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抗·文化疏离·文化衍替 ——新媒介技术语境下的青年亚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4 14:23
本文的主要目标是论证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的支持下,青年亚文化将得以摆脱传统的仪式抵抗,发展出文化对抗、文化疏离、文化衍替三种与主文化进行抗争的新型模式这一课题。本文认为,长期以来青年群体只能在由其父辈掌握全部资源的现实社会中建构自身文化的特点,导致了青年亚文化长期处于软弱无力状态,只能对主文化开展英国伯明翰学派所谓的“仪式抵抗”。而当作为人类媒介工具集大成者的互联网充分运用祛魅、联结等功能,成功为青年群体开辟出独立于现实社会的网络文化空间之后,这一空间由技术法则统治同时青年群体恰恰掌握网络技术优势的特点,推动了他们将亚文化建构和实践空间由现实社会向互联网转移,并很快借助在网络空间中获得的信息自由、财富流转自由以及粉丝支撑等条件提升了亚文化的独立自主性,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上述三种新型抗争模式。本文通过剖析多种富有代表性的青年亚文化个案对这三种新型模式进行了研究,结论是它们同时存在于每一种亚文化形态之中,只是在比例和强弱关系上存在差别,同时这一差别又会随着时间和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当面对主文化时,这三种模式代表着不同的抗争策略:文化对抗凭借网络技术优势试图强行推广亚文化理念;文化...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
第二节 既往研究综述
一、青年亚文化研究领域
二、技术赋权研究领域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技术赋权下的青年亚文化
第一节 新媒介技术:祛魅与联结
第二节 信息自由:获取、生产与分享
第三节 财富流转:亚文化资本的增殖
第四节 亚文化抗争主文化的新模式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化对抗:网络空间中的游击战
第一节 从仪式抵抗到文化对抗
第二节 捍卫信息自由:黑客的技术暴力
第三节 挑战商业版权:知识的免费分享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化疏离:非暴力,不合作
第一节 从文化代沟到文化疏离
第二节 技术壁垒:网络词汇的编码策略
第三节 语言壁垒:“屌丝”群体的秽语逻辑
第四节 文化壁垒:动漫族的次元墙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化衍替:潜移默化中的逆袭
第一节 从亚文化资本到亚文化产业
第二节 黑客思想普及:软件成为服务
第三节“90 后”观念流行:以浅薄替代深刻
本章小结
余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论著成果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们向IP剧要什么?[J]. 汤拥华. 传媒评论. 2016(11)
[2]新媒介空间与青年亚文化传播[J]. 陈霖. 江苏社会科学. 2016(04)
[3]“互联网+”时代网络IP剧的传播研究[J]. 张允,姚玉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6)
[4]国产电视剧“IP热”及其弊端与拓展之思考[J]. 金丹元,沙启泓. 美育学刊. 2016(03)
[5]自出版平台“打赏”模式的研究[J]. 陈蓉. 传播与版权. 2016(05)
[6]文化资本:青年话语权获取的路径分析[J]. 马中红.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6(03)
[7]哔哩哔哩弹幕网“众筹”商业模式研究[J]. 伍镆. 视听. 2016(04)
[8]B站用户高忠诚度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分析[J]. 王佩. 视听. 2016(04)
[9]影视IP热的传播学解读[J]. 王爽. 视听界. 2016(01)
[10]青年亚文化:文化关系网中的一条鱼[J]. 马中红. 青年探索. 2016(01)
硕士论文
[1]从网众亚文化到共用能指[D]. 林品.北京大学 2013
[2]盗猎的游戏:国内影视字幕组文化研究[D]. 刘晓静.西北大学 2011
[3]美剧在中国的网络受众分析[D]. 侯彦婷.首都师范大学 2011
[4]新浪微博传播机制研究[D]. 张钰雪.西南大学 2011
[5]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 李宪玲.华中师范大学 2010
[6]电子把关:大陆中文网络信息交互平台文本过滤现象初探[D]. 顾亦周.苏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08427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
第二节 既往研究综述
一、青年亚文化研究领域
二、技术赋权研究领域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技术赋权下的青年亚文化
第一节 新媒介技术:祛魅与联结
第二节 信息自由:获取、生产与分享
第三节 财富流转:亚文化资本的增殖
第四节 亚文化抗争主文化的新模式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化对抗:网络空间中的游击战
第一节 从仪式抵抗到文化对抗
第二节 捍卫信息自由:黑客的技术暴力
第三节 挑战商业版权:知识的免费分享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化疏离:非暴力,不合作
第一节 从文化代沟到文化疏离
第二节 技术壁垒:网络词汇的编码策略
第三节 语言壁垒:“屌丝”群体的秽语逻辑
第四节 文化壁垒:动漫族的次元墙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化衍替:潜移默化中的逆袭
第一节 从亚文化资本到亚文化产业
第二节 黑客思想普及:软件成为服务
第三节“90 后”观念流行:以浅薄替代深刻
本章小结
余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论著成果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们向IP剧要什么?[J]. 汤拥华. 传媒评论. 2016(11)
[2]新媒介空间与青年亚文化传播[J]. 陈霖. 江苏社会科学. 2016(04)
[3]“互联网+”时代网络IP剧的传播研究[J]. 张允,姚玉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6)
[4]国产电视剧“IP热”及其弊端与拓展之思考[J]. 金丹元,沙启泓. 美育学刊. 2016(03)
[5]自出版平台“打赏”模式的研究[J]. 陈蓉. 传播与版权. 2016(05)
[6]文化资本:青年话语权获取的路径分析[J]. 马中红.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6(03)
[7]哔哩哔哩弹幕网“众筹”商业模式研究[J]. 伍镆. 视听. 2016(04)
[8]B站用户高忠诚度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分析[J]. 王佩. 视听. 2016(04)
[9]影视IP热的传播学解读[J]. 王爽. 视听界. 2016(01)
[10]青年亚文化:文化关系网中的一条鱼[J]. 马中红. 青年探索. 2016(01)
硕士论文
[1]从网众亚文化到共用能指[D]. 林品.北京大学 2013
[2]盗猎的游戏:国内影视字幕组文化研究[D]. 刘晓静.西北大学 2011
[3]美剧在中国的网络受众分析[D]. 侯彦婷.首都师范大学 2011
[4]新浪微博传播机制研究[D]. 张钰雪.西南大学 2011
[5]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 李宪玲.华中师范大学 2010
[6]电子把关:大陆中文网络信息交互平台文本过滤现象初探[D]. 顾亦周.苏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08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708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