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至民国贵州安顺吉昌屯堡契约文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30 23:55
贵州屯堡聚落出现于明清卫所制度开设之后,因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至今仍保留着屯军的文化特色。《吉昌契约文书汇编》的整理出版,作为历史研究中可靠的文献材料,为从吉昌屯管窥贵州屯堡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了可能。屯堡土地契约文书是土地制度的反映,历史上的吉昌屯是我国明清时代西南地区屯田制度的缩影。论文在对吉昌屯堡的土地契约文书的分析中,探讨贵州屯堡社会中的人地关系,了解屯堡地方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认识晚清民国时段内安顺屯堡的社会经济关系和民间惯习。屯堡契约文书,记载的是屯堡聚落内部同一家族中和不同家族之间的土地房产流动情况,呈现出浓郁的区域色彩。文章首先考察了安顺屯堡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对中央王朝在滇黔驿道沿线设立卫所屯军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卫所的建立,为中央王朝有效管理西南边地奠定了行政基础。根据家谱和地方志记载,明洪武朝以来参与朝廷屯军和移民实边行动的湖广、安徽、江西等地区的汉人,成为屯堡人祖先的主要来源。他们聚集在驿道沿线区域,战时征战,非战时期从事农业生产,逐渐建立村寨生息繁衍,形成较为稳定的屯堡聚落,随之形成大姓、著姓、僻姓共存的局面。汉移民进入安顺后,在应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过程...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20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清代安顺地理位置图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明清以来的安顺屯堡聚落26图1-2明代安顺屯堡分布示意图资料来源:底图采用范增如绘、吕燕平制《明代安顺屯堡分布示意图》,有改动。这些村落,基本上沿着昔日的黔滇驿道,即如今的贵阳至昆明铁路、高速公路两侧呈带状分布。贵阳至安顺一带的卫所设置和裁废,卫所与驿道沿线的人口、自然与社会文化环境,将是本章讨论的对象。第一节安顺屯堡聚落的历史来源及变迁一、历史来源——卫所开设贵州东接湖南五溪地区,南通两粤,西通滇服,北屏川南,是中原进入云南除四川之外的必经之地,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掌控云南边疆,就必须控制贵州。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对这一形势分析得非常清楚:贵州“一旦有警,则滇南隔绝便成异域。故议者每以贵阳为滇南门户,欲得滇南,未有不先从事贵阳者。自滇南而东出,贵阳其必争之地也,盖应援要途,控临重地矣”①,设置卫所成为控制边疆的关键环节。卫所的设置,对于贵州政区发展、经济开发曾发挥了重要作用。明代贵州的干线驿道中,湖广入黔滇驿道的位置最为重要,由湘黔驿道和黔滇驿道组成。②为确保湖广至云南驿道的畅通和平安,需要在沿线设卫驻军,以①(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第十一册《贵州方舆纪要》,贺次君、施和金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246~5247页。②湖广由黔入滇驿道从平溪(今玉屏)入黔,一线西行经过镇远、偏桥(今施秉)、兴隆(今黄平)、清平
文第一章明清以来的安顺屯堡聚落27钳制各地方势力,稳定局势。洪武年间,贵州共设置二十四卫、二直隶千户所,其中贵州都指挥使司统辖有十八卫、二直隶千户所。①这十八卫中,贵阳以西的“上六卫”,控制着黔滇驿道的西段;贵阳以东的“下六卫”,都匀卫驻守黔桂驿道,其余五卫驻守黔滇驿道东段;黔西北的“西四卫”,控制着川黔滇驿道贵州段;黔东的“边六卫”,当时隶属于湖广都指挥使司统辖,除铜鼓、五开两卫驻守湘黔边境的锦屏、黎平外,偏桥卫、镇远卫、清浪卫、平溪卫自西向东依次排布,扼守湖广入黔孔道。②图1-3贵州卫所分布图注:参照《中国历史地图集》“清代贵州”图改绘。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8册《清时期》“贵州”,北京:地图出版社,1982年,第50-51页。贵州卫所的基本性质与全国各地卫所相同,均属于一种亦兵亦民的军事建制。卫所所辖的军人平时进行屯田戍守,战时奉调参战,履行着最基本的防守职责。但贵州卫所仍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首先是分布不均匀。