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器之际:王船山的“象”哲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3 21:18
  王船山自《易》开出了“盈天下皆’象’”和“天下莫大于’象’外之道”的哲学思想,实质上是将《易》的“象思维”扩展到整个本体论、人性论和经典诠释的视域当中。而他治“象”最为夐绝之处即在于其“乾坤并建”、“错综合一”的“两端一致”论。由此执两端之法深化和推进了理学的“道”与“器”一体、“本体”与“工夫”不二之思想,将此阐释为幽与明、藏与显的两个面向,而在逻辑上连接此二端的“际”即是象。船山先生精辟地指出了我们所言之道皆为“象之道”而非“道之道”,所说之体皆为“日用人伦”之体,同时,圣人所治的载道之器皆为“尚象之器”,而非随时朽坏之物。因此,理学所强调的依人建极之天理皆由“象”所著,“象”显天地之造化,则“天地之体,象无不备”。在此阐释视域下,张横渠的太虚本体之气虽然是清通不可象的,但从一开始就已经“具足法象”,是不可象却“即在象中”的大象,所以“凡有皆象、凡象皆气”。由此,人则可以通过“体诚”而“可象”,能够“想其象,而指其本体”,换言之,我们之所以能够指示本体,在于可想“象”、言“象”、体“象”、观“象”。象的根本意义一方面是将“至微之天理”昭显出来,使之成为至著的无蔽;另一方面又使得日用...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题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版本选定
        一、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二、“寄言出意”的研究方法
        三、“入垒袭辎”的解构方法
        四、研究版本选定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象”哲学的相关研究述评
        二、船山哲学的早期阐释
        三、王船山《易》学研究的述评
    第四节 王船山“象”哲学的思想来源、背景及其范畴
        一、宋代理学命题的发生特征与在晚明社会话语下的转换
        二、船山“象”哲学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
        三、“象”在船山哲学中的基本范畴
第二章 显微与索隐:以“象”著“几”的本体论思想
    第一节 显微而著存于“象”的本体显现论
        一、著几成象:显微的“动力学”基础
        二、乾坤并建:太和一气的自体显现
        三、制器尚象:“两端一致”的形上之著
    第二节 “象”索时于隐的本体发生论
        一、以象昭时:本体著显的历史性维度
        二、以声揣时:声音对时的昭著
        三、象数相倚:本体之时著显的方法学之维
    第三节 象昭理-势的本体著明论
        一、象著理势:归宗于象的理势合一
        二、即象即理:象与理的逻辑一致性
        三、以象体势:势之几与贞的形态
第三章 发明而征于象:藏道于主体的人性论思想
    第一节 藏“象”于“心性”的人道发明论
        一、心象与心喻:藏道于心性的依人建极
        二、征象与用密:“隐”且“显”的存心见性
        三、能必副其所:际于幽明的心量之知
    第二节 以身象天、藏用于身的主体践行论
        一、吾身即道用:以身藏性的实象主体
        二、一身函二体:感物成象的身心交发
        三、默识与切身:藏道于“敬”与“诚”的体认
    第三节 藏象于情的性体发明和道德著显论
        一、性天情发:情显而性藏的幽明无际
        二、循情以定性:“征于象而显于情”的发藏于显
        三、同情以同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主体互著
第四章 《五经》皆“象”:象彻幽明的诠释学理路
    第一节 诗际幽明的藏显论
        一、《诗》可以兴:“鉴贞淫以测吉凶”的起象著发论
        二、比象兴幽:“道隐至显”、“不显亦临”的藏显无际
        三、《诗》以观风:“密察几微”的征象舒情
    第二节 “缘仁制礼”的经后发明论
        一、著明大用:以象达微的“显诸仁”
        二、躬行密用:“器以藏礼,身以藏政”的“藏诸用”
    第三节 “乐以象德”的中和昭显论
        一、法象天则:“率神从天”的乐律至显
        二、乐际藏显:“教修著明,彻乎费隐”的兴情与昭性
        三、象德著仁:“乐通伦理”的道德彰显
    第四节 “两相交参”的象天德著论
        一、天人互参:象天以法理的人道发显
        二、殊象到共象:畴以尽人事的德性之知
        三、幽以治明:“约统详,微统著”的以象类通
    第五节 “属辞比事”的征微著幽论
        一、见微知著:“显微阐幽,折衷至当”的征象索义
        二、谨天人之际:“循心理著,同然天序”的贞变合一
        三、获麟绝笔:“续王道之绝”的比事象道
结论: 船山“象”哲学研究的既济与未济
    第一节 既济:作为“无际”之“际”的船山“六经皆象”论
    第二节 未济:船山“乾坤并建”的象诠方法对未来形而上学重建的意义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王船山“己”、“物”关系视野中的儒家认识论立场——以《尚书引义·尧典一》为中心[J]. 陈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2]德性认知的心理机制与启示[J]. 景怀斌.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9)
[3]船山之“五经”关系论——兼析船山思想由崇朱而尊张之原因[J]. 邓辉.  船山学刊. 2015(04)
[4]象:中国自己的哲学语言[J]. 何丽野.  浙江社会科学. 2014(08)
[5]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J]. 兰凤利,Friedrich G. Wallner.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4(02)
[6]王夫之“乾坤并建”的诠释面向——以《周易外传》为中心[J]. 张学智.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7]王船山诗文所昭显的道家、道教心迹[J]. 李生龙.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8]孟子、斯密与胡塞尔论同情与良知[J]. 耿宁,陈立胜.  世界哲学. 2011(01)
[9]什么是“中国式形式”?[J]. 吴炫.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6)
[10]作为身体符号系统的《周易》[J]. 张再林.  世界哲学. 2010(04)



本文编号:3300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300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8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