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谱系中的艺术与体育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16:04

  本文关键词:文化谱系中的艺术与体育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谱系 艺术 体育 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以文化谱系中的艺术与体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研究,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是:艺术与体育在文化谱系中分别处于什么位置?艺术与体育的本质区别有哪些?艺术谱系内部、体育谱系内部、艺术谱系与体育谱系之间的过渡、交融、衔接、渐变关系具体是怎样的?论文包括四个部分。绪论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艺术与体育比较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等铺垫性材料。论文主体三部分的逻辑关系是:人类心理活动是在生理基础上发生的现象,而人类心理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表达意义的不同手段,这些手段构成了既有区别又存在联系的序列。这样,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的艺术与体育比较研究,就与从脑科学角度进行的艺术与体育比较研究产生了必然联系。在此基础上,从心理学和脑科学两个角度研究艺术与体育,就与符号论中艺术与体育的比较研究形成了一个整体。进一步说,通过比较研究可知:在脑科学视野中,体育运动主要实施小脑的功能,艺术主要发挥大脑、小脑相整合的功能。体育与艺术之间存在着从以运动神经环路、情绪神经环路为主要机制到以运动神经环路、情感神经环路为主要机制的渐变、过渡的谱系。在意识结构视野中,体育是一种意志活动,艺术是一种情感活动。体育与艺术之间有一个由意志到情感、由情绪到情感、由目的论判断到情感判断的渐变过渡关系。在符号论视野中,体育是以动作为手段表达意志力的文化,艺术是以形象为手段表达情感的文化。表现在参与方面,体育与艺术之间存在着从基本动作到动作组合、从动作组合到动作造型、从动作造型到其他艺术形象的变化谱系。表现在接受方面,体育与艺术之间存在着从不以观赏为主要目的到主要以观赏为目的的过渡谱系。第一章在脑科学视野中展开艺术与体育的比较研究,具体问题包括艺术与大脑、小脑,体育与小脑,脑科学视野中的艺术谱系与体育谱系。本章第一节主题是艺术与大脑、小脑。文章首先讨论情绪、情感与人脑。作者认为情感是对感情性过程的体验和感受,情绪则是这一体验和感受状态的活动过程。情绪有三个水平:反射性感情反应、一级情绪、高级情感,艺术情感属于高级情感。产生情绪、情感的神经活动要素包括:前额叶皮层,包括眶额回皮层;扣带回皮层,特别是前扣带回皮层;下丘脑、杏仁核;腹侧黑质、隔区和中脑边缘核团等,它们构成了以杏仁核为核心的复杂网络。情绪、情感产生的路径有二,分别是皮下路径与皮层路径。皮下路径是:情绪刺激先在感官形成,经过感觉丘脑皮层把携带的信息汇入杏仁核,杏仁核立即触发先天性情绪。皮层路径与皮下路径同时进行,其具体机制表现为:情绪刺激先在感官形成,经过感觉丘脑到达前额叶等高级皮层,在这里对信息进行加工,并把指令向下传递到杏仁核,产生精细的情绪,并对刺激的意义进行辨识,进而产生情感。其次,文章讨论人脑结构及其功能。作者认为人类神经系统按所在位置有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神经系统两大部分,外周神经负责向中枢神经传入和传出信息,故人类神经系统的关键就在中枢神经系统。大致说来,人脑就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名词。人脑分为前脑、中脑、后脑三个部分。前脑包括两个大脑半球和间脑,中脑主要由大脑脚、四叠体构成,而后脑包括小脑、脑桥和延髓。情感是由大脑与小脑之间形成的神经连接而产生的。最后,文章讨论艺术与人的大脑、小脑。本文认为从作为小脑功能的舞蹈艺术到作为大脑左半球与边缘系统功能的语言艺术,从感性刺激中形式(客体)、形式感(主体)的析出到心理表象生成为艺术表象,从不同艺术形态的神经基础到不同艺术情感类型的神经动态机制,艺术就是人类大脑、小脑整合的文化产物。