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田秋成文学与晚明文学思潮

发布时间:2017-08-19 16:14

  本文关键词:上田秋成文学与晚明文学思潮


  更多相关文章: 晚明文学思潮 阳明学左派 江户时代 雨月物语 春雨物语


【摘要】:上田秋成是日本江户时代最为优秀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雨月物语》和《春雨物语》一方面具有深厚的日本传统文学的底蕴,另一方面又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具有超越时代的近代性。他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是在日本十八世纪出现的肯定情欲的思潮的时代语境中产生的,而这种肯定情欲的人性解放思潮与中国晚明的文学思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研究以晚明的人性解放思潮和上田秋成同时代的日本思想家的言论为参照,通过新的出典与材料的挖掘与分析,考察上田秋成文学对道德与人性的思考,进一步证明上田秋成文学与晚明文学思潮的相互关联或相似性。 第一章主要对上田秋成的散文作品《故乡》、游记作品《秋山记》和《去年的路标》以及《雨月物语》中的离乡人的命运进行了考察。《故乡》一文鲜明地表达了上田秋成的乡土意识与命禄思想,其中表达的安分与保身的思想与阳明学左派的明哲保身论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作为共同体的故乡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让人感到束缚,另一方面又能给人保护。在空想的游记《去年的路标》中,上田秋成批判了常年漂泊的芭蕉,认为他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和自己的身份。《雨月物语》中描写了各个阶层和时代的离乡的人们和他们的命运,体现了上田秋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宏观思考以及对人性的洞察。一方面他主张回归故乡这个共同体,另一方面又细致地描绘了人类的无法控制的情欲。整个《雨月物语》都贯穿着故乡(共同体与情欲)这个主题。 第二章是第一章的补充与扩展,主要以《雨月物语》中的《贫福论》为中心,对上田秋成的义利观进行考察。主张回归故乡从事“实事”的上田秋成,讽刺道学家的清贫主义,主张追求利益是人性的自然,认为财富当求但不一定可求,并认为财富是富国安民的根本。合理追求财富的思想在上田秋成同时代的徂徕学派的学者中比较普遍,而与中国晚明阳明学左派的学者李贽则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第三章主要以散文作品《旌孝记》、《雨月物语》和《春雨物语》中的父子关系与父亲形象为中心,对上田秋成的孝道观及其文学中的审父意识进行了考察。在道德与人情这个问题上,上田秋成不反对儒家道德本身,但是却反对道德教化与强加,反对以父母为中心、主张子女无条件顺从的程朱理学的孝道观,对父母本身的行为进行了审视。通过阳明学左派思想家的孝道观、童心说等为观照,深化了对上田秋成孝道观的认识。在上田秋成文学中,从早期浮世草子作品开始,父子关系就出现了不和谐的倾向,作为秩序中心的父权亦成为被审视的对象。 第四章作为第三章的延伸,主要以儒家伦理中另外一种道德——女性的贞节为中心,对上田秋成文学中的烈妇形象进行了考察。《吉备津之釜》中矶良的骤变说明了情不能为道德所束缚,而在《浅茅之宿》中,上田秋成则塑造了一个殉于情而非殉于道的宫木形象。《宫木之冢》中,通过家庭与道德的缺位描写,描绘了烈妇宫木的童心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权力的恶。上田秋成反对权力对道德的绑架,认为绑架道德的权力才是一切恶的源泉,这一点在其晚年的作品《春雨物语》中体现得尤其明显。本章的第二节通过对“宫木”形象塑造的变迁的考察以及相关中日文学文本的分析,论证以上观点。 起源于中国晚明的人性解放思潮,在清代以后遭到理学的强大反扑,消解于礼教当中。而在朝鲜也最终未能成为主导文艺界的重要力量。但是,这种肯定情欲的思想却在江户时代的日本保存了生命,成为主导十八世纪江户文艺的重要力量,并最终将日本历史推向了近代化改革。这也是因为日本古典文化传统为这种人性解放思潮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这个土壤中,源自于中国晚明的人性解放思潮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这是上田秋成文学一方面继承传统,一方面又具有对人性和情欲的近代化思考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晚明文学思潮 阳明学左派 江户时代 雨月物语 春雨物语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313.074
