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社会阶层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在新社会阶层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社会阶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的所有制形式、社会治理方式、社会分工和产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人民群众的队伍也发生了改变,出现了许多新社会阶层。这些新社会阶层虽然是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中分化出来的,但他们又不同于工人、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他们有着自身的个性和特性,并规模庞大且呈迅速增长的态势。为此,本文对新社会阶层的概念、特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新社会阶层概念是由江泽民同志提出来的;新社会阶层因其职业的特性以及工作环境的不同又具有内部差异性、分散性、非稳定性和风险性等特点;在新社会阶层中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有利于增强新社会阶层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认同,有助于发挥新社会阶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在新社会阶层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了一些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继续在新社会阶层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研究的重点内容。所以本文从微观层面对构成新的社会阶层的四个群体进行“解剖”,逐一分析,以期在新社会阶层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取得一点成绩。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兆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新社会阶层社会角色的科学定位[J];理论前沿;2001年24期
2 罗亚波,吴正林,曾祥祯;新社会阶层成为党的群众基础的客观必然性[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2年03期
3 龙士云;新社会阶层与其他社会阶层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刘华;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社会阶层[J];南方经济;2003年05期
5 刘华;当代中国的新社会阶层与其他社会阶层之关系探析[J];求实;2003年04期
6 刘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社会阶层刍议[J];理论前沿;2003年13期
7 唐颖;上海新社会阶层的发展及其对党建的影响[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3年05期
8 王莹;新社会阶层理论的哲学基础与作用管窥[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文道贵;当代中国新社会阶层的特点解析[J];理论月刊;2004年01期
10 武三中;中国新社会阶层产生的社会根源[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立梅;;正确把握吸收新社会阶层先进分子入党的标准[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吴力武;江永全;;关注新社会阶层 为民族复兴凝聚力量[A];广东省第四届高校统战理论研讨会论文[C];2004年
3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课题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民族复兴增添新力量——关于哈尔滨市新阶层新力量的调查与分析[A];新境界·新成果——黑龙江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马又清;;以毛泽东统战理论为指导,做好在新社会阶层中的统战工作[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楠;客观看待新社会阶层[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鲁宁邋(媒体评论员);新社会阶层和“新财富”的社会属性[N];广州日报;2007年
3 叶晓楠;中国新社会阶层引起关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4 叶晓楠;新社会阶层贡献不可低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5 鲁宁;新社会阶层和“新财富”的社会属性[N];商务时报;2007年
6 李新;“新社会阶层”对社会经济贡献巨大[N];文汇报;2007年
7 杨俊邋洪群联;新社会阶层崛起是社会发达的标志[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8 ;新社会阶层的权利与责任[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9 辜胜阻;鼓励新社会阶层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N];人民日报;2008年
10 临汾市委党校 高兰英;现阶段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其引导[N];山西党校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管前程;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燕;在新社会阶层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2 王运阳;中国共产党的新社会阶层理论及其路径选择[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李琳琳;当代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晨航;新社会阶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任翔;“新社会阶层”在我国宪政建设中的作用[D];广东商学院;2009年
6 王珏;我国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思考[D];山西大学;2010年
7 任红薇;民主党派发展新社会阶层成员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余文华;新社会阶层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影响初探[D];湖南大学;2007年
9 韩宏亮;论中国共产党对新社会阶层的整合[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尹小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社会阶层政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57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1257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