第二节主题是体育与小脑。文章首先讨论意志与小脑。作者认为人类意志能力在运动中得以展现,约束性意志的抑制性与冲动性意志的兴奋性在运动中是互相交织的。这体现在小脑整合感知运动的过程中。小脑既能促进意志行为的兴奋性或抑制性的迅速变化,也能促进行为的持久而缓慢的变化,与意志行为或冲动性或约束性的变化相吻合。脊髓小脑支配肌肉的类型与上述变化相照应。其次,文章讨论运动学习与镜像神经元。作者认为小脑是与运动学习有关的镜像神经环路之核心,有助于体育运动学习。体育运动学习和记忆是非陈述性学习和记忆。以记忆范畴衡量之,该运动学习是一种非陈述性记忆,指不依赖于意识或认知的记忆。该记忆的形成需要多次重复测试才能逐步形成,其神经基础就是镜像神经元构成的环路。借助镜像神经元,体育技能的运用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实现正迁移。最后,文章讨论体育与小脑。作者认为小脑负责人身体的运动与平衡,人类的各种运动形式均可以发展为体育运动。就小脑与体育运动项目的关系看,各种体育项目是小脑的不同功能的开发和探究。以小脑为核心的镜像神经环路是体育运动学习和记忆的生物心理学基础,是理解体育本质、解读体育接受现象的一把钥匙。第三节主题是在脑科学视野中体育谱系向艺术谱系的过渡和衔接。首先,文章讨论艺术谱系与体育谱系的脑科学依据。作者认为运动系统神经控制环路与情绪、情感神经控制环路的共同作用是分析两种谱系的基础。这些环路共有六条:其一,脊髓运动神经元;其二,小脑-本体感觉神经元;其三,感觉信息(无嗅觉)-小脑或脑干-丘脑-大脑皮层运动区-脊髓运动神经元;其四,感觉信息(无嗅觉)-丘脑皮层-杏仁核;其五,感觉信息(无嗅觉)-丘脑皮层-前额叶-杏仁核-前额叶内嗅皮层-海马-前额叶内嗅皮层;其六,视听信息-后丘脑-大脑皮层。体育谱系中,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以环路一、二、四为脑科学基础;耐力性项群、格斗对抗性项群、集体同场对抗性项群需要环路一、二、三、四;隔网对抗性项群、表现准确性项群、表现难美性项群需要环路一、二、三、五。艺术谱系中,舞蹈、声乐需要神经环路一、二、三、五;器乐需要环路二、三、五、六;绘画、雕塑、建筑等视觉艺术需要环路三、五、六;戏剧、电影、电视也需要环路三、五、六,但与视觉艺术对大脑、小脑功能的开发的侧重点不同;语言艺术需要环路三、六。通过这些环路数量和类型的不同及其交互,研究者可看出体育谱系向艺术谱系的过渡。第二章在意识结构视野中进行艺术与体育的比较研究,具体问题包括艺术与情感、体育与意志、意识结构视野中的艺术谱系与体育谱系。本章第一节主题是艺术与情感。首先,文章讨论艺术情感的发生及其相对独立性,作者认为情感是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打交道过程中产生的,艺术是适应人类处理最集中、最复杂、最突出的情感问题的需要而出现的文化形态,艺术情感则是运用形式技巧创造出来的超功利情感。其次,文章讨论艺术情感与意志、认知的相互依赖性,作者认为情感一方面在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认识基础上产生,情感判断与认识活动有着必然的联系;另一方面,情感的产生必然直接或间接地与主体欲望和意志紧密相连,情感判断与实践活动发生必然联系。艺术情感与认识、意志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艺术的方式与认识、意志产生关联。最后,文章梳理了历史上出现的情感类型。以艺术中情感内容的普遍性为标准,人类有优美、壮美、滑稽、崇高、荒诞和丑陋六种情感类型。在时间分期和审美理想差异上,优美和壮美是古代以和谐为基础的情感类型,滑稽和崇高是现代以不和谐为基础的情感类型,荒诞和丑陋是后现代以反和谐为基础的情感类型。第二节主题是体育与意志。首先,文章讨论体育与冲动性意志。作者认为在尼采权力意志理论中,权力意志是一种酒神精神,权力意志是自我求强的力,权力意志是一种原始情绪,权力意志是对抗、抗争,权力意志就是身体和运动等。体育的本质与冲动性意志高度吻合。其次,文章讨论体育与约束性意志。作者认为体育约束性意志是从冲动性意志根上生长出的“保护伞”,包括目标清晰度、信念确认度、坚持性和自制力等品质。体育中约束性意志对冲动性意志的保护在细化上一方面为体育离析出各种运动项目,另一方面为各种体育项目制定了严格而详细的规则。