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发展与艺术形态嬗变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0 11:31
自20世纪以来,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艺术形态的变化,艺术形态的变化也及时回应着技术的变化。论文以技术作为艺术形态发展脉络的参照系,以技术的变化历程为时间坐标,对艺术创作与传播的历史轨迹做了梳理,着力思考在这个轨迹中,技术对于艺术的深刻影响以及艺术对技术发展的回应。技术发展与艺术形态嬗变的关系及其规律问题的探讨和展开,是以技术与艺术两者之间的辩证发展和相互影响关系为理论基础,从技术进步推动艺术形态变化与门类拓展、技术进步推动艺术创作领域的新变化、技术进步推动新艺术形式的衍生与跨界整合三个维度予以分析概括,以技术与艺术的共同未来和展望归纳研究结论。论文从绪论到结论,是一条一以贯之的主线。绪论包括概念与范畴、目的与创新、思路与方法、研究现状分析四个部分,并由此作为铺垫,引出关于本研究选题的理论思考部分。第二章理论思考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分别为:内在本质特征:关联、多元、辩证、统一,西方理论比较:三个主要流派,社会现实意义:重要性、复杂性、艺术学宏观视角,理论基点与关键问题:普遍性、特殊性与中国实践。整篇论文以此四个方面的理论思考为立足点,展开了关于技术发展与艺术形态嬗变的关系和相互影响的论述...
【文章页数】:6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第一节 本论文研究的概念和范畴
一、本研究中有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范畴
(一)关于“技术”、“艺术”基本概念的界定
1.关于“艺术”的概念
2.关于“技术”的概念
(二)关于“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等概念的界定
1.关于“形态”的概念
2.关于“生态”概念
3.关于“形式”的概念
(三)关于“生态”“形态”“形式”的概念区分
二、本论文研究中有关理论问题的讨论和界定
第二节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创新目标
(二)创新价值
第三节 本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体系
三、研究方法
四、重点和难点问题
五、解决方案
第四节 有关本论文选题与研究现状的分析
一、国内相关研究动态分析
(一)从宏观的艺术学理论视野展开分析
(二)从微观的门类艺术学视野展开分析
1.设计学学科研究层面
2.美术学学科研究层面
3.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研究层面
4.音乐与舞蹈学学科研究层面
5.其他学科及交叉研究层面
二、国外相关研究动态分析
(一)艺术原理性研究成果
(二)门类艺术的典型个案研究成果
(三)其他相关的人文类理论研究成果
三、国内高校部分硕博士论文中有关研究的概述分析
(一)中国知网硕博士论文数据库检索分析概述
(二)关联程度密切的重点论文成果分析
(三)涵盖其他相关论文成果的总体状况分析
第一章 技术与艺术之关系发展的理论思考
第一节 关于技术与艺术关系问题的内在本质特征
一、技术与艺术相互关系中内在的辩证统一性
(一)技术与艺术之间内在的关联性
(二)技术发展对艺术影响的多元性
二、技术与艺术相互之间的制约和影响
(一)技术发展带来的文化问题同样体现在技艺关系上
(二)艺术在技术影响下对自身独立精神与美学品格的坚守
1.艺术作品的精神属性是区别于技术的最大特征
2.艺术在接受与选择技术中始终保持自身独立
3.优秀艺术作品均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第二节 西方理论界有关技术与艺术问题的讨论
一、西方理论界相关研究历史脉络
(一)基本脉络
(二)主要表现
二、关注技术与艺术问题的主要流派及其学术观点
(一)德国法兰克福学派
(二)英国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
(三)媒介文化研究学术群体
三、主要学术群体之间围绕技术艺术问题研究的理论比较与借鉴意义
(一)关于技术的作用
(二)关于技术的目的
(三)关于技术的后果
第三节 关于技术与艺术关系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技术与艺术都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当下开展技术与艺术关系问题研究的重要性
(一)技术与艺术关系问题研究的基础性与复杂性
(二)技术自身并非与艺术一样具备意识形态属性
三、当下开展技术与艺术关系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一)艺术对技术的影响研究是目前的普遍欠缺
(二)从宏观艺术学视角重新思考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三)依托技术与艺术关系研究探索艺术学理论学科建构
第四节 关于技术与艺术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点和关键问题
