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政府对云南边省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2 21:08

  本文关键词:晚清政府对云南边省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控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晚清处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时期,此际出现群体性事件的大爆发,正是基于传统封建帝制衰落和西方列强入侵背景下所形成的“冲击—反应”模式的一种内部回应。本文以云南边省作为考察区域,从多学科的理论视阈关注晚清时期云南地区社会结构性紧张要素的生成原因和运作状况,将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置于转型期的社会结构变动之中进行考察,结合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角度来剖析晚清政府应对云南不同类型群体性事件的举措、组织系统以及社会各阶层的相关反应,并通过设定危机治理的边界和提供有效的制度安排来探讨体制内政权力量应对群体性事件所生成的控制效能。鸦片战争后,一方面来自于云南社会内部的结构性紧张,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经济水平、民族构成、多元文化以及利益诉求形成的矛盾冲突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具有时代意义的变动;另一方面是列强在云南利权争夺的加剧造成云南民众社会抗争的情绪不断激化,来自旧体制的弹性和民众利益需求的不同,致使群体性社会抗争在此际云南地区的反侵略斗争中成为一种常态。这些可以通过对晚清云南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时间、数量、区域、规模、类型、开展方式和成员属性等方面的分布状况作量化分析来加以证明,透过这些数字所呈现的趋势和比例,有助于把晚清云南群体性事件的历史信息能够客观、系统地反馈出来,体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社会特征。从实施控制的态度和政策上看,随着晚清政府中央权威的不断弱化,国家正式社会控制所能调动和使用的资源开始变得有限起来,再加上复杂的边患问题引发大量群体性事件的产生,造成政府对滇疆地区控制所需的社会资源更为稀缺。首先,清廷在实施治边政策的过程中,并不是总能按照各方集团的利益最大化目的来实现政策的最终平衡,毕竟政策本身在普适性上具有非中性的特征。其次,晚清政府为了减少应对成本的支付,政策偏好的出现成为了可能,由此产生“官府裁决少持公正态度”的社会现象,政府作为第三方仲裁实施者的功能弱化了,导致政策实施的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所以,在内忧外患的作用下,多元利益的冲击使得晚清云南社会处于前所未有的失控状态,结构的分化与秩序的重建,都在冲击着整个滇省的社会系统,增加了政府对地方社会控制的难度和成本。从社会执行系统的组织运作来看,包括权力控制系统和规范控制系统这两种手段方式。其中,权力控制系统反映了晚清政府采取制度化的控制方式用以调适滇省官民关系和制约不同阶层群体成员的社会行为,降低地方对国家和社会的不同目标所应承担的风险与责任。它既要保证传统社会控制方式在新历史环境下的功能延续,又使新机构的设置与职能扩展为地方社会控制注入了新的内容。而规范控制系统凸显出晚清政府借助伦理道德、乡约族规、社会风俗等非正式手段来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行控制,即运用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约束来促使民众遵从社会规范的各种结构性压力,以减缓群体性事件给滇省地方安全所带来的社会冲击。此外,本文通过杜文秀起义、马嘉理事件、浪穹教案和收回七府矿权运动这四个晚清云南地区群体性事件的典型案例,从民族(或政治)、外交、宗教、经济等微观层面系统考察了清政府实施控制的具体运作情形。总之,在近代云南社会中,晚清政府力图通过有秩序地和系统地使用强力,来调整集群关系和安排决策行为,以期制度或官僚机构的设置所带来的实践条件或方向把控等因素能在应对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带来良好的控制效果。基于此,对于还能提供权力或构建某种社会行动制度框架能力的晚清政府而言,它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是有条件去调整或改变对策的规则、资源的分配和社区民众的思想情感,提高某些执行机构和制度的控制效率,并产生正面效能,从而减少滇省因群体性事件所带来的社会骚乱。但需指出的是,当现存的政权统治已经败坏到失去应对重大情事的能力,权威弱化和民众失望致使清廷维系统治的内部结构力量已经分崩离析,随着权力阶层的身份裂变在不断发展,政府的内聚力明显下降了,行动能力和资源控制的差异变化对清末控制失灵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关键词】:晚清政府 群体性事件 社会控制 云南 结构性紧张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5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3
  • 导论13-56