教练员、裁判员、体育职业道德、相关法律规定等,他们也行使约束性意志的功能。最后,文章讨论与体育和意志有关的三个问题。作者认为体育是冲动性意志的集中体现。兴奋是体育得以成立的必备条件,是冲动性意志的内涵之一;兴奋剂在引发体育冲动性意志本性的同时,也遭到规范性意志的谴责。竞技状态的稳定与起伏源自体育运动中冲动性意志与约束性意志的结合是否恰当。第三节主题是在意识结构视野中体育谱系向艺术谱系的过渡和衔接。首先,从本质角度看,体育谱系与艺术谱系之间呈现为冲动性意志-约束性意志-情感的谱系衔接。其次,从参与和欣赏角度看,体育谱系与艺术谱系之间呈现为切身性-切身性与超脱性相结合的谱系衔接。最后,从判断力的类型看,体育谱系与艺术谱系之间呈现为目的论判断-情感判断的过渡、转换。如果放宽眼界,体育-艺术-科学谱系中也相应存在着目的论判断-情感判断-规定判断的光谱。第三章在符号论视野中对艺术与体育进行比较研究。具体问题包括艺术与体育比较研究的符号论前提,艺术与形象,体育与动作,符号论视野中的艺术谱系与体育谱系。本章第一节主题是艺术与体育比较研究的符号论前提。首先,文章讨论两种符号观。作者认为卡西尔的符号(symbol)观过于宽泛,索绪尔的符号(sign)观则适合艺术与体育研究。其次,文章讨论、动作、表象、概念(符号)。作者认为在发生认识论中,三者是逐步演化出现的,说明动作不是符号,表象不是符号。最后,文章讨论迈克尔·波兰尼提出的默会知识论。作者认为知识有两种:一种是可以用语言、图标、数字公式等符号充分表达的言传知识,一种是能够理解但用符号不能表达或充分表达出来的默会知识。艺术与体育均含有较多的默会成分。第二节主题是艺术与形象。首先,文章讨论心理表象(心象)与艺术形象。作者认为表象只是艺术情感传达的主体条件,经过表达技巧对心理表象的修饰,心理表象变为艺术形象。其次,文章讨论艺术形象与想象。作者认为艺术家借想象创造艺术形象,接受者借想象与形象神游万仞,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形象。最后,文章讨论艺术形象的默会维度。作者认为艺术形象中不可说的部分在默会知识中属于一种非转译性理解;艺术形象的创造和接受需要审美判断力;艺术形象的最大特点就是使人误以为真,这是人的觉知结构造成的结果;掌握传达情感的技巧通过范例学习。第三节主题是体育与动作。首先,文章讨论体育动作的自然质与结构质。作者认为在动机上,体育动作期望从劳动动作的简单、重复、枯燥中解脱出来,释放束缚已久的自然性。但在现实中,释放自然力的动作却必须被组织起来,以综合、整体的面目出现,从而成就了体育文化。在功能上,释放自然力的身体动作,在效果上却被结构化了,显示出体育动作的结构质功能。其次,文章讨论体育动作的自然质与系统质。作者认为结构化体育给自然冲动留出的空间,不足以调控人自然意志力的冲动。体育的自然质必然呼吁社会为其提供更大的空间,而这就是大型赛事和狂欢节。最后,文章讨论体育动作技能的内涵、学习与运用。作者认为体育动作技能是一种默会知识中的熟知,外现为体育动作技术,内化为运动直觉;体育动作技能的运用是对体育规则的启发式应用;体育动作技能内化的心理结构部分是运动直觉;体育技能的学习是范例学习。第四节主题是在符号论视野中体育谱系向艺术谱系的过渡与衔接。对应于表达手段中从动作到形象的过渡衔接,在参与方面,体育谱系内部就呈现出从以动作速度、高度、长度、力量而有少量的动作组合为手段到以动作组合为手段再到以动作造型手段的过渡谱系;同时,还有一个在部分体育形态内部从徒手到持械的过渡谱系。艺术谱系内部呈现出从动作形象到听觉形象、视觉形象,再到舞台形象、影视形象、文学形象的过渡谱系;同时,艺术谱系内部还有一个从不使用符号为手段到语言艺术使用符号为手段的过渡谱系。以动作造型为表达手段的体育形态与以动作形象为表达手段的艺术形态之间相互渗透,体现了体育向艺术的过渡和渐变。在接受方面,体育谱系从观赏性较小、仅可用少量语言符号加以描述到观赏性逐渐增强、可用大量语言符号加以描述过渡,从简单的动态美向较复杂的动态美过渡。艺术谱系内部呈现出从主要在现场观赏到可以跨越时空的观赏的过渡谱系。体育谱系到艺术谱系之间有一个从不以观赏为主要目的到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的过渡谱系,在美的形态上,两种谱系之间有一个从现实美到艺术美的过渡谱系。
【关键词】:文化谱系 艺术 体育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0-05
【目录】:
  • 中文摘要8-14
