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责任的负责任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8 09:21
人类正处在转折点上。当前我们不只面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和两极分化等严峻挑战,更面临转基因、人工智能、纳米科技、合成生物等高新科技所带来的巨大风险。鉴于已有理论对此应对乏力,西方学界提出了“负责任创新”,并迅速成为创新哲学、责任伦理和科技与社会等领域的前沿主题,但目前研究存在概念界定模糊和实现框架不完备的问题。本研究在“全责任”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负责任创新概念及其实现框架的重构尝试回答:何为负责任创新?负责任创新何以可能?与伦理型创新、技术评估、可持续发展、全面创新、技术解决、企业社会责任等相关亲族性概念的系统比较表明,负责任创新中的责任超越了其他概念所分别代表的伦理责任、未来责任、生态责任、创新责任、技术责任和社会责任,是一种全责任。所以,负责任创新本质上是全责任创新。全责任是指,面对责任对象,所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责任共同体应该在其可达范围内积极、共同地履行或承担全部责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孕生和现代信息与交通技术的发展为全责任提供了现实基础,历史合力论、关系理性和集体责任、共担责任、合作责任与共同责任等则为其提供了思想基础。全责任呈现的乌托邦精神是其超越现实、引领实践的持久...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2-2?2013年全球部分国家/地区智能手机普及率(%)??数据来源:根据谷歌?
、、、NGO关者基于人类间的相互依存的基本共同利益和相互认同,通过协商与合作,积极承担责任,从而??规避风险或缓减其危害。?可见,共同责任不但比合作责任包含的责任者更为广泛,也比集体责??任、共担贵任等更具主动性的积极意义。??集体责任、合作责任等是负责任创新的重要基础,?全责任也是对以上几种责任观的超越和发展。??既强调个体的责任,也强调群体的责任以及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合作责任。??尽管全责任主要是一种基于未来视角和整体理念的公共责任、社会责任,但离开惩罚任何责任都难以??保证,所以,全责任同时也包含问责与追责的向度。??第三节全责任的概念界定??一、全责任的概念溯源??1.国外责任观溯源??根据米切姆教授的研宂,responsibility的词根是拉丁语中的“respondere”,是“允许回应”或“回??答”的意組,主要用于宗教伦理当中,意为对上帝召唤的回应。其在法语、西班牙语等语言中的同源??词(见图2-3),和德语中的“Verantwortung”(责任)及其词源和同源词的用法有着相似的历史,??而其形容词形式则出现各种拉丁系语言中以及丨7世纪早期的英语中。???
何行动者及其行为和所遵从的规范都处于一定的环境当中,并且,环境的变化也会引发行为责任性质??的改变。因此,梅亮博士和陈劲教授等在综合四维框架和三维框架的基础上,加入了“语境”,提出??了新的实现框架(见图3-1)。该框架加入了语境要素,是对己有实现框架的突破,但忽略了关系性??耍素的回溯式的惩罚性责任。并且,由于没有更高层级的目的性价值作为标准,当预测、自省、响应??和包容之间发生矛盾时,就很难确定如何取舍才是负责任的。??食if??£?-??^?A??动规??图3-1负责任创新理论框架图??图片来源:梅亮,陈劲.盛伟忠.责任式创新—研究与创新的新兴范式丨几自然辩证法研宂,2014,30(10):?85??鉴pLlh所述已有负贵仟创新表述存在的不足,有必要介.全责任的蕋础上对负责任创新进行重??构,明确艽與体意涵并完善其实现框架。??第二节基于全责任的负责任创新:全责任创新??一、关于创新的已有研究??已心'负贵仟创新研宄关注的重要基本都在“责任”维度,对“创新”本身的研宄比较鲜见。“尽??管这显示出我们理所3然地知道创新是什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举孟旗 行荀学——为《伦理学纲要》一辩[J]. 李泽厚. 探索与争鸣. 2017(04)
[2]负责任研究与创新在中国[J]. 赵延东,廖苗. 中国软科学. 2017(03)
[3]回归积极的技术伦理学[J]. 王小伟. 科学与社会. 2017(01)
[4]大数据时代情报研究的责任担当风险与责任式创新框架[J]. 张艳菊.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03)
[5]一种新东亚秩序的想象:欧盟式的命运共同体[J]. 许纪霖. 开放时代. 2017(02)
[6]损害正义与剩余责任——损害性事件中的责任分配[J]. 张乾友. 道德与文明. 2017(01)
[7]公众与创新创业——工业革命视野中“互联网+双创”的伦理盲区及其应对[J]. 潘恩荣,杨明芳,乔丽莎.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6(12)
[8]论国家的政治核心价值观民主[J]. 黄明理,李忆源.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9]作为一种价值的互联网——一个比较哲学的思路[J]. 王小伟.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6(11)
[10]欧盟责任式创新政策演变及对中国政策的启示[J]. 薛桂波,安多尼·伊瓦拉,赵一秀.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6(11)
博士论文
[1]媒介技术的哲学研究[D]. 沈继睿.东南大学 2015
[2]当代技术—伦理实践形态研究[D]. 陈首珠.东南大学 2015
[3]价值敏感性的技术设计探究[D]. 刘瑞琳.东北大学 2014
[4]当代技术伦理中的“道德物化”思想研究[D]. 张卫.大连理工大学 2013
[5]从责任的漂浮到责任的重构[D]. 荀明俐.黑龙江大学 2010
[6]科学技术管理伦理研究[D]. 戴艳军.大连理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交通与社会结构再生产[D]. 王帅.广西民族大学 2015
[2]巴蒂亚·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研究[D]. 张浩鹏.东南大学 2015
[3]基于生态技术的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D]. 刘战雄.华南理工大学 2013
[4]论技术创新的人文化[D]. 李华.东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89296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2-2?2013年全球部分国家/地区智能手机普及率(%)??数据来源:根据谷歌?