一、需要坚守的理论基点
(一)立足于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和艺术话语体系
(二)关注技术促进艺术形态演进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二、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一)需要关注和区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别
(二)分析把握艺术创意表现与新技术应用之间的关系
(三)技术是否应视作独立的文化因素和社会力量
(四)社会现实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创作实践中的实际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技术与艺术关系的形成及相互影响
第一节 历史进程:技术与艺术发展的历史性特征及阶段性表现
一、原始的技艺之美涵盖且统一了技术与艺术因素
(一)技术与艺术的原始统一:人类社会发展初期的同一规律
(二)人类社会技术发展初始阶段中艺术仍创造了自身辉煌
1.中国
2.西方
(三)社会宗教道德伦理对于技艺创造能力空间的束缚
二、技术与艺术分化之后各自拥有了不同诉求
(一)学科自身成熟发展的不同路径
(二)个人精神价值追求的不同选择
(三)艺术家面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运行的实际选择
三、技术发展促使人类创造第二自然并引发自我审美精神观照
(一)技术直接指向和进入艺术本体影响了创作呈现
(二)技术进步影响了审美文化倾向和精神价值观念
(三)技术启发和培育了创作思潮、价值思索和启蒙精神
四、信息时代艺术创作审美观念与形式探索的根本性改变
(一)技术逻辑带动人文思潮、审美观念与艺术作用的变化
(二)现代技术通过创作引发对世界的全新认知体悟和艺术描述
(三)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工具对于人类审美精神限阈的挑战
第二节 技术对艺术表现形态的正向影响
一、制作工艺呈现:技术作为艺术创作形式表现的呈现手段
(一)艺术作品制作工艺受到技术进步与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
(二)技术呈现作为艺术创作外在形式表现的必要手段
二、材料载体变化:技术引导创作形式演变趋势及观念转换
(一)艺术创作载体与作品材料的升级推动了创意的实现
(二)技术推动实现了艺术表达的观念化、隐喻性和时空性
三、情境氛围营造:技术作为艺术场域精神展现的营造要素
(一)营造情境作为技术不断介入艺术创作的有效方式
(二)技术进步推动审美价值取向与艺术风格的时代转向
(三)艺术创作中的精神塑造、观念表达与个性情感抒发
四、信息媒介表达:技术作为艺术介入现实生活的媒介依托
(一)技术进步打造了艺术介入现实生活的媒介依托
(二)促使审美文化价值观念和艺术精神场域氛围特征的新变化
(三)技术信息工具已融入艺术形态深入影响社会生活
第三节 艺术本质属性对技术生态变革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一、艺术的文化交流属性促进了技术应用的延伸
(一)中西方艺术的文化交流创新推动了整个文化发展进程
(二)缺乏文化底蕴与艺术思想的技术应用创造不出完美作品
(三)艺术文化交流促进了技术在不同文化场域中的应用和延伸
二、艺术的审美属性促使技术存在与呈现的细化
(一)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时尚化保障艺术审美的个性化追求
(二)技术在服务艺术中完善自身实现对未知领域的有效探索
(三)艺术不断规范和驱动技术进步并促成真善美的有机统一
三、艺术的教化属性改善了技术理性和技术伦理的异化倾向
(一)建筑艺术是艺术教化属性改善技术伦理的典型代表
(二)技术为艺术教化功能服务的同时文化改变了技术伦理
(三)技术应用与文化观念、审美意识、艺术风格的互动统一
四、艺术创意创新思维驱动了技术的进步和革新
(一)艺术的创意表现需求直接促使技术进步与革新的产生
(二)艺术创意引导和促使实现技术与艺术审美的完美结合
(三)技术媒介的作用与艺术技术之间跨界衍生的新艺术形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技术推动艺术形态表现变化与门类拓展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空间表现形式及其社会文化生态变化
一、技术造就了艺术作品展现和存在空间的广延化
(一)技术对艺术存在状态与展示空间拓展创新的促进作用
(二)艺术的创意创新本性引领了对技术发展程度和模式的突破
二、技术推动了经典艺术世俗化与大众文化崛起的进程
(一)机械复制技术和艺术产业化运营对社会文化生态结构的影响
(二)技术化创作和现代大众媒介铺垫了多元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
三、技术拓展出了非物质化的艺术空间新形态
(一)非物质化对于视觉文化形式与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非物质化推动形成了新的审美文化形态和社会文化生态
(三)新兴技术条件下传统艺术精神和美学内涵的重新定位