  • ABSTRACT14-20
  • 绪论20-68
  • 引子20-23
  • 一、艺术与体育研究的背景和意义23-30
  • 二、相关研究成果综述30-59
  • 三、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59-68
  • 第一章 脑科学视野中的艺术与体育68-103
  • 第一节 艺术与大脑、小脑68-80
  • 一、情绪、情感与人脑69-73
  • 二、人脑结构及其功能73-76
  • 三、艺术与人的大脑、小脑76-80
  • 四、余论80
  • 第二节 体育与小脑80-91
  • 一、意志与小脑80-84
  • 二、运动学习与镜像神经元84-87
  • 三、体育与小脑87-91
  • 第三节 脑科学视野中的艺术谱系与体育谱系91-103
  • 一、艺术谱系与体育谱系分析的脑科学依据92-93
  • 二、脑科学视野中的艺术谱系与体育谱系93-103
  • 第二章 意识结构视野中的艺术与体育103-147
  • 第一节 艺术与情感105-116
  • 一、艺术情感的发生及其相对独立性106-110
  • 二、艺术情感与意志、认知的相互依赖性110-112
  • 三、艺术情感的类型112-115
  • 四、余论115-116
  • 第二节 体育与意志116-131
  • 一、体育与冲动性意志117-123
  • 二、体育与约束性意志123-127
  • 三、与体育和意志有关的三个问题127-131
  • 第三节 意识结构视野中的艺术谱系与体育谱系131-147
  • 一、从本质角度看,体育谱系与艺术谱系之间呈现为冲动性意志-约束性意志-情感的谱系衔接131-139
  • 二、从参与和欣赏角度看,体育谱系与艺术谱系之间呈现为切身性-切身性与超脱性相结合的谱系衔接139-143
  • 三、从判断力的类型看,体育谱系与艺术谱系之间呈现为目的论判断-情感判断的过渡、转换143-147
  • 第三章 符号论视野中的艺术与体育147-187
  • 第一节 研究艺术与体育的符号论前提148-157
  • 一、两种符号观148-150
  • 二、动作、表象、概念(符号)150-154
  • 三、默会知识论154-157
  • 第二节 艺术与形象157-168
  • 一、心理表象(心象)与艺术形象158-161
  • 二、艺术形象与想象161-162
  • 三、艺术形象的默会维度162-168
  • 第三节 体育与动作168-178
  • 一、体育动作的自然质与结构质169-172
  • 二、体育动作的自然质与系统质172-173
  • 三、体育动作技能的内涵、学习与运用173-178
  • 第四节 符号论视野中的艺术谱系与体育谱系178-187
  • 一、从参与方面看,体育内部的过渡谱系、艺术内部的过渡谱系,以及体育谱系与艺术谱系之间的过渡179-182
  • 二、从接受方面看,体育内部的过渡谱系、艺术内部的过渡谱系,以及体育谱系与艺术谱系之间的过渡182-187
  • 结语187-191
  • 参考文献191-203
  • 后记203-20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出版的学术成果205-206
  • 附件20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育燕;情感是舞蹈之魂[J];福建艺术;2002年01期

2 王桂琴,王克;体育舞蹈与美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4期

3 刘双红;;古姆布莱希特《体育之美》思想探微[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4 殷克明;试论运动直觉[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5 王庆卫;;镜像神经元学说对美学研究的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942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942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5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