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传》的成立与汉唐间社会政治秩序的重构
发布时间:2022-01-13 03:14
东汉帝国的崩溃,致使其统治赖以维系的社会政治秩序也随之瓦解,经三国分立、西晋短暂统一,南北又陷于长期分裂。南北朝政权如何重构社会政治秩序,是为当务之急,汉唐间正史“孝义传”的设立,提供了一个观察重构社会政治秩序的较好视角。所谓重构社会政治秩序,即指以君主为代表的朝廷,运用政治权力对以“孝”、“义”为核心的儒家伦理,加以规范、控制与引导,即主流意识形态的塑造,形成士庶可资遵循乃至必须践行的制度化约束。“孝义传”的成立,可追溯至《史记》《汉书》中设立的《游侠传》及《魏略·勇侠传》,连接游(勇)侠向孝义人物转变的关键,是反映游侠价值核心的“重然诺尚气节”之“侠义”向儒家伦理核心的“忠孝节义”之“孝义”的演变。具体而言,表现为基于私人结合、外于体制的“私义”,向国家提倡并可资引导士庶践行的“公义”的转化。反映游侠的核心之“义”主要有如下特征:1、轻死重气、义重于生;2、外于体制的反体制的舆论、声望;3、外于体制或反体制的组织、群体;4、疏财仗义;5、复仇;6、广泛交游。通过对“孝义传”的分析,反映游侠之义的第2、3、6点,在“孝义传”中完全消失,轻死重气则变为兄弟(父子)争死,疏财仗义变为乡里...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问题与视角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 关于类传的宏观研究
二 关于《党锢传》、《游(勇)侠传》及《孝行(友、义)》的研究
第一章 中古史书《孝义传》的成立:从《游侠传》到《孝义传》
第一节 游侠的核心精神——义
第二节 《魏略·勇侠传》分析
第三节 《孝义传》的成立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南北朝史书《孝义传》传主的身份及史料来源
第一节 “孝义传”传主身份
第二节 《孝义传》史源之推测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孝义传》的孝行书写及孝子图的传播
第一节 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家贫亲老,求为县令
第二节 孝感模式
第三节 伏棺救火与停丧不葬
一 伏棺救火的书写模式
二 蔡顺伏棺模式与停(久)丧不葬
(一) 关于殡期与葬期问题
(二) 汉魏两晋时的停丧不葬
(三) 停(久)丧不葬风俗与拘忌时日
(四) 凶门柏历与停丧不葬
(五) 宋、齐时停丧不葬风俗
(六) 厚葬、薄葬与停丧间的关系
(七) 伏棺救火与停丧不葬
第四节 孝子图的传播
一 南朝孝子图的传播
二 北朝孝子图传播与政治意涵
(一) 墓葬中的孝子图
(二) 孝子图像与政治意涵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义之内涵与变迁
第一节 长官与吏民——所谓“第二次君臣关系”
第二节 报仇、争死——公义与私义
一 报仇
二 争死
第三节 乡里救助、赈恤与累世同居
一 乡里救助、赈恤
二 累世同居
第四节 小结
附录 两汉魏晋时的“致敬”与自称“下官”问题
结语 《孝义传》的成立与汉唐间社会政治秩序的重构
一 孝、义之成为类传名目
(一) 孝伦理对社会秩序的规范
(二) “义”与社会政治秩序
(三) 《孝义传》的成立与“义”的内涵
二 《孝义传》与社会政治秩序的重构
(一) 对“二重君臣关系”的消解及新型“君民关系”的出现
(二) 《孝子传》的编纂、“孝子图”的传播与政治意图
(三) 《孝义传》所见身份、礼俗与社会秩序
参考文献
附表
后记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晋时期的黄簿与黄籍[J]. 韩树峰. 史学月刊. 2016(09)
[2]中国古代汉唐都城形制的演进——由曹魏太极殿谈唐长安城形制的渊源[J]. 钱国祥. 中原文物. 2016(04)
[3]河南洛阳市汉魏故城太极殿遗址的发掘[J]. 刘涛,钱国祥,郭晓涛. 考古. 2016(07)
[4]魏晋南北朝宫城“双朝制”新探[J]. 兰巍,杨昌. 社会科学辑刊. 2015(04)
[5]论东汉“儒教国教化”的形成[J]. 渡边义浩,仙石知子,朱耀辉. 文史哲. 2015(04)
[6]中古“凶门柏历”之俗——以社会文化视域进行的考查[J]. 顾凯. 地方文化研究. 2015(03)
[7]略论孝子故事中的“孝感”母题[J]. 李剑国. 文史哲. 2014(05)
[8]中古良吏书写的两种模式[J]. 孙正军. 历史研究. 2014(03)
[9]汉魏南北朝孝子画像的发现与研究[J]. 邹清泉. 美术学报. 2014(01)
