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新世纪以来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8 01:25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以来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研究 出处:《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东盟 农业合作 周边外交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越来越重视周边外交,尤其在东南亚地区,中国积极发展与各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双方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入,已经从"黄金十年"迈进了 "钻石十年"。在双方的合作中,农业领域的合作一直走在前列。新世纪以来,随着双方交往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业合作从无到有的展开并快速发展。农业是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本文的着眼点不再是传统的对中国—东盟宏观经贸合作的研究,而是具体到中国与东盟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本文采用了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层次分析法,首先说明了中国与东盟开展农业合作的基础,包括中国与东盟各自的自然资源、农业发展情况以及双方合作的区位优势,并从中国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积极开展与东盟农业合作的国内基础。接着分三个阶段,分别是上个世纪末、"黄金十年"、"钻石十年",梳理了双方农业合作的发展与取得的成绩,关注的方面不仅包括双方的农产品贸易、也包括在农业投资和农业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但是,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与东盟的农业合作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于是,本文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这些困难,包括制度环境方面、经贸往来方面和国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最后,本文的目的即是针对上述具体问题提出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的政策建议。其中,以中泰两国的农业创新合作形式作为一个小案例,试图说明在农业合作面临挑战与转型时,创新合作形式可以化解问题,促进双方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为五个章节进行论述,结构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阐明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第二章,介绍中国与东盟开展农业合作的基础,对中国与东盟整体以及东盟各国的自然资源与农业发展状况进行宏观的叙述,并分析双方合作的优势条件。第三章按照时间顺序对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发展及取得的成绩进行梳理分析。第四章分析新世纪以来,影响中国与东盟进一步合作的问题以及双方农业深入合作所面临的挑战。第五章针对具体问题领域,为中国与东盟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Abstract]:Since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China ha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neighboring diplomacy, especially in Southeast Asia. China has actively developed peaceful and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other countries. In 2010, the China ASEAN free trade area was launch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has been deepening. It has moved from "golden ten years" to "Diamond ten years". In the cooperation of the two sides,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e has been in the forefront. Since the new century,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sides, 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has expanded and developed rapidly. Agriculture is an important issue related to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is no longer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on Sino ASEAN macro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ut specifically to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in agriculture. This paper uses comparative analysis, historical analysis, case analysi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irstly explains the basis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with ASEAN, and ASEAN Chinese including their natural resource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location, and starting from the Chinese perspective, and actively carry out Chinese analysis China ASE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foundation. Then in three phases, respectively, at the end of last century, the "golden ten years", "Diamond ten years", combing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and achievements, concerns not only includes both the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cluding cooperation in the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However, with the change of the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is also facing a series of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first two par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se difficulties, including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economic and trade contact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inall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ut forward the policy suggestions of China - ASE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in view of the above specific problems. Taking the form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ailand as a small cas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llustrate that when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is facing challenges and transformation, the form of innovative cooperation can solve problems and promot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cooperation.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structure is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mainly clarifi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and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foundation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and gives a macroscopic account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China and ASEAN and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ASEAN countries, and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bilateral cooperation. The third chapter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according to the time sequence.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that affect China's further cooperation with ASEAN since the new century, as well a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both sides in the deep cooperation in agriculture. The fifth chapter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policy proposals for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e.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323;F125;D822.3;D8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坤,余翔;从东盟年会看东盟合作机制的发展[J];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09期

2 王小民;东盟不干预原则的演变:从不干涉内政到加强相互影响[J];东南亚;2000年02期

3 约翰·芬斯顿,其实;东盟在更加错综复杂时期面临的挑战[J];南洋资料译丛;2000年02期

4 赵洪;东盟与欧盟经贸关系的现状与前景[J];南洋问题研究;2001年03期

5 陈文;合作稳定 推进一体化——东盟积极应对新世纪[J];东南亚纵横;2002年Z1期

6 王子昌;国外东盟研究:方法与观点[J];东南亚研究;2003年01期

7 韦红,邢来顺;从居高临下施教到平等对话伙伴——冷战后欧盟对东盟政策评析[J];欧洲研究;2004年02期

8 高伟浓,罗亚泓;从建构主义角度看“东盟方式”的结构性缺失[J];东南亚纵横;2004年06期

9 苏平;对东盟国家经济报道要体现“三贴近”[J];八桂侨刊;2004年04期

10 王子昌;文化认同与东盟合作[J];东南亚研究;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晓林;;东盟国家留学生学习医古文课程的困难及对策[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黄桂香;潘介春;何新华;;枇杷产业在中国——东盟水果贸易中的地位(摘要)[A];第五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程道品;易丰;;泛珠-东盟背景下的广西高端旅游市场开发探析[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梁振芳;;积极参与广西—东盟农业合作 推进沿边农业产业化发展[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唐农;;加强中国-东盟国际合作,促进传统医药发展[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报告集[C];2013年

6 张雪;;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建设与中美因素[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新光;齐峰;;中国与东盟的气候合作机制[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8 王勤;;东盟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及东盟主要成员国间的双边关系[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9 陈道超;李晟;;论中国农机参与东盟自由贸易[A];第三届(2003年度)中国农机论坛文集[C];2003年

10 陆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影响及对策[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忠田;去年东盟10国接待游客3749万[N];中国旅游报;2004年

2 驻札幌总领馆经商室 李健勇;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骤减[N];国际商报;2000年

3 吕华健 赵劲松 张文 袁遥;七成广西游客钟情东盟国家[N];广西日报;2005年

4 本报驻东京记者 阎海防;日本与东盟自由贸易谈判进展缓慢[N];经济日报;2005年

5 ;东南亚联合构建电子东盟[N];人民邮电;2000年

6 特约记者 姚音 柴文静;中国元素与东盟的未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7 南博网特邀评论员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博士 王玉主;轮状体系转活东盟定位[N];国际商报;2006年

8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 张锡镇教授;东盟不惑之年踏上新征程[N];国际商报;2006年

9 叶辛 金羊;打造“无障碍”东盟跨国游成今年论坛目标[N];国际商报;2007年

10 本报驻马尼拉记者  王传军;中国与东盟携手共创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玉渊;东盟决策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潘维光;越南在东盟政治—安全合作中的参与研究:国家利益和国家身份的双重视角[D];复旦大学;2014年

3 孙英楠;中、日、韩与东盟三个自由贸易区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唐盛尧;中国—东盟农业比较优势与合作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5 肖斌;一致与冲突:东盟与欧盟经济政治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甘振军;澳大利亚对东盟国家关系研究(1967-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郑磊;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陈奕平;依赖与抗争[D];暨南大学;2006年

9 彭文平;经济安全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D];暨南大学;2010年

10 麻昌港;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进程及影响机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天宝;美国—东盟商业理事会:缘起与功能[D];暨南大学;2011年

2 白剑;美国驻东盟大使—缘起、职能与前景[D];暨南大学;2011年

3 王峰;“东盟方式”在亚太地区的扩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曹广伟;论冷战后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江鱼;东盟对华态度:形成、转变及启示[D];外交学院;2006年

6 刘静;冷战后东盟对欧盟战略[D];暨南大学;2007年

7 杨秀琼;东盟共同体:从意识到建构[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琼;东盟国家军扩问题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璐;释意论指导下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中国领导人致辞口译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王芮;中国与东盟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对比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44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1344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3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