、、、NGO关者基于人类间的相互依存的基本共同利益和相互认同,通过协商与合作,积极承担责任,从而??规避风险或缓减其危害。?可见,共同责任不但比合作责任包含的责任者更为广泛,也比集体责??任、共担贵任等更具主动性的积极意义。??集体责任、合作责任等是负责任创新的重要基础,?全责任也是对以上几种责任观的超越和发展。??既强调个体的责任,也强调群体的责任以及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合作责任。??尽管全责任主要是一种基于未来视角和整体理念的公共责任、社会责任,但离开惩罚任何责任都难以??保证,所以,全责任同时也包含问责与追责的向度。??第三节全责任的概念界定??一、全责任的概念溯源??1.国外责任观溯源??根据米切姆教授的研宂,responsibility的词根是拉丁语中的“respondere”,是“允许回应”或“回??答”的意組,主要用于宗教伦理当中,意为对上帝召唤的回应。其在法语、西班牙语等语言中的同源??词(见图2-3),和德语中的“Verantwortung”(责任)及其词源和同源词的用法有着相似的历史,??而其形容词形式则出现各种拉丁系语言中以及丨7世纪早期的英语中。???
何行动者及其行为和所遵从的规范都处于一定的环境当中,并且,环境的变化也会引发行为责任性质??的改变。因此,梅亮博士和陈劲教授等在综合四维框架和三维框架的基础上,加入了“语境”,提出??了新的实现框架(见图3-1)。该框架加入了语境要素,是对己有实现框架的突破,但忽略了关系性??耍素的回溯式的惩罚性责任。并且,由于没有更高层级的目的性价值作为标准,当预测、自省、响应??和包容之间发生矛盾时,就很难确定如何取舍才是负责任的。??食if??£?-??^?A??动规??图3-1负责任创新理论框架图??图片来源:梅亮,陈劲.盛伟忠.责任式创新—研究与创新的新兴范式丨几自然辩证法研宂,2014,30(10):?85??鉴pLlh所述已有负贵仟创新表述存在的不足,有必要介.全责任的蕋础上对负责任创新进行重??构,明确艽與体意涵并完善其实现框架。??第二节基于全责任的负责任创新:全责任创新??一、关于创新的已有研究??已心'负贵仟创新研宄关注的重要基本都在“责任”维度,对“创新”本身的研宄比较鲜见。“尽??管这显示出我们理所3然地知道创新是什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举孟旗 行荀学——为《伦理学纲要》一辩[J]. 李泽厚. 探索与争鸣. 2017(04)
[2]负责任研究与创新在中国[J]. 赵延东,廖苗. 中国软科学. 2017(03)
[3]回归积极的技术伦理学[J]. 王小伟. 科学与社会. 2017(01)
[4]大数据时代情报研究的责任担当风险与责任式创新框架[J]. 张艳菊.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03)
[5]一种新东亚秩序的想象:欧盟式的命运共同体[J]. 许纪霖. 开放时代. 2017(02)
[6]损害正义与剩余责任——损害性事件中的责任分配[J]. 张乾友. 道德与文明. 2017(01)
[7]公众与创新创业——工业革命视野中“互联网+双创”的伦理盲区及其应对[J]. 潘恩荣,杨明芳,乔丽莎.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6(12)
[8]论国家的政治核心价值观民主[J]. 黄明理,李忆源.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9]作为一种价值的互联网——一个比较哲学的思路[J]. 王小伟.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6(11)
[10]欧盟责任式创新政策演变及对中国政策的启示[J]. 薛桂波,安多尼·伊瓦拉,赵一秀.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6(11)
博士论文
[1]媒介技术的哲学研究[D]. 沈继睿.东南大学 2015
[2]当代技术—伦理实践形态研究[D]. 陈首珠.东南大学 2015
[3]价值敏感性的技术设计探究[D]. 刘瑞琳.东北大学 2014
[4]当代技术伦理中的“道德物化”思想研究[D]. 张卫.大连理工大学 2013
[5]从责任的漂浮到责任的重构[D]. 荀明俐.黑龙江大学 2010
[6]科学技术管理伦理研究[D]. 戴艳军.大连理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交通与社会结构再生产[D]. 王帅.广西民族大学 2015
[2]巴蒂亚·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研究[D]. 张浩鹏.东南大学 2015
[3]基于生态技术的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D]. 刘战雄.华南理工大学 2013
[4]论技术创新的人文化[D]. 李华.东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89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289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