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代生态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4 04:12
秦汉时代是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定型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生态思想是秦汉史和环境史研究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之一。论文采用历史文献与考古材料互相契证的方法,结合历史地理学、生态伦理学、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理论,对秦汉时代生态思想形成的文化渊源和社会根源进行深入剖析,旨在揭示生态保护背后人文精神的跃动、知识体系的演进和对生态退化的忧虑;对“月令系”、“以时禁发”、“天父地母”思想进行深入挖掘,着重考察秦汉时代天人和谐思想的发展脉络和成熟理论,揭示秦汉时代环境保护思想定型的深层动因和生态伦理思想的深刻内涵;对秦汉法律政令、生产模式、灾害灵异进行探讨,剖析生态思想在秦汉国家政治、经济活动、社会秩序、生活方式中的重要影响,揭示生态思想在实践层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更清晰地认识生态思想在秦汉知识、思想与社会意识中的角色与功能。秦汉时代的生态思想有着悠远的文化渊源。第一章借鉴生态伦理学的研究成果并将思想文化史与环境史互相契证,探寻环境保护思想的渊薮,揭示生态思想背后的文化渊源。通过对图腾崇拜、环境禁忌的分析,勾勒人类生态保护意识的起源;通过对春秋战国环境矛盾演进的分析,梳理儒、道、墨、法等诸子的...
【文章页数】:2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对秦汉时代生态思想相关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一 境外相关研究
二 国内相关研究
第三节 生态学、生态伦理学、生态思想: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一 生态学
二 生态伦理学
三 生态思想与我国古代思想史语境中的“天人关系”
第四节 本文重点难点、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一 重点难点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点
第一章 秦汉时代生态思想的文化渊源
第一节 图腾崇拜与环境禁忌
第二节 先秦诸子的生态智慧
一 春秋战国时期环境矛盾的现实演进
二 诸子的生态智慧
第三节 传统农耕文明孕育的“月令”观念与知识体系
一 “月令”名称溯源
二 “月令”思想溯源
二 “月令”的生态思想意蕴
第二章 秦汉时代生态思想的社会根源
第一节 人口激增与土地滥垦
一 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及人口数量的激增
二 垦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军事屯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一 时废时置的军屯事业
二 屯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第三节 林木资源的大量消耗
一 大造宫殿台榭对木材的惊人消耗
二 一棺之成,功将千万
三 林木资源丰度的降低
第四节 自然灾害频发及后果
一 无年不灾:秦汉时期自然灾害的频发
二 自然灾害频发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三 秦汉时代灾害频发的自然因素探析
第三章 和谐共生:秦汉时代的生态保护思想
第一节 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和谐统一关系的思考
一 “天人合一”的理想社会蓝图
二 循理而举事:尊重自然规律
第二节 以时禁发、顺应自然的生态保护思想
一 “月令系”中人间秩序与自然节律的契合
二 以时禁发:保护性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第四章 “天父地母”:朴素的生态伦理思想
第一节 天父地母:将伦理扩展到大地
一 行有伦理副天地
二 以天为父,以地为母
第二节 德泽于禽兽:尊重一切生命的伦理情怀
一 至道无为、不易自然:大自然的“内在价值”
二 德泽于禽兽:将伦理推广至人与一切生灵之间
第三节 唯人独能为仁义:人类是自然界唯一的“道德代理人”
一 人之超然万物之上,最为天下贵
二 唯人独能为仁义
第五章 异曲同工:秦汉时代生态思想的史家之识
第一节 灾异记录与对灾异的理解
一 关于灾异记录
二 对灾异的理解
第二节 关于生态和谐与生态保护
一 四时之顺不可失:司马迁父子对生态和谐的肯定
二 班固《汉书》中体现的生态和谐、生态保护思想意蕴
第三节 生态条件与社会经济及民风民俗之间的联系
