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排斥后个体的认知偏向特点及机制

发布时间:2021-10-12 13:49
  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指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个体被想要建立关系的他人或团体孤立、冷落、拒绝的状态或现象。社会排斥是许多社会恶性事件和悲剧的源头之一,破坏着社会和谐,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受到社会和心理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排斥后的认知偏向特点是个体做出行为决策的基础。已有关于社会排斥后认知加工的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局限在社会排斥后对人际信息加工研究,且研究结论不一致;只涉及人际信息的效价(他人积极情绪信息,即接纳信息;他人消极情绪信息,即他人拒绝信息),没有考虑到人际信息的另一个重要维度——人际距离,缺乏对人际身份信息的加工;缺少涉及对社会排斥后个体内在自我信息加工偏向的研究;以往社会排斥后信息加工的神经特点还不清楚,缺乏相关的脑电研究;没有适用于社会排斥后人际信息和自我信息加工的理论模型。针对这些问题,从个体间和个体内视角全面探讨社会排斥后的认知加工,将有助于认识社会排斥影响的发生机制及个体的应对策略,完善社会排斥后需求威胁-认知加工-行为反应的心理过程链,从而指导对社会排斥后行为反应的预测和干预。研究从个体间和个体内双视角出发,采用实验法,行为...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社会排斥后个体的认知偏向特点及机制


研究框架图

流程图,流程图,面孔,数据分析


31图4-1实验流程图4.3.5脑电数据记录与数据分析4.3.5.1脑电数据记录实验EEG记录采用Neuroscan脑电记录系统,64导电极帽记录脑电,使用左侧乳突作为参考电极,Fz和Cz连线的中点处接地,同时记录水平眼电和垂直眼电,采样频率为500Hz/导,滤波带通设置为0.01~100Hz,每个电极的电阻降至5k以下。4.3.5.2行为数据分析进入分析的有效数据为被试在反应正确条件下的、反应时在3个标准差以内的并且大于200ms的数据。4.3.5.3脑电数据分析使用Scan4.4软件对采集的脑电数据进行离线分析(off-lineanalysis)处理,对记录到的原始脑电数据转换为双侧乳突参考,排除眼动和肌肉活动对EEG数据的影响。数据进行低通(lowpass)、无相位移动数字滤波(zerophaseshiftFiltering)处理,滤波衰减程度为24dB/oct。在去除眼电、基线调整后对波幅大于±75μV者视为伪迹而自动剔除。分析时程(epoch)为1200ms,其中面孔刺激呈现前200m作为基线,面孔出现后1000ms为分析时程。剔除伪迹后,选择被试正确反应试次下不同情绪面孔类型分别进行叠加。结合总平均图和已有研究,选取早期P100(80-140ms,P07/PO8),N170(140-200ms,P07/PO8),VPP(140-200ms,F1/Fz/F2/FC1/FCz/FC2);中期N250(200-270ms,F3/Fz/F4/FC3/FCz/FC4),N300(270-350ms,F3/Fz/F4/FC3/FCz/FC4);晚期P300(350-700ms;额中央区FC3/FCz/FC4/C3/Cz/C4;顶区CP3/CPz/CP4/P3/Pz/P4)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使用SPSS21.0进行,不符合球形检验时,报告经过Greenhouse-Geisser矫正的p值。4.4结果4.4.1行为结果社会排斥组和社会接纳组在排斥度、忽视度评评分上差异显著,F(1,32)=372.74,p<0.001,2p=0.921;F(1,32)=290.91,p<0.001,2p=0.901。表明实验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波形图,面孔,社会,重复测量


33斥组高兴面孔N170潜伏期显著短于社会接纳组(见表4-2)。关于厌恶面孔潜伏期的社会启动组别×电极点(PO7/PO8)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交互作用显著,F(1,32)=4.58,p=0.04,2p=0.125。简单效应显示,在PO8上社会排斥组厌恶面孔的N170潜伏期显著短于社会接纳组(p=0.044)(见图4-2)。关于中性面孔潜伏期的社会启动组别×电极点(PO7/PO8)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表4-2N170和VPP潜伏期(单位:ms)的平均值(M)和标准差(SD.)N170VPP社会排斥社会接纳社会排斥社会接纳MSDMSDMSDMSD高兴面孔164.1812.08171.6510.10169.712.44172.672.44厌恶面孔165.6514.11169.6512.52172.762.64176.922.64中性面孔164.0013.27169.6512.90165.672.63172.162.63图4-2PO8上厌恶面孔和高兴面孔的总平均波形图和N170潜伏期对N170最大峰值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社会接纳组PO8上高兴面孔N170峰值显著大于厌恶面孔(p=0.045),社会排斥组PO8上面孔情绪类型差异不显著。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恐惧情绪面孔和身体姿势加工的比较: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 张丹丹,赵婷,柳昀哲,陈玉明.  心理学报. 2015(08)
[2]权力感对社会排斥下自我关注的影响[J]. 张野,张珊珊,崔璐.  心理科学. 2015(04)
[3]社会排斥情境下自我关注变化的性别差异[J]. 王紫薇,涂平.  心理学报. 2014(11)
[4]面部表情加工的ERP成分[J]. 侠牧,李雪榴,叶春,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2014(10)
[5]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注意定向加速还是注意解除困难?[J]. 张禹,罗禹,赵守盈,陈维,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7)
[6]奖赏预期对面孔情绪加工的影响: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 魏萍,康冠兰,丁锦红,郭春彦.  心理学报. 2014(04)
[7]人际距离调节自我-他人的神经表征:来自oFRN的证据[J]. 杨帅,黄希庭,陈有国,傅于玲,刘孟超.  心理学报. 2014(05)
[8]社交焦虑障碍中的注意偏差三成分研究述评[J]. 刘静怡,黄希庭,杨帅.  心理科学进展. 2013(04)
[9]胖负面身体自我女性对身体信息注意偏向成分的时间进程:一项眼动追踪研究[J]. 高笑,王泉川,陈红,王宝英,赵光.  心理学报. 2012(04)
[10]社会排斥的研究范式与理论模型[J]. 程苏,刘璐,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6)

博士论文
[1]对不同他人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效应及神经机制[D]. 岳彩镇.西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宿舍内社会排斥对女大学生社交自尊、内隐自尊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 薛黎明.沈阳师范大学 2014
[2]社会排斥下不同自尊水平者对人际评价信息的注意偏向[D]. 王玉莹.西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32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32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d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