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记忆SPT效应的编码与提取机制

发布时间:2017-05-23 14:10

  本文关键词:动作记忆SPT效应的编码与提取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艾宾浩斯以实证的方法关注记忆领域以来,研究者多采用静态的语词或物体作为实验室研究记忆的材料,而忽视了对外显的动作的研究。直到上世纪80年代早期,才开始有研究关注动作对记忆的促进作用这一有趣现象。研究发现,个体在学习以视觉或听觉形式呈现的诸如“照镜子”“打开电脑”之类的动名词短语时,如果伴随着相应的动作执行,其记忆效果要显著好于单单在默读条件下的记忆效果。这种动作执行条件下的记忆成绩好于语词任务条件下记忆成绩的现象被称为SPT效应。 SPT效应的显著性及普遍存在性极大地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兴趣,并相继提出非策略加工、多通道加工、动作编码和情景整合等理论来解释SPT效应。概括地说,非策略加工和情景整合理论关注加工过程,即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策略的参与程度,探讨了SPT效应;而多通道加工和动作编码理论则从对象的角度,即注重编码时加工对象(系统或通道)的参与程度,对SPT效应的贡献。但是,无论是来自加工过程的理论,还是来自加工系统的理论,都不能全面解释SPT效应,因为二者均顾此失彼,即关注加工过程的理论忽视了加工对象,而关注加工对象的理论则忽视了加工过程。在分析动作记忆近三十年来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动作记忆的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其一,编码时的自我卷入特性未引起重视;其二,提取时自动突显特性的探讨不足且存在缺陷;其三,SPT增强项目具体性加工研究不深入;其四,SPT的非策略加工结论不一。 基于以上问题,研究在汲取动作编码、情景整合和非策略加工等理论精华的基础上,从加工过程(编码与提取过程)与加工对象相结合的角度,提出解释SPT效应的“卷入-突显”(involvement pop-out)模型。具体地说,该模型包含编码和提取两个部分,分别对应模型的卷入与突显,二者以项目具体性加工(加工对象)作为中介,即编码时的自我卷入增强了项目具体性加工,从而决定了提取时的自动突显。在编码方面,卷入指的是自我卷入,它包含以下三个层次:首先,SPT具有高强度的自我卷入;其次,自我卷入增强了项目具体性加工;最后,自我卷入受到实验材料的调节,相对于动词,名词具有更多的自我卷入效应,即对名词的项目具体性加工增强的多些。在提取方面,突显机制包含两层含义:其一,靠近系列位置末端和中间的项目存在自动突显,这些项目在提取时无需主动搜索,就能进入到个体的意识;其二,编码时的项目具体性加工决定了提取时的自动突显。 针对提出的“卷入-突显”模型,研究主要采取R/K判断范式、“对回忆的再认(recall-recognition)”范式和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通过分析被试的再认成绩、R/K判断成绩、判断时总的反应时、自由回忆和“对回忆的再认”的系列位置成绩等因变量数据,逐步验证提出的问题和假设。研究共设置了三部分实验。其中前两部分逐一验证“卷入-突显”模型中的各项指标,第三部分实验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卷入和突显机制对SPT遗忘的影响,进一步从遗忘的角度验证“卷入-突显”模型。 研究一旨在验证模型中的编码部分,对自我卷入机制所包含的三个层次进行探讨。具体说,实验一采用R/K判断范式,以R(remembering)反应作为衡量自我卷入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SPT条件下的R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VT条件下,说明SPT具有高强度的自我卷入。实验二采用通过指导语操纵项目具体性加工与否这一变量,考察了自我卷入的第二层含义,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卷入增强了项目具体性加工。个体在动作执行时,其注意资源的分配会受到刺激特性的影响;因此,对于不同特性的刺激,个体的自我卷入程度不同。在动作记忆研究中,呈现的是动名词短语,而动词和名词属于不同的刺激特性。实验三,通过提取时的动词和名词线索,考察了自我卷入的第三个层次。结果表明,自我卷入增强了动词和名词的项目具体性加工,相对于动词,名词增强的更多些。研究二包括实验四、实验五和实验六,旨在探究模型中的“突显”部分,即对自动突显机制的探讨。实验四旨在直接考察SPT效应的突显机制,即通过对比SPT和VT条件下“对回忆的再认”系列位置成绩,从而直接证明SPT在提取时相对于VT在哪些项目上存在自动突显,结果表明,SPT在中间和近因项目上存在自动突显。实验五通过改变提取方式,采用类别提取的方式,对比SPT和VT条件下“对回忆的再认”成绩,以说明自动突显不是由于提取时“后进先出”的策略引起,从而也说明自动突显机制不受类别提取方式的影响,具有稳定性,研究结果验证了这一假设。实验六采用指导语操纵编码时的项目具体性加工与否这一变量,考察SPT条件下的自动突显机制是由于编码时的项目具体性加工引起,,从而完整地验证模型中项目具体性加工这一中间变量。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具体性加工决定了提取时的自动突显。研究三旨在探讨卷入和突显机制对SPT遗忘的影响,进一步从遗忘的角度验证“卷入-突显”模型。研究表明,SPT条件下,消极刺激并未出现定向遗忘,而中性和积极刺激出现了定向遗忘;语词学习条件下,均出现了定向遗忘。表明指令出现之前的动作编码所引起的项目具体性加工以及指令出现之后的消极情绪对主动抑制机制的阻碍,共同决定了SPT条件下的消极情绪更难遗忘。 本模型能够合理的消解已有解释SPT效应理论的矛盾之处,完善并优化SPT效应理论模型,从而为明晰动作记忆的加工机制、进一步探索学习的本质过程以及丰富和拓展记忆的多重系统理论做出贡献。
