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美学与儒家传统
发布时间:2022-01-15 05:19
李泽厚的一生见证了中国数次重大的历史政治变迁,这些独特的人生经历也深深镌刻在他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当中。不同时期的历史政治变迁在不同程度上对李泽厚的美学思想产生了影响,但在这些受时代等显著因素影响变化的背后,儒家传统作为李泽厚思想的根基,始终在李泽厚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并呈现出“正—反—合”的发展演化路径。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学者,尽管李泽厚曾受到西学的强烈冲击,但儒家传统对于他的影响是无法磨灭的,这种影响贯穿于李泽厚美学思想发展历程的始终。儒家传统在李泽厚对西方理论的接受与阐释中延续,李泽厚实际上是借助西方理论为儒家传统发声。在李泽厚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中,李泽厚始终关注的三大问题——人的生存、道德、自由问题,都产生于李泽厚所处的不同程度地延续着的儒家文化现实语境,都离不开儒家不在场的影响。但由于儒家传统在李泽厚思想史中呈现出明暗交替、时断时续的复杂性,经常处于不在场的状态,因此,李泽厚本人对于儒家传统在他思想中的重要作用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并未完全认识清楚,对于儒家传统的态度与思维也经常呈现出矛盾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康德的主体性哲学对李泽厚美学思想更具有直接的学术影响...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综述
1.2 本课题研究意义
1.3 本课题创新之处
第2章 李泽厚美学思想发展历程的明暗线索分析
2.1 以50年代“美学大讨论”和90年代出国为标志事件的发展明线
2.2 儒家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发展暗线
2.3 李泽厚美学思想的“正—反—合”演化路径
第3章 儒家传统作为李泽厚美学思想的源头见于李泽厚对于人的生存、道德、自由问题的持续关注
3.1 李泽厚美学思想继承了以孔子“仁学”为代表的儒家生存传统
3.2 李泽厚对于康德理性道德观念的推崇源于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在当代转化的现实需求
3.3 马克思关于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审美学说成为李泽厚阐释儒家审美传统的理论根据
第4章 马克思美学作为李泽厚对儒家审美传统进行批判性阐释的理论根据
4.1 李泽厚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自觉接受源于儒家传统的内驱动力
4.2 李泽厚以其理解的马克思美学形成对儒家“中庸”审美传统的阐释
4.2.1 儒家伦理传统以“中庸”为美
4.2.2 李泽厚通过对“度”的阐释形成对儒家“中庸”审美传统的继承
4.2.3 李泽厚视“度”为第一范畴,却忽视了儒家“中庸”植根的伦理审美体验传统
4.3 李泽厚试图确立以儒家“中庸”传统为核心的审美尺度,对“中庸”的理解却仍局限于西学视角
第5章 李泽厚借助康德的主体性哲学对儒家伦理道德传统进行转换性阐释
5.1 李泽厚借助康德哲学来慰藉与儒家传统的断根之苦
5.2 李泽厚以其改造的康德道德论形成对儒家伦理道德传统的阐释
5.2.1 儒家的道德观念在伦理体验的传统中生成
5.2.2 李泽厚改造康德的先验理性道德观并以之强化儒家的情理交融道德观
5.2.3 李泽厚通过美学形成康德启蒙理性与儒家伦理道德传统的对接并不符合中国语境
5.3 李泽厚试图重建儒家情理交融的伦理道德传统,却仍在主体性立场上坚持情理分立
第6章 李泽厚在对儒家传统的西方化阐释中延续儒家传统
6.1 李泽厚对儒家传统的西方化阐释主要源于马克思主义与康德哲学对其思想的影响
6.2 李泽厚以其主客分离的二元论思维模式形成对儒家整体构成性生存传统的阐释
6.2.1 儒家的现实生存是在伦理体验中形成的整体构成性生存
6.2.2 李泽厚通过对“生”的推崇形成对儒家生存传统的继承
6.2.3 李泽厚美学术语的观念化导致其回归儒家生存传统面临障碍
6.3 李泽厚试图回归儒家整体构成性的生存传统,却仍滞留于主客二分的二元论思维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滥觞与历史分期[J]. 石长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2]论生态美学的美学观与研究对象——兼论李泽厚美学观及其美学模式的缺陷[J]. 程相占. 天津社会科学. 2015(01)
[3]论西方美学与李泽厚美学渊源[J]. 韩小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4]历史本体论的内转与失衡——李泽厚后期美学论析[J]. 邹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5]论李泽厚美学思想体系的建立[J]. 韩小龙. 兰州学刊. 2013(05)
