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丑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8 19:18

  本文关键词:昆剧丑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昆剧丑脚行当涉及知识点较多,本文选取昆剧丑脚沿革、昆剧丑脚剧目和昆剧丑脚表演艺术三个方面研究,分为三章。 第一章昆剧丑脚沿革,解决昆剧丑脚的历史发展脉络问题。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追溯丑脚行当酝酿、萌芽、诞生的历史。丑脚渊源已久,从秦代优人的滑稽调笑,经汉代俳优,至唐代参军戏,形成参军、苍鹘两个脚色;宋杂剧中的副净一脚,由参军而来。作为戏曲行当的丑脚第一次出现是在南戏之中,它源于宋杂剧之副净,“丑即副净”。从《张协状元》来看,丑行具有突出的插科打诨的特点。在丑脚漫长的生长期中,滑稽调笑、讽谏精神贯穿始终。二是勾勒昆剧丑脚的发展历程,主要围绕昆剧净、丑行当分野、副行与丑行之定型展开。昆剧丑脚在南戏七个脚色基础上,借鉴与吸收元杂剧关于脚色分工的传统而形成。净、丑行当的分野,以净的正剧化为前提。净的正剧化是去除其喜剧功能、脚色专业化和性格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以清代中叶大面的形成为标志。随着昆剧行当更加科学、严密,丑开始进一步分化,至迟在明代万历、天启年间,出现了净、中净(副)、小净(小丑)三种脚色,而副、丑行当定型的标志,是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所记的“江湖十二脚色”,其净、丑分为大面、二面、三面。至此,昆丑脚色演变完成。 第二章昆剧丑脚剧目,研究折子戏的形成与昆丑家门戏问题。关于折子戏的形成,本章就折子戏的界定、折子戏的来源做了梳理,认为折子戏应该包含文本与舞台两方面的内容。关于昆丑家门戏,文章从常见的昆剧折子戏中遴选出66个丑脚出目,分析其类别及文本特点。个案研究方面,选取丑脚家门剧目中“五毒戏”和《教歌》这两种有代表性的折目,以及宣鼎的《三十六声粉铎图咏》研究,试图以点代面,反映昆丑折子戏的特征。本章认为,“五毒戏”代表了昆剧丑脚剧目中拟态表演的最高成就,它的出现显示了昆剧在脚色行当的分工与协作的成熟,标志着昆剧舞台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教歌》是昆丑折子戏形成中的一个经典例子,其形成途径主要为增加说白和净、丑之间的“教诨”。 第三章昆丑表演艺术研究,探讨昆丑表演问题。昆丑表演的美学基础,主要表现为讽谏传统、乐天精神和德充之美。本章在廓清昆丑表演的基本面貌之后,以个案研究的方式,选择近现代昆剧演员杨鸣玉、王传淞,以分析其表演特点。晚清昆丑艺人杨鸣玉,其突出之处在于技艺之精湛和丰富的技巧运用。王传淞副行、丑行兼擅,其表演特点为融高超技巧于自然流畅的表演之中,丑中见美,臻至化境,代表了当代昆丑表演的最高成就。他塑造的昆丑形象以《十五贯》中的娄阿鼠最为著名,其中模拟鼠形的高难度动作,以及繁杂的表演身段。 论文对昆丑行当历史脉络、昆丑折子戏及其表演艺术的研究,勾勒出了昆丑行当的大致面貌。
【关键词】:昆剧丑脚 副、丑 净、丑分野 “五毒戏” 《教歌》 王传淞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8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绪论10-22
  • 一、研究缘起10-13
  • 二、研究状况13-19
  • 三、研究方法19-22
  • 第一章 昆剧丑脚沿革22-54
  • 第一节 泛戏剧形态时期的优戏滑稽传统23-32
  • 一、脚色及其来源23-25
  • 二、泛戏剧形态时期的优戏滑稽传统25-32
  • 第二节 宋金杂剧中的副净:务在滑稽32-40
  • 第三节 南戏丑脚特征40-46
  • 第四节 明清传奇时期的昆剧丑脚46-54
  • 一、净丑分野的标志:净的正剧化47-51
  • 二、“江湖十二脚色”51-54
  • 第二章 昆剧丑脚剧目54-96
  • 第一节 折子戏的形成与昆丑家门戏55-63
  • 一、折子戏的形成55-60
  • 二、昆丑家门戏60-63
  • 第二节 丑行剧目63-83
  • 一、昆丑折子戏《教歌》的形成与演变67-74
  • 二、五毒戏74-83
  • 第三节 副行剧目83-87
  • 附 宣鼎《三十六声粉铎图咏》剧目次序考辨87-96
  • 第三章 昆丑表演艺术96-138
  • 第一节 昆丑表演艺术概说96-116
  • 一、昆丑表演的美学基础96-100
  • 二、昆丑及其人物分类100-104
  • 三、昆丑的念白104-108
  • 四、昆丑表演艺术及程式108-116
  • 第二节 杨鸣玉116-123
  • 第三节 王传淞123-138
  • 一、生平及技艺养成123-125
  • 二、《鸣凤记·吃茶》中的赵文华125-127
  • 三、《十五贯》娄阿鼠的表演艺术127-132
  • 四、“为戏诙谐谁可及”——王传淞昆丑表演美学及风格132-138
  • 余论138-140
  • 参考文献140-156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156-158
  • 致谢158-1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仲平;丑角艺术琐谈[J];当代戏剧;1995年04期

2 刘富民;戏曲丑角源流考[J];当代戏剧;2001年06期

3 王向明;现代戏中丑角表演艺术对传统戏曲的继承与发展[J];当代戏剧;2004年S1期

4 赵兴红;刘晓芹;;论戏曲丑角的美学精神[J];大舞台;2008年03期

5 赵兴红;;论丑角的戏剧功能[J];大舞台;2008年05期

6 盛洋;;宣鼎生平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12期

7 张斌;;京剧丑角的表演艺术[J];大舞台;2008年03期

8 杨伟;;勤奋出才华——记西安易俗社青年丑角演员毛文德[J];陕西戏剧;1981年09期

9 殷伟;;杂谈丑角[J];陕西戏剧;1981年09期

10 刘异龙;;漫谈昆丑和胡图形象的塑造[J];陕西戏剧;1982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慧;折子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戴丽娟;全福班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张倩;中国戏曲丑角的美学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建玲;明传奇中的丑角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昆剧丑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1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51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b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