【关键词】:动作记忆 SPT效应 自我卷入 自动突显 “卷入-突显”模型 遗忘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3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5
  • 第1章 前言15-45
  • 1.1 SPT 效应与动作记忆概念16-20
  • 1.1.1 SPT 效应16-19
  • 1.1.2 动作记忆概念19-20
  • 1.2 动作记忆的研究方法20-23
  • 1.2.1 SPT 实验室实验法20-22
  • 1.2.2 情景模拟实验法22-23
  • 1.3 动作记忆在记忆系统中的作用23-28
  • 1.3.1 多重记忆系统存在的证据及其分类23-27
  • 1.3.2 动作记忆与多重记忆系统27-28
  • 1.4 SPT 效应理论解释述评28-36
  • 1.4.1 非策略加工理论29-30
  • 1.4.2 多通道加工理论30-31
  • 1.4.3 动作编码理论31-33
  • 1.4.4 情景整合理论33-36
  • 1.5 当前研究所关注的焦点36-45
  • 1.5.1 项目具体性与关联性信息36-40
  • 1.5.2 策略或非策略加工40-45
  •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45-55
  • 2.1 问题提出45-48
  • 2.1.1 SPT 效应的理论解释关注点单一45-46
  • 2.1.2 编码时的自我卷入特性未引起重视46
  • 2.1.3 提取时自动突显特性的探讨不足且存在缺陷46-47
  • 2.1.4 SPT 增强项目具体性加工的研究不深入47
  • 2.1.5 SPT 的非策略加工结论不一47-48
  • 2.1.6 研究方法的不足48
  • 2.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48-52
  • 2.2.1 研究内容48-50
  • 2.2.2 研究方案50-52
  • 2.3 创新之处52-53
  • 2.3.1 理论创新52
  • 2.3.2 方法创新52-53
  • 2.4 研究意义53-55
  • 2.4.1 理论意义53-54
  • 2.4.2 实践意义54-55
  • 第3章 研究一 SPT 效应的自我卷入机制55-85
  • 3.1 引言55-58
  • 3.2 实验一 SPT 在编码时的自我卷入程度58-63
  • 3.2.1 方法58-60
  • 3.2.2 结果60-62
  • 3.2.3 小结62-63
  • 3.3 实验二 自我卷入增强了项目具体性加工63-70
  • 3.3.1 方法64-65
  • 3.3.2 结果65-70
  • 3.3.3 小结70
  • 3.4 实验三 SPT 对名词和动词项目具体性加工的增强度70-79
  • 3.4.1 方法72
  • 3.4.2 结果72-78
  • 3.4.3 小结78-79
  • 3.5 讨论79-85
  • 第4章 研究二 SPT 效应的自动突显机制85-109
  • 4.1 引言85-88
  • 4.2 实验四 中间和近因项目存在自动突显88-93
  • 4.2.1 方法88-90
  • 4.2.2 结果90-92
  • 4.2.3 小结92-93
  • 4.3 实验五 自动突显机制的稳定性93-97
  • 4.3.1 方法94
  • 4.3.2 结果94-96
  • 4.3.3 小结96-97
  • 4.4 实验六 项目具体性加工引起了提取时的自动突显97-104
  • 4.4.1 方法98-99
  • 4.4.2 结果99-103
  • 4.4.3 小结103-104
  • 4.5 讨论104-109
  • 第5章 研究三 SPT 的定向遗忘研究109-121
  • 5.1 引言109-112
  • 5.2 实验七 卷入和突显机制对 SPT 主动遗忘的影响112-115
  • 5.2.1 方法112-113
  • 5.2.2 结果113-115
  • 5.3 讨论115-121
  • 5.3.1 指令对动作编码的影响及其机制115-116
  • 5.3.2 编码条件和情绪对定向遗忘的影响及其机制116-121
  • 第6章 总讨论与结论121-135
  • 6.1 编码时的自我卷入特性121-123
  • 6.2 提取时的自动突显特性123-125
  • 6.3 项目具体性与关联性加工125-127
  • 6.4 策略加工与非策略加工127-129
  • 6.5 基于编码与提取的“卷入-突显”模型129-131
  • 6.6 存在问题与展望131-133
  • 6.7 结论133-135
  • 参考文献135-15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55-157
  • 后记157-1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隋洁,吴艳红;心理时间之旅——情景记忆的独特性[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刘耀中;基于系统说与加工说的记忆系统建构模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3 朱滢,张力;自我记忆效应的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1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动作记忆SPT效应的编码与提取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8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88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b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