第二节 艺术语言表达与作品传播维度出现了新的形式特征
一、技术影响下艺术感受的非理性化趋向
(一)作品外在感受方式和艺术欣赏心理的变化
(二)作品内在意蕴、精神品格和思想内涵的变化
(三)日常生活的直观认识和感性经验始终不可缺失
二、技术影响下艺术元素的动态化趋向
(一)技术影响下电影艺术元素的动态化趋向
(二)技术影响下摄影艺术元素的动态化趋向
(三)创作元素的动态化是传媒时代艺术表达的必然要求
三、技术影响下艺术语言的综合化趋向
(一)技术的内在推动作用
(二)艺术的外在形式表现
四、技术影响下艺术传播的虚拟化趋向
(一)传播平台的改变
(二)传播方式的改变
(三)传播途径的改变
第三节 新艺术现象与新艺术形态推动形成了新艺术门类
一、技术推动出现了新的艺术现象和艺术形态
(一)新艺术现象及其表现方式促成了新的艺术形态
(二)新的技术和艺术方式生成了新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
(三)新艺术形态展现了艺术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与创新性
二、新的艺术现象和艺术形态积聚生成了新的艺术门类
(一)新技术与新艺术形态共同塑造了新的内在文化结构
(二)当代艺术传播整体生态环境的根本性变化成为外部主因
(三)新兴技术的广泛运用成为新艺术类型与门类的社会基础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技术推动艺术创作领域产生新变化
第一节 艺术表现程式与作品呈现场域、接受方式的新变化
一、技术促使艺术程式随时代而变
(一)艺术程式作为作品创作表现的基本形式规范
(二)艺术程式的变化和接受的文化影响展现多元
(三)技术推动艺术程式变化产生革命性突破
二、技术导致艺术呈现形态虚拟化
(一)技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可复制性造就了虚拟化呈现
(二)虚拟化突破了创作与欣赏的界限强化了艺术存在
三、技术造就了艺术作品欣赏与接收方式的便利化
(一)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审美需求之间存在尖锐矛盾
(二)新技术媒介成就了艺术欣赏便利化的现实基础
(三)技术突破了艺术展演传统场域并融合生成了新形态
第二节 艺术作品创作观念与工具、方法的变化
一、技术理性思维与艺术创作观念之间相互促进制约的关系
(一)技术精神和实践理性思维影响了艺术创作观念
(二)技术理性思维影响下出现了艺术发展的双面效应
二、技术对艺术作品创作的影响及其形式表现
(一)技术对于艺术创作工具的影响
(二)技术对艺术创作主体情感与审美观念的影响
(三)技术对艺术创作观念和方法的影响
1.正面影响
2.负面影响
三、艺术创作实践活动对技术理性和自身困境的超越
(一)技术理性与机械复制带来艺术风格变化与文化的危机
(二)艺术创作坚守精神属性直指心灵超越了技术理性思维
第三节 艺术创作实践活动中主客体关系的变化
一、原始手工技艺条件下艺术创作主体突出和着重于“物”的表现
(一)传统手工艺时代以“物”为基础背景的群体分化
(二)技术支撑了艺术创作中客观“物”的审美形式表现
(三)艺术创作者以“物”为基础托物言志表达精神追求
二、工业化大生产时代的大众化和波普化凸显批量复制的美学特征
(一)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方式和批量复制美学观念的普遍影响
(二)艺术创作在技术理性中的突围彰显了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
(三)大众艺术创作与消费领域中的流行化和过度娱乐化问题
三、新的传播方式和艺术接受过程造就了主客体多元互动的新景观
(一)新兴技术普及使大众顺利融入艺术创作与欣赏进程
(二)技术使艺术创意和创作构思表达更加高效便捷
(三)技术拓展了经典艺术作品的大众文化服务效能
(四)技术使传统艺术作品的概念关系模式彻底改变
(五)技术推动实现了艺术地位提升作用扩大功能拓展产业繁荣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技术推动新艺术形式的衍生与跨界整合
第一节 新技术应用基础上的新艺术形式衍生及其形态表现
一、印刷技术对艺术表现形式及外在形态的影响
(一)印刷技术应用初期艺术审美与功能应用统一在工艺装饰中
(二)工业化阶段新的社会文化需求使艺术与功能实现新的统一
二、影像技术对写实艺术创作思想的影响和冲击
(一)技术对摄影艺术写实性创作实践的影响
(二)技术对于电影艺术创作发展的影响
三、计算机技术环境下艺术形态的演变与新生
(一)计算机技术环境下艺术形态演变的发展历程
(二)计算机技术环境下艺术形态演变的外在表现和形式特征
四、互联网技术环境下艺术形态表现的新特征
(一)基础于新技术形式的时代的产物
(二)艺术形态新特征表现的文化分析
第二节 新技术应用推动艺术作品创作实践趋向跨界整合
一、技术推动形成艺术创作表现形态的先锋性
(一)新技术条件作为“先锋”观念形成的基础
(二)技术进步带动了各艺术流派的探索创新
二、技术推升了艺术创作语言形式刺激的阈限
(一)技术升级带动视听奇观与文化逻辑的改变
(二)技术的普及与攀比加剧了娱乐化创作追求
三、技术延展了艺术自身存在和交往的空间
(一)技术改变了艺术空间形式与社会文化结构
(二)技术主动介入创作促成了艺术消费方式的多元
(三)技术强化了艺术欣赏感受延伸了作品存在空间
(四)技术加速多媒体信息方式与虚拟空间文化构建
