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视域下人工自然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11 13:02
  马克思非常重视对自然的研究,他把哲学的主题由解释世界转变为改造世界,将哲学反思的对象从天国转移到人间,研究现实的自然和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自然不断地被打上人的印记,呈现在人类面前的自然界已不是原始意义上的自然界,而是人类实践创造出的人工自然。人工自然是人类通过自身的创造性实践所形成的现实自然。人类的吃、穿、住、用、行等等都是人类自身在天然自然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人类也只能生活在这种人工自然之中。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人工自然的创造也越来越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本文首先分析马克思自然观的来源与形成,为论述马克思哲学中不同的自然概念特别是人工自然奠定基础,然后从本体论的维度上研究人工自然的本质、辩证性质和演化,从实践论的维度研究人工自然的形态和分类,从价值论的维度研究人工自然的认识、实践、生存和文化意义和价值。最后,论文紧密联系实际,结合现代社会乡村和城市两大人工自然建设,总结出“美丽中国”建设中人工自然地位与启示,进一步落实哲学改造世界的主题。通过以上的研究,认为人工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现实自然,人工自...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马克思关于自然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马克思自然观的研究
        1.2.3 人工自然的研究
    1.3 术语界定
        1.3.1 关于自然的界定
        1.3.2 关于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界定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马克思自然观概述
    2.1 马克思自然观的来源与形成
        2.1.1 马克思对黑格尔自然观的继承、批判和超越
        2.1.2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自然观的继承、批判和超越
    2.2 马克思著作中“自然”概念的多重解读
        2.2.1 天然自然——自在的客观的物质世界
        2.2.2 人化自然——人类对象化活动的一般产物
        2.2.3 人工自然——现实感性活动的创造性结果
        2.2.4 产业自然—人的本质力量的规模化展现
        2.2.5 社会自然——社会化的人与人的关系性产物
    2.3 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内涵
        2.3.1 “自然”价值的多重性
        2.3.2 “自然”变换的劳动性
        2.3.3 “自然”改造的实践性
        2.3.4 “自然”生产的规律性
        2.3.5 “人工自然”的核心性
第3章 本体论视域下人工自然的本质和演化
    3.1 人工自然的本质
        3.1.1 人工自然是技术劳动的创造
        3.1.2 人工自然建立和维持人类社会
    3.2 人工自然的辩证性质
        3.2.1 物质性与精神文化性
        3.2.2 自然性与社会性
        3.2.3 客体性与主体性
        3.2.4 客观性与主观性
    3.3 人工自然演化的基础、动力
        3.3.1 实践——人工自然演化的现实基础
        3.3.2 人工自然演化的动力——人的需要和科学技术
    3.4 人工自然系统演化分析
        3.4.1 人工自然系统演化的特点
        3.4.2 人工自然系统演化的规律
第4章 实践论视域下人工自然的形态与分类
    4.1 科学论与人化自然
        4.1.1 科学造就人化自然
        4.1.2 科学推动人化自然的发展
    4.2 技术-工程论与人造自然
        4.2.1 技术为人造自然注入生产力动力
        4.2.2 工程是人造自然中的物化劳动
    4.3 产业论与产业自然
        4.3.1 产业是人工物的社会性生产
        4.3.2 产业规模化形成产业自然
    4.4 “社会实践论”与社会自然
        4.4.1 社会实践是社会自然的发源地
        4.4.2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自然
    4.5 “自然”的统一性与独立性
第5章 价值论视域下人工自然的意义和价值
    5.1 认识论-实践论意义
        5.1.1 人工自然的认识意义
        5.1.2 人工自然的实践价值
    5.2 生存论-文化论意义
        5.2.1 人工自然的生存意义和价值
        5.2.2 人工自然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第6章 “美丽中国”建设中人工自然的地位与启示
    6.1 “美丽中国”建设的两个维度
        6.1.1 人工自然与美丽乡村建设
        6.1.2 人工自然与美丽城市建设
    6.2 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和谐
        6.2.1 两者和谐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6.2.2 两者和谐有利于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
    6.3 人工自然与社会自然的和谐
        6.3.1 二者的和谐有利于人与人的共同发展
        6.3.2 促进人与社会共同发展
        6.3.3 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6.4 人工自然与精神文化建
        6.4.1 重视主体性因素,加强主体性建设
        6.4.2 重视精神生产的作用,促进文化产品创新
        6.4.3 重视精神生活,提高精神生活质量
    6.5 人工自然与“中国梦”的实现
        6.5.1 在“中国梦”的实现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6.5.2 在“中国梦”的实现中坚持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6.5.3 在“中国梦”的实现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7章 结论
    7.1 人工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现实自然
    7.2 人工自然不仅具有物质性价值,更有文化价值
    7.3 人工自然的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本文编号:3862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862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2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