  • 第一节 选题旨趣14-17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17-43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基本史料43-50
  • 第四节 概念界定50-56
  • 第一章 转型时期晚清政府对云南边省群体性事件控制所面临的内外形势56-87
  • 第一节 内部结构性紧张造成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56-72
  • 一、人口膨胀引发的资源稀缺与分配不均57-63
  • 二、多样民族、多元文化交织生成的政治对立和社会冲突63-67
  • 三、灾荒频繁加剧社会动荡因素的产生67-72
  • 第二节 外部边疆危机引发云南民众的社会抗争72-87
  • 一、近代中外民族矛盾的激化73-79
  • 二、英法列强在云南利权的争夺79-87
  • 第二章 晚清云南边省群体性事件之量化分析87-113
  • 第一节 时间、数量和区域的分布状况87-97
  • 一、晚清云南群体性事件的时间与数量分布87-91
  • 二、晚清云南群体性事件的区域分布91-97
  • 第二节 类型、规模和开展方式的统计考察97-106
  • 一、晚清云南群体性事件的类型考察与变化97-102
  • 二、晚清云南群体性事件的规模与开展方式102-106
  • 第三节 领导人与参与者的成员属性分析106-113
  • 一、晚清云南群体性事件领导成员的属性分析107-109
  • 二、晚清云南群体性事件参与阶层的属性分析109-113
  • 第三章 晚清政府对云南边省群体性事件实施控制的态度及政策113-150
  •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的动员过程和政府控制的态度113-128
  • 一、不同类型群体性事件的动员过程114-119
  • 二、政府的反应119-123
  • 三、民众心态的生成与变化123-128
  • 第二节 政府对群体性事件实施控制的政策128-150
  • 一、普遍性控制政策130-143
  • 二、特殊性控制政策—从永昌"汉回互斗"考察晚清政府对民族矛盾的边控143-150
  • 第四章 晚清政府对云南边省群体性事件控制的社会组织系统150-187
  • 第一节 权力控制系统的组织方式151-177
  • 一、传统权力控制系统152-169
  • 二、新机构的设置与职能扩展169-177
  • 第二节 规范控制系统的手段方式177-187
  • 一、以“礼治秩序”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180-183
  • 二、乡约族规与社会风俗的共存183-187
  • 第五章 从典型案例解读晚清政府对云南边省群体性事件实施控制的运作情形187-224
  • 第一节 杜文秀起义:滇疆政治统治危机的应对与控制189-196
  • 一、起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政府的早期应对189-191
  • 二、对峙时期的政府应对:抚、剿策略的转变191-194
  • 三、镇压起义后的政府应对与回民控制194-196
  • 第二节 马嘉理事件:中外危机应对进程中的策略博弈196-208
  • 一、滇案发生与第一阶段中英应对进程的博弈分析197-204
  • 二、第二阶段中英应对进程的博弈分析和签订《烟台条约》204-208
  • 第三节 浪穹教案:政府应对民教冲突采取以安抚性为主的政策选择208-214
  • 一、教案起衅原因和政府的初期应对208-210
  • 二、具体的处置过程和各方反应210-214
  • 第四节 收回七府矿权运动:政府产权机制介入规范资源占有的合法化214-224
  • 一、七府矿权丧失始末及后果214-217
  • 二、收回七府矿权运动的生成与发展217-219
  • 三、引入产权机制实现政府的有效应对219-224
  • 第六章 对晚清政府云南边省群体性事件控制效能的评析224-254
  • 第一节 政府控制的合理性与效果225-245
  • 一、部分基层控制机构存在的合理性分析228-236
  • 二、社会资源的整合与重新分配236-242
  • 三、制度化运作提升了政府边控的水平242-245
  • 第二节 政府控制的局限性与反应245-254
  • 一、晚清滇省官绅民基层控制权力结构的分化与冲突246-250
  • 二、滇疆社会对政府控制的消极反应250-254
  • 结语254-260
  • 附录 晚清时期(1840-1911年)云南省群体性事件年表260-286
  • 参考文献286-309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309-311
  • 致谢311-3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晚清长江上游地区公共领域的发展[J];历史研究;1996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晚清政府对云南边省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控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6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86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4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