四、技术加速了不同艺术表现形态的跨界整合
(一)跨界艺术创作是技术推动产生的新艺术形态
(二)新技术媒介方式创新是艺术作品跨界呈现的基础
(三)跨界作品有利于彰显精神营造境界引领文化风尚
(四)跨界整合的艺术表达能力与现场性优势成为风尚导向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技术与艺术关系发展的新趋势
第一节 艺术与技术在包容与坚守、回归与超越中共同成长
一、技术与艺术的发展规律与文化表现
(一)技术进步支撑艺术本体的开拓
(二)艺术制约并赋予技术价值追求
(三)新技术与艺术融合形成新文化形态
二、技术与艺术的辩证关系与社会影响
(一)技术与艺术在相互促进中创新形式表现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不同创作审美追求
(三)艺术新形态的不断涌现造成新的门类
(四)技术带动创作特征新变引领文化新风尚
三、技术与艺术交互形成多元文化景观
(一)艺术个性化表现与精神追求突破了技术理性
(二)新技术带来创作欣赏的角色互换与多元互动
(三)技术推动艺术形态表现与审美价值理念创新
(四)多元化新技术媒介挑战文化繁荣发展主动权
第二节 艺术理论思维引领人类艺术审美活动的价值方向
一、技术促发艺术先锋思想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也带来异化倾向
(一)技术进步对传统观念方式的冲击与深刻影响
(二)技术以经济效率利益为中心改变了艺术节奏
(三)技术垄断造成文化逻辑与传统美学观念变异
二、艺术活动对技术理性与技术控制引发的社会问题
(一)技术理性、技术控制与艺术的过度娱乐化
(二)新技术造成社会大众参与和艺术创作个性张扬
(三)技术与艺术的深度交互亟需艺术批评启蒙与理论的反思引领
三、技术服从和服务于艺术作品的审美境界表达与人类社会精神价值追求
(一)艺术作品创作是人类社会精神活动的最直接体现
(二)技术最终服务于表达作品的审美境界与精神追求
四、技术与艺术共同在携手创新中引领发展、面向美好未来
(一)技术艺术的协调统一是优秀作品的内在要求
(二)以人为原点展开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描绘表达
(三)扎根传统紧跟时代创新形式携手传承与弘扬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清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和追寻——改革开放40年文艺理论的核心命题[J]. 王廷信. 中国文艺评论. 2018(12)
[2]新媒体艺术的文化特征和批判精神[J]. 何芳. 新媒体研究. 2018(09)
[3]环境艺术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策略探析[J]. 甘露.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8(02)
[4]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展示艺术的探索[J]. 陈鹏,孔凯. 美术大观. 2018(03)
[5]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史揆要[J]. 徐子方. 艺术百家. 2018(02)
[6]印染技术对蜡染印花和扎染艺术设计风格的渲染[J]. 文杰. 染整技术. 2018(02)
[7]论“艺术一般”[J]. 李心峰. 艺术百家. 2018(01)
[8]技术对艺术的颠覆:艺术分类的新维度[J]. 蓝凡. 艺术百家. 2018(01)
[9]数字电影技术:走出主体性危机的现代艺术契机[J]. 钟锦.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8(01)
[10]新媒体视域下摄影艺术中技术与艺术的融合[J]. 黄小涵. 戏剧之家. 2018(01)
博士论文
[1]作为文化资本的艺术创意研究[D]. 孔辉湘.东南大学 2017
[2]艺术哲学视野下的古希腊“技艺”思想研究[D]. 尹德辉.山东大学 2017
[3]数字图像艺术中的技术与艺术研究[D]. 李光.北京电影学院 2017
[4]画框话语与西方艺术观念嬗变[D]. 汤克兵.西南大学 2017
[5]数字媒体时代的影像艺术变迁[D]. 顾璟.南京艺术学院 2017
[6]现象学理论中的艺术与技术关系问题研究[D]. 刘晓燕.山东大学 2016
[7]马克思恩格斯艺术思想研究[D]. 杨逸.湖南师范大学 2016
[8]舞蹈与音乐之关系研究[D]. 田旭.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6
[9]技术与电影艺术的发展[D]. 罗莉.湖南师范大学 2016
[10]视觉艺术视野下的景观设计方法研究[D]. 赵晶.天津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商人还是诗人[D]. 胡靖曼.中央美术学院 2018
[2]数字技术在雕塑艺术中的应用研究[D]. 李建贞.北京邮电大学 2017
[3]“阿本之争”中的技术与艺术关系研究[D]. 贺戴.湘潭大学 2016
[4]数字技术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与研究[D]. 陈雪.大连理工大学 2015
