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政府对东盟国家的援助研究
本文选题:美国对外援助 切入点:奥巴马政府 出处:《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奥巴马政府对东盟国家的援助情况。援助虽然只是对外政策的一小部分,却是显示一个国家外交政策整体特点和目标的指示牌。捐赠国的对外政策目标和利益都反映在其对受援国、援助数量和援助性质的选择上,美国也不例外。①虽然并不否认美国对外援助中的道德内涵与人道主义因素,但对.外援助本质上服务于美国的外交政策,是美国维护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的重要工具。②美国对东盟的援助始于冷战。冷战期间,为了在亚洲抗衡苏联和中国,美国向东盟国家提供了巨额援助。冷战结束后,东盟的战略地位下降,美国的援助大幅减少。"9.11"恐怖袭击后,反恐成为美国第一要务,东盟的战略价值再次凸显。为配合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小幅增加了对东盟的援助。但由于美国的战略重心仍在中东,所以对东盟的关注有限。2009年奥巴马上台之后,认为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冲突逐渐缓和,而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的挑战日益凸出。因此,美国从中东撤军,将国家战略重心转向亚太,整体上更加重视东盟。同时,奥巴马政府提升"发展"的战略地位,使之与外交和国防并列,成为美国应对全球挑战、赢取机会的关键性工具。美国《总统全球发展政策指令》和《四年外交与发展评估报告》写道:发展、外交和国防必须以一种对国家安全而言整体、综合的方式相互加强、彼此补充。在这样的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对东盟的援助出现了新变化。本文共包括四章。第一章介绍了美国对东盟援助的历史。美国对外政策是影响援助的关键因素。当东盟在美国全球政策中占据重要位置时,美国对东盟的援助会相应增加;而当东盟的战略地位下降时,美国的援助也随之减少。第二章分析了奥巴马政府援助东盟的动机:美国调整东盟政策的需求,平衡其他大国(主要是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美国历届政府都不够重视东盟,美国也没有针对东盟制定"全面战略",这导致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不断下降。随着东盟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奥巴马政府整体上更加重视东盟,提出了全方位的东盟政策,以重振美国的影响力。第三章介绍了奥巴马政府援助的具体情况。奥巴马政府加大了对东盟的援助。同时,美国援助领域也日趋多元化,从单纯的反恐扩展至社会发展领域,重视经济发展、民主转型等问题。在全方位增加对东盟各国援助的同时,美国有针对性地选择了重点援助对象。菲律宾是美国的盟国,同时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发生激烈冲突,因而成为美国重返东南亚的重要支点国家。印尼作为东盟内部具有影响力的大国,获得了最多的援助。此外,奥巴马政府对越南和缅甸的援助成为新亮点。美国帮助越南提升海岸警卫队的作战能力,推动越南的经济改革;同时美国调整对缅政策,逐渐减轻对缅甸的制裁,提供援助,推动缅甸的民主转型。第四章对奥巴马政府的援助进行了评价。美国的援助确实取得了一定效果:强化美国的军事存在,赢得地区国家对美国的信任,传播美式民主和价值观,树立了道义形象。但是,美国的援助也存在一些问题。美国援助的政治性过强,企图借援助干涉受援国的经济和政治事务,引起对象国的不满,影响了援助的效果。同时,美国对东盟的援助也对中国产生了影响。总之,奥巴马政府对东盟的援助服务于美国的东南亚政策和亚太战略。研究美国援助有助于从侧面了解美国的对外战略重点,同时也为中国的对外援助提供参考。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871.2;D8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坤,余翔;从东盟年会看东盟合作机制的发展[J];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09期
2 王小民;东盟不干预原则的演变:从不干涉内政到加强相互影响[J];东南亚;2000年02期
3 约翰·芬斯顿,其实;东盟在更加错综复杂时期面临的挑战[J];南洋资料译丛;2000年02期
4 赵洪;东盟与欧盟经贸关系的现状与前景[J];南洋问题研究;2001年03期
5 陈文;合作稳定 推进一体化——东盟积极应对新世纪[J];东南亚纵横;2002年Z1期
6 王子昌;国外东盟研究:方法与观点[J];东南亚研究;2003年01期
7 韦红,邢来顺;从居高临下施教到平等对话伙伴——冷战后欧盟对东盟政策评析[J];欧洲研究;2004年02期
8 高伟浓,罗亚泓;从建构主义角度看“东盟方式”的结构性缺失[J];东南亚纵横;2004年06期
9 苏平;对东盟国家经济报道要体现“三贴近”[J];八桂侨刊;2004年04期
10 王子昌;文化认同与东盟合作[J];东南亚研究;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晓林;;东盟国家留学生学习医古文课程的困难及对策[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黄桂香;潘介春;何新华;;枇杷产业在中国——东盟水果贸易中的地位(摘要)[A];第五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程道品;易丰;;泛珠-东盟背景下的广西高端旅游市场开发探析[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梁振芳;;积极参与广西—东盟农业合作 推进沿边农业产业化发展[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唐农;;加强中国-东盟国际合作,促进传统医药发展[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报告集[C];2013年
6 张雪;;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建设与中美因素[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新光;齐峰;;中国与东盟的气候合作机制[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8 王勤;;东盟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及东盟主要成员国间的双边关系[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9 陈道超;李晟;;论中国农机参与东盟自由贸易[A];第三届(2003年度)中国农机论坛文集[C];2003年
10 陆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影响及对策[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忠田;去年东盟10国接待游客3749万[N];中国旅游报;2004年
2 驻札幌总领馆经商室 李健勇;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骤减[N];国际商报;2000年
3 吕华健 赵劲松 张文 袁遥;七成广西游客钟情东盟国家[N];广西日报;2005年
4 本报驻东京记者 阎海防;日本与东盟自由贸易谈判进展缓慢[N];经济日报;2005年
5 ;东南亚联合构建电子东盟[N];人民邮电;2000年
6 特约记者 姚音 柴文静;中国元素与东盟的未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7 南博网特邀评论员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博士 王玉主;轮状体系转活东盟定位[N];国际商报;2006年
8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 张锡镇教授;东盟不惑之年踏上新征程[N];国际商报;2006年
9 叶辛 金羊;打造“无障碍”东盟跨国游成今年论坛目标[N];国际商报;2007年
10 本报驻马尼拉记者 王传军;中国与东盟携手共创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玉渊;东盟决策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潘维光;越南在东盟政治—安全合作中的参与研究:国家利益和国家身份的双重视角[D];复旦大学;2014年
3 孙英楠;中、日、韩与东盟三个自由贸易区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唐盛尧;中国—东盟农业比较优势与合作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5 肖斌;一致与冲突:东盟与欧盟经济政治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甘振军;澳大利亚对东盟国家关系研究(1967-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郑磊;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陈奕平;依赖与抗争[D];暨南大学;2006年
9 彭文平;经济安全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D];暨南大学;2010年
10 麻昌港;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进程及影响机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天宝;美国—东盟商业理事会:缘起与功能[D];暨南大学;2011年
2 白剑;美国驻东盟大使—缘起、职能与前景[D];暨南大学;2011年
3 王峰;“东盟方式”在亚太地区的扩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曹广伟;论冷战后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江鱼;东盟对华态度:形成、转变及启示[D];外交学院;2006年
6 刘静;冷战后东盟对欧盟战略[D];暨南大学;2007年
7 杨秀琼;东盟共同体:从意识到建构[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琼;东盟国家军扩问题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璐;释意论指导下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中国领导人致辞口译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王芮;中国与东盟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对比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63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1563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