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巴里坤县S乡H村蒙哈汉村民日常生活中的民族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5 05:22

  本文关键词:巴里坤县S乡H村蒙哈汉村民日常生活中的民族关系研究 出处:《石河子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蒙哈汉民族关系 巴里坤 日常生活 互动理论


【摘要】:本文以日常生活为视角,研究新疆蒙古族、哈萨克族和汉族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通过对混合居住的三个民族之间的日常生活互动进行详细描述,并对H村长期稳定和谐的民族关系进行总结概括。另一方面,在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推进的背景下,深入研究蒙古族、哈萨克族和汉族三者民族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与挑战提出构建新型和谐民族关系的相关思路,为多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采用的方法是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以新疆巴里坤县S乡H村为田野调查点,分别于2016年的夏季与冬季,进行了近三个月的实地调研。实地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放问卷、入户访谈、补充调查等方式进行。第一章对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S乡H村蒙哈汉三个民族的日常生活现状进行描述,主要描述了蒙哈汉三个民族的人口分布与居住格局、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风俗习惯与节日互动、语言宗教与通婚等方面的情况。第二章运用互动理论在日常生活视角下分析蒙哈汉之间的民族关系。阐述了三个民族之间互动关系所呈现出的外在表象和内在现象,以及在外在表象和内在表象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第三章探讨蒙哈汉之间的民族关系所引发的社会效应。认为在日常生活互动中,民族关系所引发的社会效应具有覆盖性和全面性。一方面,民族关系的状况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社会中猝发的日常群体行为对民族关系的意识形态也具有很重要互推作用。第四章提出在日常生活互动中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相关思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角度提出相应的思路。认为从宏观来看,应该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适和完善民族政策、高度重视多民族农村地区劳动力转移、坚持城乡互动发展原则推动农村综合性改革。从中观来看,应该推动均衡性经济发展,缩短民族间经济差距;拓宽群体视野,提高多民族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凝聚情感,完善民族日常互动平台。从微观来看,应该弱化民族意识,增强民族个体和群体间自我发展意识;增强生活互知,减少因生活差异而引发的民族问题;保护民族文化,延续日常生活中多民族文化的传承。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C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利益调整与民族关系新变化[J];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03期

2 乌力吉;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J];前沿;2000年09期

3 鲁渝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研究[J];满族研究;2001年02期

4 马颖章,郑继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民族关系的新特点及对策[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杨建新;关于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01期

6 周平;关注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关系变动[J];今日民族;2002年10期

7 李忠斌;论城市民族关系的特点、结构与功能[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8 张之佐;从传统的中国西北民族关系看西北地区的现代化[J];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01期

9 马志敏;以科学发展观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张海楼,张科;以法律为准绳 调整好民族关系[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佳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徐黎丽;陈建军;;论风俗习惯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徐黎丽;;接触与非接触——影响民族关系的变量分析[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4 赵健君;;论中国民族关系基础理论发展创新[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5 杨嘉铭;;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民族关系与政治稳定调查研究[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杨圣敏;;历史上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7 高芳;董西彩;李媛;陈怀川;;乌鲁木齐市民族关系现状调查与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高芳;董西彩;李媛;陈怀川;;乌鲁木齐市民族关系现状调查与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白振声;;论文化与民族关系[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10 郑洪芳;王宏晓;;论现代城市中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构建[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马强;宗教宽容方能保证民族关系和谐[N];中国民族报;2013年

2 明浩;民族关系中值得关注的“过滤”现象[N];中国民族报;2013年

3 记者 吴艳;国内外学者研讨世界民族关系与发展趋势[N];中国民族报;2013年

4 何龙群;民族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浅议(上)[N];中国民族报;2013年

5 何龙群;民族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浅议(下)[N];中国民族报;2013年

6 付广华;壮汉民族关系研究的新收获[N];中国民族报;2014年

7 段煜炜;认真做好新时期城市民族关系协调工作[N];承德日报;2005年

8 周竞红;科学发展观更利于巩固良好的民族关系[N];中国民族报;2004年

9 周竞红;科学的发展观有利于巩固和发展良好的民族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课题组;云南民族关系史研究[N];云南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艳玲;当前新疆北疆基层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蒋立松;中国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基础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路宪民;社会文化变迁中的西部民族关系[D];兰州大学;2008年

5 周竞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刘智文;东疆民族关系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瑶瑶;青海海西州汉族移民文化变迁及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李洁;变迁、互动与交融[D];兰州大学;2009年

9 郑炜;北宋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冯霞;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汉族移民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晔;论城市化进程中喀什市的民族关系[D];新疆大学;2008年

2 郎雪霞;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现状及发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3 杨东兴;新时期民族地区藏汉民族关系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4 刘莉;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炀;花为媒:柳城畲族镇畲汉民族关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6 格根塔娜;改革开放以来蒙汉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袁小飞;影响北京市民族关系的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李建国;甘南地区民族关系与社会稳定互动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敏俊卿;甘南地区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阿依努尔;新疆维、哈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31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1331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2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