一 司马迁、班固对各经济区生态条件的不同关注点
二 人与地的协调发展:司马迁进步的人地观
第六章 因应之策:秦汉时代生态思想与社会实践
第一节 秦汉法律政令中的生态思想实践
一 考古发掘中所见秦汉时代的环境保护法
二 帝王诏令中所见“月令”时政观的实践
第二节 “天-地-人”和谐共生的农业生产模式
一 遵循自然规律
二 因地制宜
第三节 生态思想与灾异应对
一 天人相关:灾异论的学理前提
二 天人和谐:董仲舒灾异解说范式的终极目标
三 严月令、顺阴阳:灾异应对的自然机理
第四节 有识之士对奢靡之风的声讨及对简约生活方式的大力倡导
一 对奢靡之风的大力声讨
二 对简约生活方式的大力倡导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53700
【文章页数】:2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对秦汉时代生态思想相关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一 境外相关研究
二 国内相关研究
第三节 生态学、生态伦理学、生态思想: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一 生态学
二 生态伦理学
三 生态思想与我国古代思想史语境中的“天人关系”
第四节 本文重点难点、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一 重点难点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点
第一章 秦汉时代生态思想的文化渊源
第一节 图腾崇拜与环境禁忌
第二节 先秦诸子的生态智慧
一 春秋战国时期环境矛盾的现实演进
二 诸子的生态智慧
第三节 传统农耕文明孕育的“月令”观念与知识体系
一 “月令”名称溯源
二 “月令”思想溯源
二 “月令”的生态思想意蕴
第二章 秦汉时代生态思想的社会根源
第一节 人口激增与土地滥垦
一 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及人口数量的激增
二 垦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军事屯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一 时废时置的军屯事业
二 屯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第三节 林木资源的大量消耗
一 大造宫殿台榭对木材的惊人消耗
二 一棺之成,功将千万
三 林木资源丰度的降低
第四节 自然灾害频发及后果
一 无年不灾:秦汉时期自然灾害的频发
二 自然灾害频发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三 秦汉时代灾害频发的自然因素探析
第三章 和谐共生:秦汉时代的生态保护思想
第一节 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和谐统一关系的思考
一 “天人合一”的理想社会蓝图
二 循理而举事:尊重自然规律
第二节 以时禁发、顺应自然的生态保护思想
一 “月令系”中人间秩序与自然节律的契合
二 以时禁发:保护性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第四章 “天父地母”:朴素的生态伦理思想
第一节 天父地母:将伦理扩展到大地
一 行有伦理副天地
二 以天为父,以地为母
第二节 德泽于禽兽:尊重一切生命的伦理情怀
一 至道无为、不易自然:大自然的“内在价值”
二 德泽于禽兽:将伦理推广至人与一切生灵之间
第三节 唯人独能为仁义:人类是自然界唯一的“道德代理人”
一 人之超然万物之上,最为天下贵
二 唯人独能为仁义
第五章 异曲同工:秦汉时代生态思想的史家之识
第一节 灾异记录与对灾异的理解
一 关于灾异记录
二 对灾异的理解
第二节 关于生态和谐与生态保护
一 四时之顺不可失:司马迁父子对生态和谐的肯定
二 班固《汉书》中体现的生态和谐、生态保护思想意蕴
第三节 生态条件与社会经济及民风民俗之间的联系
一 司马迁、班固对各经济区生态条件的不同关注点
二 人与地的协调发展:司马迁进步的人地观
第六章 因应之策:秦汉时代生态思想与社会实践
第一节 秦汉法律政令中的生态思想实践
一 考古发掘中所见秦汉时代的环境保护法
二 帝王诏令中所见“月令”时政观的实践
第二节 “天-地-人”和谐共生的农业生产模式
一 遵循自然规律
二 因地制宜
第三节 生态思想与灾异应对
一 天人相关:灾异论的学理前提
二 天人和谐:董仲舒灾异解说范式的终极目标
三 严月令、顺阴阳:灾异应对的自然机理
第四节 有识之士对奢靡之风的声讨及对简约生活方式的大力倡导
一 对奢靡之风的大力声讨
二 对简约生活方式的大力倡导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53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753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