卫所分布不均与贵州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环境相关,(今凯里炉山)、新添(今贵定)、龙里、贵阳、威清(今清镇)、平安(今平坝)、普定(今安顺)、安庄(今镇宁)、安南(今晴隆),从亦资孔(今盘县境内)进入云南。参见马国君、李红香:《明清时期贵州卫所置废动因管窥》,《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①十八卫二千户所分别是:贵州卫、贵州前卫、威清卫、平坝卫、普定卫、安庄卫、安南卫、普安卫、龙里卫、新添卫、平越卫、清平卫、兴隆卫、黄平千户所(原为黄平卫)、都匀卫、乌撤卫、毕节卫、赤水卫,普市千户所、关索岭守御千户所。②上六卫:威清卫、平坝卫、普定卫、安庄卫、安南卫、普安卫;下六卫:龙里卫、新添卫、平越卫、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太行山文书所见抗战时期文献及其价值[J]. 冯小红. 宁夏社会科学. 2016(06)
[2]涉县占洼村社文书叙录——太行山文书专题资料整理[J]. 乔福锦. 邯郸学院学报. 2016(03)
[3]从社会生活到日常生活:徽州社会史研究的新转向(主持语)[J]. 卞利.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4]明清时代的“中人”与契约秩序[J]. 王帅一. 政法论坛. 2016(02)
[5]清水江土地文书考述——与徽州文书之比较[J]. 栾成显. 中国史研究. 2015(03)
[6]中国历史上的“契约”[J]. 阿风. 安徽史学. 2015(04)
[7]“草议”与“议单”:清代江南田宅买卖文书的订立[J]. 范金民. 历史研究. 2015(03)
[8]邢台县北尚汪村级档案叙录(下)——太行山文书专题资料整理[J]. 乔福锦. 邯郸学院学报. 2015(02)
[9]清代民国年间成都乡村的田房产业交易——以《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1754-1949》为例[J]. 郭广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10]《湖北天门熊氏契约文书》评介[J]. 杨华,陈新立.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5(02)
博士论文
[1]屯堡人:起源、记忆、生存在中国的边疆[D]. 卢百可(Patrick Lucas).中央民族大学 2010
[2]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D]. 阿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硕士论文
[1]中国古代契约文书汇编研究[D]. 丁红玉.辽宁大学 2016
[2]古代契约文书中“自称”类词语历时演变研究[D]. 王跃.陕西师范大学 2015
[3]《南部档案》中的契约文书研究[D]. 李增增.西华师范大学 2015
[4]古代契约文书的中保人称谓词语演变研究[D]. 康彩云.陕西师范大学 2013
[5]民间契约文书与日常生活[D]. 刘楠楠.辽宁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67657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20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清代安顺地理位置图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明清以来的安顺屯堡聚落26图1-2明代安顺屯堡分布示意图资料来源:底图采用范增如绘、吕燕平制《明代安顺屯堡分布示意图》,有改动。这些村落,基本上沿着昔日的黔滇驿道,即如今的贵阳至昆明铁路、高速公路两侧呈带状分布。贵阳至安顺一带的卫所设置和裁废,卫所与驿道沿线的人口、自然与社会文化环境,将是本章讨论的对象。第一节安顺屯堡聚落的历史来源及变迁一、历史来源——卫所开设贵州东接湖南五溪地区,南通两粤,西通滇服,北屏川南,是中原进入云南除四川之外的必经之地,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掌控云南边疆,就必须控制贵州。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对这一形势分析得非常清楚:贵州“一旦有警,则滇南隔绝便成异域。故议者每以贵阳为滇南门户,欲得滇南,未有不先从事贵阳者。自滇南而东出,贵阳其必争之地也,盖应援要途,控临重地矣”①,设置卫所成为控制边疆的关键环节。卫所的设置,对于贵州政区发展、经济开发曾发挥了重要作用。明代贵州的干线驿道中,湖广入黔滇驿道的位置最为重要,由湘黔驿道和黔滇驿道组成。②为确保湖广至云南驿道的畅通和平安,需要在沿线设卫驻军,以①(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第十一册《贵州方舆纪要》,贺次君、施和金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246~5247页。②湖广由黔入滇驿道从平溪(今玉屏)入黔,一线西行经过镇远、偏桥(今施秉)、兴隆(今黄平)、清平