[5]东阳木雕发展中技术进步对艺术表现的影响[D]. 邢俊.南京农业大学 2015
[6]新媒体技术下的数字绘画艺术研究[D]. 陈曦.昆明理工大学 2014
[7]机械复制技术下艺术的归属[D]. 康丹.云南师范大学 2013
[8]微时代微电影艺术创作研究[D]. 王振兴.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
[9]论麦克卢汉媒介理论中媒介与技术、艺术、受众的关系[D]. 王新蕾.山东大学 2013
[10]古希腊建筑的本质及其现代启示[D]. 赵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63921
【文章页数】:6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第一节 本论文研究的概念和范畴
一、本研究中有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范畴
(一)关于“技术”、“艺术”基本概念的界定
1.关于“艺术”的概念
2.关于“技术”的概念
(二)关于“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等概念的界定
1.关于“形态”的概念
2.关于“生态”概念
3.关于“形式”的概念
(三)关于“生态”“形态”“形式”的概念区分
二、本论文研究中有关理论问题的讨论和界定
第二节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创新目标
(二)创新价值
第三节 本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体系
三、研究方法
四、重点和难点问题
五、解决方案
第四节 有关本论文选题与研究现状的分析
一、国内相关研究动态分析
(一)从宏观的艺术学理论视野展开分析
(二)从微观的门类艺术学视野展开分析
1.设计学学科研究层面
2.美术学学科研究层面
3.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研究层面
4.音乐与舞蹈学学科研究层面
5.其他学科及交叉研究层面
二、国外相关研究动态分析
(一)艺术原理性研究成果
(二)门类艺术的典型个案研究成果
(三)其他相关的人文类理论研究成果
三、国内高校部分硕博士论文中有关研究的概述分析
(一)中国知网硕博士论文数据库检索分析概述
(二)关联程度密切的重点论文成果分析
(三)涵盖其他相关论文成果的总体状况分析
第一章 技术与艺术之关系发展的理论思考
第一节 关于技术与艺术关系问题的内在本质特征
一、技术与艺术相互关系中内在的辩证统一性
(一)技术与艺术之间内在的关联性
(二)技术发展对艺术影响的多元性
二、技术与艺术相互之间的制约和影响
(一)技术发展带来的文化问题同样体现在技艺关系上
(二)艺术在技术影响下对自身独立精神与美学品格的坚守
1.艺术作品的精神属性是区别于技术的最大特征
2.艺术在接受与选择技术中始终保持自身独立
3.优秀艺术作品均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第二节 西方理论界有关技术与艺术问题的讨论
一、西方理论界相关研究历史脉络
(一)基本脉络
(二)主要表现
二、关注技术与艺术问题的主要流派及其学术观点
(一)德国法兰克福学派
(二)英国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
(三)媒介文化研究学术群体
三、主要学术群体之间围绕技术艺术问题研究的理论比较与借鉴意义
(一)关于技术的作用
(二)关于技术的目的
(三)关于技术的后果
第三节 关于技术与艺术关系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技术与艺术都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当下开展技术与艺术关系问题研究的重要性
(一)技术与艺术关系问题研究的基础性与复杂性
(二)技术自身并非与艺术一样具备意识形态属性
三、当下开展技术与艺术关系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一)艺术对技术的影响研究是目前的普遍欠缺
(二)从宏观艺术学视角重新思考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三)依托技术与艺术关系研究探索艺术学理论学科建构
第四节 关于技术与艺术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点和关键问题
一、需要坚守的理论基点
(一)立足于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和艺术话语体系
(二)关注技术促进艺术形态演进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二、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一)需要关注和区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别
(二)分析把握艺术创意表现与新技术应用之间的关系
(三)技术是否应视作独立的文化因素和社会力量
(四)社会现实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创作实践中的实际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技术与艺术关系的形成及相互影响
