形[J]. 牛保义. 中国外语. 2015(01)
[7]汉语空间形容词的空间量[J]. 徐今. 汉语学报. 2015(01)
[8]反义形容词共现构式的认知语法分析[J]. 张媛. 外语学刊. 2015(01)
[9]英语乏词义结构的语义概念化研究[J]. 仇伟. 山东外语教学. 2014(06)
[10]论英语“be”与汉语“是/有/在”[J]. 王文斌,何清强.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05)
博士论文
[1]英汉形容词的概念化及其对句法的影响[D]. 刘晋.湖南师范大学 2014
[2]汉语方言否定范畴比较研究[D]. 陈芙.华中师范大学 2013
[3]跟语序有关的不对称现象专题研究[D]. 崔维真.上海师范大学 2013
[4]汉语空间量表达研究[D]. 黄健秦.上海师范大学 2013
[5]现代汉语形宾结构多维探究[D]. 宋晓红.山东大学 2013
[6]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五种句式研究[D]. 许培新.山东大学 2013
[7]现代汉语数量短语指代功能及其相关构式研究[D]. 陈再阳.上海师范大学 2013
[8]东北亚语言比较标记的类型学研究[D]. 郑慧仁.北京大学 2013
[9]基于语料库的比较句式“跟、有、比”的描写与分析[D]. 耿直.北京大学 2012
[10]现代汉语特殊否定现象认知研究[D]. 王志英.上海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表程度义的“有+X”句式研究[D]. 刘微.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现代汉语“比”字句研究综述[D]. 王爽.东北师范大学 2012
[3]“有”、“没有”型比较句研究[D]. 王强.上海师范大学 2009
[4]现代汉语差比句的结构类型研究及其类型学意义[D]. 过玉兰.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8
[5]现代汉语约量表达及相关问题研究[D]. 彭玉兰.南京师范大学 2007
[6]论现代汉语中的“没有”型比较句[D]. 李艳.上海师范大学 2004
[7]“有”字句的语法化考察[D]. 吕吉宁.北京语言大学 2004
[8]汉朝“比较”范畴表达形式对比[D]. 李娜.延边大学 2004
[9]《西游记》比较句式研究[D]. 王丽.华南师范大学 2003
[10]现代汉语“有”字比较句考察[D]. 曾艳.华中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282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282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