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作品中的身份转换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6-24 10:32
马克·吐温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的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其思想内容,也在于其采用的独特的、微妙的文本策略,在这些文本策略的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厚重的人文关怀。本文从吐温作品中的身份转换和伦理表达之间的关系入手,主要选取了涉及阶级、种族和性别身份转换的四部小说和一些有代表性的短篇故事,将它们视为一个超大文本,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里讨论吐温采用的种种身份转换策略,辨析社会个体所处的伦理环境对其伦理身份的建构以及伦理观念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吐温对阶级、种族和性别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揭示在看似轻松、游戏式的身份转换策略背后蕴含的吐温对身份的思索和理解,对自由、平等和公正等普世伦理的追求。本文分六个部分对上述观点进行了讨论:引言部分在归纳整理国内外吐温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和选题价值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身份是吐温作品探讨的一个重点,身份转换又是吐温探讨身份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本文将选取吐温作品中涉及到身份转换的四部长篇小说和一些代表性的短篇故事作为主要研究文本,对身份转换及其蕴含的伦理表达进行研究。本文的选题价值在于:第一,本文是对...
【文章页数】:18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马克·吐温研究在国外
二、马克·吐温研究在中国
三、本文的研究对象和选题价值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第一章 阶级对立与阶级身份转换
第一节 阶级对立
一、阶级差异
二、阶级对比
第二节 阶级对立下的社会环境与个体生成
一、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二、个体生成中的兽性因子
第三节 身份转换:缩小阶级差距的构想
一、易位而处:获得“慈悲的美德”
二、转换身份:从“贫儿”到“王子”
小结
第二章 种族划分与种族身份转换
第一节 种族划分与身份迷失
一、种族划分
二、身份迷失
第二节 “身份掉包”及其结果
一、“掉包”后的身份建构
二、“掉包”后的畸形伦理
第三节 种族身份的“识别”与种族差异的消解
一、种族身份的“识别”
二、种族差异的消解
小结
第三章 性别划分与性别越界
第一节 性别划分与性别错位
一、虚构空间中的性别转换
二、现实空间中的性别错位
第二节 易装及其结果
一、易装与性别伦理
二、易装与死亡威胁
第三节 双性同体:完美人格理想
一、双性同体的女性
二、传统女性的典范
小结
第四章 身份乌托邦
第一节 身份乌托邦下的文化环境构建
一、WASP文化:白人父权伦理
二、文化环境改造
第二节 身份乌托邦下的自我完善
一、追求人格完整
二、摆脱一元文化
第三节 身份乌托邦下社会伦理关系的建构
一、阶级身份转换下的体验与理解
二、种族身份转换下的差异互补
三、性别身份转换下的自由和谐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653866
【文章页数】:18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马克·吐温研究在国外
二、马克·吐温研究在中国
三、本文的研究对象和选题价值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第一章 阶级对立与阶级身份转换
第一节 阶级对立
一、阶级差异
二、阶级对比
第二节 阶级对立下的社会环境与个体生成
一、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二、个体生成中的兽性因子
第三节 身份转换:缩小阶级差距的构想
一、易位而处:获得“慈悲的美德”
二、转换身份:从“贫儿”到“王子”
小结
第二章 种族划分与种族身份转换
第一节 种族划分与身份迷失
一、种族划分
二、身份迷失
第二节 “身份掉包”及其结果
一、“掉包”后的身份建构
二、“掉包”后的畸形伦理
第三节 种族身份的“识别”与种族差异的消解
一、种族身份的“识别”
二、种族差异的消解
小结
第三章 性别划分与性别越界
第一节 性别划分与性别错位
一、虚构空间中的性别转换
二、现实空间中的性别错位
第二节 易装及其结果
一、易装与性别伦理
二、易装与死亡威胁
第三节 双性同体:完美人格理想
一、双性同体的女性
二、传统女性的典范
小结
第四章 身份乌托邦
第一节 身份乌托邦下的文化环境构建
一、WASP文化:白人父权伦理
二、文化环境改造
第二节 身份乌托邦下的自我完善
一、追求人格完整
二、摆脱一元文化
第三节 身份乌托邦下社会伦理关系的建构
一、阶级身份转换下的体验与理解
二、种族身份转换下的差异互补
三、性别身份转换下的自由和谐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653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653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