第一节 历史进程:技术与艺术发展的历史性特征及阶段性表现
一、原始的技艺之美涵盖且统一了技术与艺术因素
(一)技术与艺术的原始统一:人类社会发展初期的同一规律
(二)人类社会技术发展初始阶段中艺术仍创造了自身辉煌
1.中国
2.西方
(三)社会宗教道德伦理对于技艺创造能力空间的束缚
二、技术与艺术分化之后各自拥有了不同诉求
(一)学科自身成熟发展的不同路径
(二)个人精神价值追求的不同选择
(三)艺术家面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运行的实际选择
三、技术发展促使人类创造第二自然并引发自我审美精神观照
(一)技术直接指向和进入艺术本体影响了创作呈现
(二)技术进步影响了审美文化倾向和精神价值观念
(三)技术启发和培育了创作思潮、价值思索和启蒙精神
四、信息时代艺术创作审美观念与形式探索的根本性改变
(一)技术逻辑带动人文思潮、审美观念与艺术作用的变化
(二)现代技术通过创作引发对世界的全新认知体悟和艺术描述
(三)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工具对于人类审美精神限阈的挑战
第二节 技术对艺术表现形态的正向影响
一、制作工艺呈现:技术作为艺术创作形式表现的呈现手段
(一)艺术作品制作工艺受到技术进步与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
(二)技术呈现作为艺术创作外在形式表现的必要手段
二、材料载体变化:技术引导创作形式演变趋势及观念转换
(一)艺术创作载体与作品材料的升级推动了创意的实现
(二)技术推动实现了艺术表达的观念化、隐喻性和时空性
三、情境氛围营造:技术作为艺术场域精神展现的营造要素
(一)营造情境作为技术不断介入艺术创作的有效方式
(二)技术进步推动审美价值取向与艺术风格的时代转向
(三)艺术创作中的精神塑造、观念表达与个性情感抒发
四、信息媒介表达:技术作为艺术介入现实生活的媒介依托
(一)技术进步打造了艺术介入现实生活的媒介依托
(二)促使审美文化价值观念和艺术精神场域氛围特征的新变化
(三)技术信息工具已融入艺术形态深入影响社会生活
第三节 艺术本质属性对技术生态变革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一、艺术的文化交流属性促进了技术应用的延伸
(一)中西方艺术的文化交流创新推动了整个文化发展进程
(二)缺乏文化底蕴与艺术思想的技术应用创造不出完美作品
(三)艺术文化交流促进了技术在不同文化场域中的应用和延伸
二、艺术的审美属性促使技术存在与呈现的细化
(一)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时尚化保障艺术审美的个性化追求
(二)技术在服务艺术中完善自身实现对未知领域的有效探索
(三)艺术不断规范和驱动技术进步并促成真善美的有机统一
三、艺术的教化属性改善了技术理性和技术伦理的异化倾向
(一)建筑艺术是艺术教化属性改善技术伦理的典型代表
(二)技术为艺术教化功能服务的同时文化改变了技术伦理
(三)技术应用与文化观念、审美意识、艺术风格的互动统一
四、艺术创意创新思维驱动了技术的进步和革新
(一)艺术的创意表现需求直接促使技术进步与革新的产生
(二)艺术创意引导和促使实现技术与艺术审美的完美结合
(三)技术媒介的作用与艺术技术之间跨界衍生的新艺术形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技术推动艺术形态表现变化与门类拓展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空间表现形式及其社会文化生态变化
一、技术造就了艺术作品展现和存在空间的广延化
(一)技术对艺术存在状态与展示空间拓展创新的促进作用
(二)艺术的创意创新本性引领了对技术发展程度和模式的突破
二、技术推动了经典艺术世俗化与大众文化崛起的进程
(一)机械复制技术和艺术产业化运营对社会文化生态结构的影响
(二)技术化创作和现代大众媒介铺垫了多元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
三、技术拓展出了非物质化的艺术空间新形态
(一)非物质化对于视觉文化形式与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非物质化推动形成了新的审美文化形态和社会文化生态
(三)新兴技术条件下传统艺术精神和美学内涵的重新定位
第二节 艺术语言表达与作品传播维度出现了新的形式特征
一、技术影响下艺术感受的非理性化趋向
(一)作品外在感受方式和艺术欣赏心理的变化
(二)作品内在意蕴、精神品格和思想内涵的变化
(三)日常生活的直观认识和感性经验始终不可缺失
二、技术影响下艺术元素的动态化趋向
(一)技术影响下电影艺术元素的动态化趋向
(二)技术影响下摄影艺术元素的动态化趋向
(三)创作元素的动态化是传媒时代艺术表达的必然要求
三、技术影响下艺术语言的综合化趋向
(一)技术的内在推动作用
(二)艺术的外在形式表现
四、技术影响下艺术传播的虚拟化趋向
(一)传播平台的改变
(二)传播方式的改变
(三)传播途径的改变
第三节 新艺术现象与新艺术形态推动形成了新艺术门类
一、技术推动出现了新的艺术现象和艺术形态
(一)新艺术现象及其表现方式促成了新的艺术形态
(二)新的技术和艺术方式生成了新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