文第一章明清以来的安顺屯堡聚落27钳制各地方势力,稳定局势。洪武年间,贵州共设置二十四卫、二直隶千户所,其中贵州都指挥使司统辖有十八卫、二直隶千户所。①这十八卫中,贵阳以西的“上六卫”,控制着黔滇驿道的西段;贵阳以东的“下六卫”,都匀卫驻守黔桂驿道,其余五卫驻守黔滇驿道东段;黔西北的“西四卫”,控制着川黔滇驿道贵州段;黔东的“边六卫”,当时隶属于湖广都指挥使司统辖,除铜鼓、五开两卫驻守湘黔边境的锦屏、黎平外,偏桥卫、镇远卫、清浪卫、平溪卫自西向东依次排布,扼守湖广入黔孔道。②图1-3贵州卫所分布图注:参照《中国历史地图集》“清代贵州”图改绘。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8册《清时期》“贵州”,北京:地图出版社,1982年,第50-51页。贵州卫所的基本性质与全国各地卫所相同,均属于一种亦兵亦民的军事建制。卫所所辖的军人平时进行屯田戍守,战时奉调参战,履行着最基本的防守职责。但贵州卫所仍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首先是分布不均匀。卫所分布不均与贵州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环境相关,(今凯里炉山)、新添(今贵定)、龙里、贵阳、威清(今清镇)、平安(今平坝)、普定(今安顺)、安庄(今镇宁)、安南(今晴隆),从亦资孔(今盘县境内)进入云南。参见马国君、李红香:《明清时期贵州卫所置废动因管窥》,《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①十八卫二千户所分别是:贵州卫、贵州前卫、威清卫、平坝卫、普定卫、安庄卫、安南卫、普安卫、龙里卫、新添卫、平越卫、清平卫、兴隆卫、黄平千户所(原为黄平卫)、都匀卫、乌撤卫、毕节卫、赤水卫,普市千户所、关索岭守御千户所。②上六卫:威清卫、平坝卫、普定卫、安庄卫、安南卫、普安卫;下六卫:龙里卫、新添卫、平越卫、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太行山文书所见抗战时期文献及其价值[J]. 冯小红. 宁夏社会科学. 2016(06)
[2]涉县占洼村社文书叙录——太行山文书专题资料整理[J]. 乔福锦. 邯郸学院学报. 2016(03)
[3]从社会生活到日常生活:徽州社会史研究的新转向(主持语)[J]. 卞利.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4]明清时代的“中人”与契约秩序[J]. 王帅一. 政法论坛. 2016(02)
[5]清水江土地文书考述——与徽州文书之比较[J]. 栾成显. 中国史研究. 2015(03)
[6]中国历史上的“契约”[J]. 阿风. 安徽史学. 2015(04)
[7]“草议”与“议单”:清代江南田宅买卖文书的订立[J]. 范金民. 历史研究. 2015(03)
[8]邢台县北尚汪村级档案叙录(下)——太行山文书专题资料整理[J]. 乔福锦. 邯郸学院学报. 2015(02)
[9]清代民国年间成都乡村的田房产业交易——以《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1754-1949》为例[J]. 郭广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10]《湖北天门熊氏契约文书》评介[J]. 杨华,陈新立.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5(02)
博士论文
[1]屯堡人:起源、记忆、生存在中国的边疆[D]. 卢百可(Patrick Lucas).中央民族大学 2010
[2]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D]. 阿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硕士论文
[1]中国古代契约文书汇编研究[D]. 丁红玉.辽宁大学 2016
[2]古代契约文书中“自称”类词语历时演变研究[D]. 王跃.陕西师范大学 2015
[3]《南部档案》中的契约文书研究[D]. 李增增.西华师范大学 2015
[4]古代契约文书的中保人称谓词语演变研究[D]. 康彩云.陕西师范大学 2013
[5]民间契约文书与日常生活[D]. 刘楠楠.辽宁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67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67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