[6]从“生活实践论”到“实践美学”——论李泽厚美学中“社会性”与“实践性”的思想来源[J]. 李圣传. 文艺争鸣. 2013(04)
[7]李泽厚:为什么说“实践美学”尚未开始?[J]. 梁玉水. 文艺争鸣. 2013(04)
[8]主体性·本体论·积淀说——试析李泽厚美学的三基石及其所引发的论争[J]. 王洪岳. 文艺争鸣. 2013(04)
[9]李泽厚晚期美学思想与中国第三次美学论争[J]. 宋妍.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10]从“巫史传统”到“儒道互补”:中国美学的深层积淀——以李泽厚“巫史传统说”为中心[J]. 宋伟. 社会科学辑刊. 2012(05)
本文编号:3589979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综述
1.2 本课题研究意义
1.3 本课题创新之处
第2章 李泽厚美学思想发展历程的明暗线索分析
2.1 以50年代“美学大讨论”和90年代出国为标志事件的发展明线
2.2 儒家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发展暗线
2.3 李泽厚美学思想的“正—反—合”演化路径
第3章 儒家传统作为李泽厚美学思想的源头见于李泽厚对于人的生存、道德、自由问题的持续关注
3.1 李泽厚美学思想继承了以孔子“仁学”为代表的儒家生存传统
3.2 李泽厚对于康德理性道德观念的推崇源于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在当代转化的现实需求
3.3 马克思关于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审美学说成为李泽厚阐释儒家审美传统的理论根据
第4章 马克思美学作为李泽厚对儒家审美传统进行批判性阐释的理论根据
4.1 李泽厚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自觉接受源于儒家传统的内驱动力
4.2 李泽厚以其理解的马克思美学形成对儒家“中庸”审美传统的阐释
4.2.1 儒家伦理传统以“中庸”为美
4.2.2 李泽厚通过对“度”的阐释形成对儒家“中庸”审美传统的继承
4.2.3 李泽厚视“度”为第一范畴,却忽视了儒家“中庸”植根的伦理审美体验传统
4.3 李泽厚试图确立以儒家“中庸”传统为核心的审美尺度,对“中庸”的理解却仍局限于西学视角
第5章 李泽厚借助康德的主体性哲学对儒家伦理道德传统进行转换性阐释
5.1 李泽厚借助康德哲学来慰藉与儒家传统的断根之苦
5.2 李泽厚以其改造的康德道德论形成对儒家伦理道德传统的阐释
5.2.1 儒家的道德观念在伦理体验的传统中生成
5.2.2 李泽厚改造康德的先验理性道德观并以之强化儒家的情理交融道德观
5.2.3 李泽厚通过美学形成康德启蒙理性与儒家伦理道德传统的对接并不符合中国语境
5.3 李泽厚试图重建儒家情理交融的伦理道德传统,却仍在主体性立场上坚持情理分立
第6章 李泽厚在对儒家传统的西方化阐释中延续儒家传统
6.1 李泽厚对儒家传统的西方化阐释主要源于马克思主义与康德哲学对其思想的影响
6.2 李泽厚以其主客分离的二元论思维模式形成对儒家整体构成性生存传统的阐释
6.2.1 儒家的现实生存是在伦理体验中形成的整体构成性生存
6.2.2 李泽厚通过对“生”的推崇形成对儒家生存传统的继承
6.2.3 李泽厚美学术语的观念化导致其回归儒家生存传统面临障碍
6.3 李泽厚试图回归儒家整体构成性的生存传统,却仍滞留于主客二分的二元论思维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滥觞与历史分期[J]. 石长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2]论生态美学的美学观与研究对象——兼论李泽厚美学观及其美学模式的缺陷[J]. 程相占. 天津社会科学. 2015(01)
[3]论西方美学与李泽厚美学渊源[J]. 韩小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4]历史本体论的内转与失衡——李泽厚后期美学论析[J]. 邹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5]论李泽厚美学思想体系的建立[J]. 韩小龙. 兰州学刊. 2013(05)
[6]从“生活实践论”到“实践美学”——论李泽厚美学中“社会性”与“实践性”的思想来源[J]. 李圣传. 文艺争鸣. 2013(04)
[7]李泽厚:为什么说“实践美学”尚未开始?[J]. 梁玉水. 文艺争鸣. 2013(04)
[8]主体性·本体论·积淀说——试析李泽厚美学的三基石及其所引发的论争[J]. 王洪岳. 文艺争鸣. 2013(04)
[9]李泽厚晚期美学思想与中国第三次美学论争[J]. 宋妍.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10]从“巫史传统”到“儒道互补”:中国美学的深层积淀——以李泽厚“巫史传统说”为中心[J]. 宋伟. 社会科学辑刊. 2012(05)
本文编号:3589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589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