(三)新艺术形态展现了艺术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与创新性
二、新的艺术现象和艺术形态积聚生成了新的艺术门类
(一)新技术与新艺术形态共同塑造了新的内在文化结构
(二)当代艺术传播整体生态环境的根本性变化成为外部主因
(三)新兴技术的广泛运用成为新艺术类型与门类的社会基础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技术推动艺术创作领域产生新变化
第一节 艺术表现程式与作品呈现场域、接受方式的新变化
一、技术促使艺术程式随时代而变
(一)艺术程式作为作品创作表现的基本形式规范
(二)艺术程式的变化和接受的文化影响展现多元
(三)技术推动艺术程式变化产生革命性突破
二、技术导致艺术呈现形态虚拟化
(一)技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可复制性造就了虚拟化呈现
(二)虚拟化突破了创作与欣赏的界限强化了艺术存在
三、技术造就了艺术作品欣赏与接收方式的便利化
(一)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审美需求之间存在尖锐矛盾
(二)新技术媒介成就了艺术欣赏便利化的现实基础
(三)技术突破了艺术展演传统场域并融合生成了新形态
第二节 艺术作品创作观念与工具、方法的变化
一、技术理性思维与艺术创作观念之间相互促进制约的关系
(一)技术精神和实践理性思维影响了艺术创作观念
(二)技术理性思维影响下出现了艺术发展的双面效应
二、技术对艺术作品创作的影响及其形式表现
(一)技术对于艺术创作工具的影响
(二)技术对艺术创作主体情感与审美观念的影响
(三)技术对艺术创作观念和方法的影响
1.正面影响
2.负面影响
三、艺术创作实践活动对技术理性和自身困境的超越
(一)技术理性与机械复制带来艺术风格变化与文化的危机
(二)艺术创作坚守精神属性直指心灵超越了技术理性思维
第三节 艺术创作实践活动中主客体关系的变化
一、原始手工技艺条件下艺术创作主体突出和着重于“物”的表现
(一)传统手工艺时代以“物”为基础背景的群体分化
(二)技术支撑了艺术创作中客观“物”的审美形式表现
(三)艺术创作者以“物”为基础托物言志表达精神追求
二、工业化大生产时代的大众化和波普化凸显批量复制的美学特征
(一)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方式和批量复制美学观念的普遍影响
(二)艺术创作在技术理性中的突围彰显了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
(三)大众艺术创作与消费领域中的流行化和过度娱乐化问题
三、新的传播方式和艺术接受过程造就了主客体多元互动的新景观
(一)新兴技术普及使大众顺利融入艺术创作与欣赏进程
(二)技术使艺术创意和创作构思表达更加高效便捷
(三)技术拓展了经典艺术作品的大众文化服务效能
(四)技术使传统艺术作品的概念关系模式彻底改变
(五)技术推动实现了艺术地位提升作用扩大功能拓展产业繁荣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技术推动新艺术形式的衍生与跨界整合
第一节 新技术应用基础上的新艺术形式衍生及其形态表现
一、印刷技术对艺术表现形式及外在形态的影响
(一)印刷技术应用初期艺术审美与功能应用统一在工艺装饰中
(二)工业化阶段新的社会文化需求使艺术与功能实现新的统一
二、影像技术对写实艺术创作思想的影响和冲击
(一)技术对摄影艺术写实性创作实践的影响
(二)技术对于电影艺术创作发展的影响
三、计算机技术环境下艺术形态的演变与新生
(一)计算机技术环境下艺术形态演变的发展历程
(二)计算机技术环境下艺术形态演变的外在表现和形式特征
四、互联网技术环境下艺术形态表现的新特征
(一)基础于新技术形式的时代的产物
(二)艺术形态新特征表现的文化分析
第二节 新技术应用推动艺术作品创作实践趋向跨界整合
一、技术推动形成艺术创作表现形态的先锋性
(一)新技术条件作为“先锋”观念形成的基础
(二)技术进步带动了各艺术流派的探索创新
二、技术推升了艺术创作语言形式刺激的阈限
(一)技术升级带动视听奇观与文化逻辑的改变
(二)技术的普及与攀比加剧了娱乐化创作追求
三、技术延展了艺术自身存在和交往的空间
(一)技术改变了艺术空间形式与社会文化结构
(二)技术主动介入创作促成了艺术消费方式的多元
(三)技术强化了艺术欣赏感受延伸了作品存在空间
(四)技术加速多媒体信息方式与虚拟空间文化构建
四、技术加速了不同艺术表现形态的跨界整合
(一)跨界艺术创作是技术推动产生的新艺术形态
(二)新技术媒介方式创新是艺术作品跨界呈现的基础
(三)跨界作品有利于彰显精神营造境界引领文化风尚
(四)跨界整合的艺术表达能力与现场性优势成为风尚导向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技术与艺术关系发展的新趋势
第一节 艺术与技术在包容与坚守、回归与超越中共同成长
一、技术与艺术的发展规律与文化表现
(一)技术进步支撑艺术本体的开拓
(二)艺术制约并赋予技术价值追求
(三)新技术与艺术融合形成新文化形态
二、技术与艺术的辩证关系与社会影响
(一)技术与艺术在相互促进中创新形式表现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不同创作审美追求
(三)艺术新形态的不断涌现造成新的门类
(四)技术带动创作特征新变引领文化新风尚