【目录】:
  • 致谢3-4
  • 中文摘要4-6
  • 日文要旨6-8
  • 凡例8-11
  • 绪论11-27
  • 第一章 上田秋成文学中的故乡——秩序与欲望27-72
  • 引言27-28
  • 第一节 战乱的结束与作为共同体的故乡的确立28-31
  • 第二节 《故乡》中体现的安分思想与故乡意识31-47
  • 1、《故乡》的写作缘由32
  • 2、《故乡》对《送李愿归盘谷序》的继承——“命”的思想32-40
  • 3、《故乡》与《送李愿归盘古序》的不同——作为共同体的故乡及安分40-47
  • 第三节 上田秋成的旅行观47-54
  • 1、对芭蕉及其追随者的批判47-48
  • 2、《去年的路标》——欲望的压抑与抉择48-54
  • 第四节 《雨月物语》中离乡人的处境和命运54-70
  • 1、崇德院的怨恨与他的思乡之情54-55
  • 2、战乱时代的故乡与旅行——以《菊花之约》和《浅茅之宿》为例55-62
  • 3、和平时代的故乡与旅行62-70
  • 本章小结70-72
  • 第二章 从《贫福论》看上田秋成的义利观72-91
  • 第一节 《乌宝传》作为典据的可能性72-79
  • 第二节 从《贫福论》看上田秋成在义利之辩中的立场79-83
  • 第三节 《贫福论》所示财富观的源流——从李贽到上田秋成83-90
  • 1、财富与治国的关系83-87
  • 2、财富的“当求”与“可求”87-90
  • 本章小结90-91
  • 第三章 上田秋成文学中的孝与审父意识91-131
  • 第一节 从《旌孝记》看上田秋成对孝道认识及其阳明学左派特征92-106
  • 1、对旌孝行为与道德教化的认识93-101
  • 2、对父母本身的审视101-104
  • 3、孝与遇不遇意识104-106
  • 第二节 上田秋成文学中的审父意识106-129
  • 1、日本近世戏剧文学中的恶父形象107-110
  • 2、早期作品浮世草子中的父子关系110-116
  • 3、上田秋成文学中的孝与审父意识116-127
  • 4、《樊哙》的弑父——绝对自由的否定与道德的达成127-129
  • 本章小结129-131
  • 第四章 上田秋成文学中的烈妇形象——殉情与殉道131-158
  • 第一节 《吉备津之釜》论——在情与理之间131-145
  • 1、小说开头文字的话语背景功能131-136
  • 2、从烈妇形象到妒妇形象的逆转——“天理”话语强权下的“人欲”的反扑136-142
  • 3、上田秋成同时代的儒学者的爱情观和中国晚明的人性解放思潮142-145
  • 第二节 从宫木形象塑造方法的变化看上田秋成文学中“情”的发现145-157
  • 1、从《爱卿传》、《游女宫木野》到《浅茅之宿》——童心的发现146-151
  • 2、《宫木之冢》中宫木形象的塑造151-157
  • 本章小结157-158
  • 结语及研究展望158-162
  • 参考文献162-1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彭娟;;颂父与渎父:自审亦他审——明清家族小说审父母题的双向理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张龙妹;;《剪灯新话》在东亚各国的不同接受——以“冥婚”为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年02期

3 彭娟;;明清家族小说中的渎父母题[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杨经建;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审父”母题[J];文艺评论;2005年05期

5 杨经建;;论明清文学的叙事母题[J];浙江学刊;2006年05期

6 彭娟;;明清家族小说的渎父倾向[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俊文;日本江户时代读本小说与中国古代小说[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01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701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4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