[10]证圣元年敕与南北朝至唐代的旌表孝义之制——兼论S.1344号敦煌残卷的定名问题[J]. 楼劲. 浙江学刊. 2014(01)
硕士论文
[1]汉魏六朝行状研究[D]. 沈国光.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魏晋南北朝游侠若干问题研究[D]. 陈芳.华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85955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问题与视角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 关于类传的宏观研究
二 关于《党锢传》、《游(勇)侠传》及《孝行(友、义)》的研究
第一章 中古史书《孝义传》的成立:从《游侠传》到《孝义传》
第一节 游侠的核心精神——义
第二节 《魏略·勇侠传》分析
第三节 《孝义传》的成立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南北朝史书《孝义传》传主的身份及史料来源
第一节 “孝义传”传主身份
第二节 《孝义传》史源之推测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孝义传》的孝行书写及孝子图的传播
第一节 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家贫亲老,求为县令
第二节 孝感模式
第三节 伏棺救火与停丧不葬
一 伏棺救火的书写模式
二 蔡顺伏棺模式与停(久)丧不葬
(一) 关于殡期与葬期问题
(二) 汉魏两晋时的停丧不葬
(三) 停(久)丧不葬风俗与拘忌时日
(四) 凶门柏历与停丧不葬
(五) 宋、齐时停丧不葬风俗
(六) 厚葬、薄葬与停丧间的关系
(七) 伏棺救火与停丧不葬
第四节 孝子图的传播
一 南朝孝子图的传播
二 北朝孝子图传播与政治意涵
(一) 墓葬中的孝子图
(二) 孝子图像与政治意涵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义之内涵与变迁
第一节 长官与吏民——所谓“第二次君臣关系”
第二节 报仇、争死——公义与私义
一 报仇
二 争死
第三节 乡里救助、赈恤与累世同居
一 乡里救助、赈恤
二 累世同居
第四节 小结
附录 两汉魏晋时的“致敬”与自称“下官”问题
结语 《孝义传》的成立与汉唐间社会政治秩序的重构
一 孝、义之成为类传名目
(一) 孝伦理对社会秩序的规范
(二) “义”与社会政治秩序
(三) 《孝义传》的成立与“义”的内涵
二 《孝义传》与社会政治秩序的重构
(一) 对“二重君臣关系”的消解及新型“君民关系”的出现
(二) 《孝子传》的编纂、“孝子图”的传播与政治意图
(三) 《孝义传》所见身份、礼俗与社会秩序
参考文献
附表
后记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晋时期的黄簿与黄籍[J]. 韩树峰. 史学月刊. 2016(09)
[2]中国古代汉唐都城形制的演进——由曹魏太极殿谈唐长安城形制的渊源[J]. 钱国祥. 中原文物. 2016(04)
[3]河南洛阳市汉魏故城太极殿遗址的发掘[J]. 刘涛,钱国祥,郭晓涛. 考古. 2016(07)
[4]魏晋南北朝宫城“双朝制”新探[J]. 兰巍,杨昌. 社会科学辑刊. 2015(04)
[5]论东汉“儒教国教化”的形成[J]. 渡边义浩,仙石知子,朱耀辉. 文史哲. 2015(04)
[6]中古“凶门柏历”之俗——以社会文化视域进行的考查[J]. 顾凯. 地方文化研究. 2015(03)
[7]略论孝子故事中的“孝感”母题[J]. 李剑国. 文史哲. 2014(05)
[8]中古良吏书写的两种模式[J]. 孙正军. 历史研究. 2014(03)
[9]汉魏南北朝孝子画像的发现与研究[J]. 邹清泉. 美术学报. 2014(01)
[10]证圣元年敕与南北朝至唐代的旌表孝义之制——兼论S.1344号敦煌残卷的定名问题[J]. 楼劲. 浙江学刊. 2014(01)
硕士论文
[1]汉魏六朝行状研究[D]. 沈国光.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魏晋南北朝游侠若干问题研究[D]. 陈芳.华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85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585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