三、技术与艺术交互形成多元文化景观
(一)艺术个性化表现与精神追求突破了技术理性
(二)新技术带来创作欣赏的角色互换与多元互动
(三)技术推动艺术形态表现与审美价值理念创新
(四)多元化新技术媒介挑战文化繁荣发展主动权
第二节 艺术理论思维引领人类艺术审美活动的价值方向
一、技术促发艺术先锋思想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也带来异化倾向
(一)技术进步对传统观念方式的冲击与深刻影响
(二)技术以经济效率利益为中心改变了艺术节奏
(三)技术垄断造成文化逻辑与传统美学观念变异
二、艺术活动对技术理性与技术控制引发的社会问题
(一)技术理性、技术控制与艺术的过度娱乐化
(二)新技术造成社会大众参与和艺术创作个性张扬
(三)技术与艺术的深度交互亟需艺术批评启蒙与理论的反思引领
三、技术服从和服务于艺术作品的审美境界表达与人类社会精神价值追求
(一)艺术作品创作是人类社会精神活动的最直接体现
(二)技术最终服务于表达作品的审美境界与精神追求
四、技术与艺术共同在携手创新中引领发展、面向美好未来
(一)技术艺术的协调统一是优秀作品的内在要求
(二)以人为原点展开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描绘表达
(三)扎根传统紧跟时代创新形式携手传承与弘扬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清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和追寻——改革开放40年文艺理论的核心命题[J]. 王廷信. 中国文艺评论. 2018(12)
[2]新媒体艺术的文化特征和批判精神[J]. 何芳. 新媒体研究. 2018(09)
[3]环境艺术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策略探析[J]. 甘露.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8(02)
[4]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展示艺术的探索[J]. 陈鹏,孔凯. 美术大观. 2018(03)
[5]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史揆要[J]. 徐子方. 艺术百家. 2018(02)
[6]印染技术对蜡染印花和扎染艺术设计风格的渲染[J]. 文杰. 染整技术. 2018(02)
[7]论“艺术一般”[J]. 李心峰. 艺术百家. 2018(01)
[8]技术对艺术的颠覆:艺术分类的新维度[J]. 蓝凡. 艺术百家. 2018(01)
[9]数字电影技术:走出主体性危机的现代艺术契机[J]. 钟锦.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8(01)
[10]新媒体视域下摄影艺术中技术与艺术的融合[J]. 黄小涵. 戏剧之家. 2018(01)
博士论文
[1]作为文化资本的艺术创意研究[D]. 孔辉湘.东南大学 2017
[2]艺术哲学视野下的古希腊“技艺”思想研究[D]. 尹德辉.山东大学 2017
[3]数字图像艺术中的技术与艺术研究[D]. 李光.北京电影学院 2017
[4]画框话语与西方艺术观念嬗变[D]. 汤克兵.西南大学 2017
[5]数字媒体时代的影像艺术变迁[D]. 顾璟.南京艺术学院 2017
[6]现象学理论中的艺术与技术关系问题研究[D]. 刘晓燕.山东大学 2016
[7]马克思恩格斯艺术思想研究[D]. 杨逸.湖南师范大学 2016
[8]舞蹈与音乐之关系研究[D]. 田旭.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6
[9]技术与电影艺术的发展[D]. 罗莉.湖南师范大学 2016
[10]视觉艺术视野下的景观设计方法研究[D]. 赵晶.天津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商人还是诗人[D]. 胡靖曼.中央美术学院 2018
[2]数字技术在雕塑艺术中的应用研究[D]. 李建贞.北京邮电大学 2017
[3]“阿本之争”中的技术与艺术关系研究[D]. 贺戴.湘潭大学 2016
[4]数字技术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与研究[D]. 陈雪.大连理工大学 2015
[5]东阳木雕发展中技术进步对艺术表现的影响[D]. 邢俊.南京农业大学 2015
[6]新媒体技术下的数字绘画艺术研究[D]. 陈曦.昆明理工大学 2014
[7]机械复制技术下艺术的归属[D]. 康丹.云南师范大学 2013
[8]微时代微电影艺术创作研究[D]. 王振兴.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
[9]论麦克卢汉媒介理论中媒介与技术、艺术、受众的关系[D]. 王新蕾.山东大学 2013
[10]古希腊建筑的本质及其现代启示[D]. 赵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63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663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