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封闭社会的祛魅:波普尔对柏拉图思想的批判

发布时间:2018-03-09 22:09

  本文选题:波普尔 切入点:柏拉图 出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波普尔的政治哲学是在思考极权主义起源的背景下构建起来的。不同于许多学者的观点,波普尔认为,极权主义建基于具有久远渊源的历史决定论——存在决定人类命运的客观规律,社会科学的任务即是发现命定法则并据此预言历史进程——之上。在波普尔看来,历史决定论夸大了个体理性的限度和效用,其于政治层面表现为对处于历史进程某一定点的“完美社会”(波普尔谓之为“封闭社会”)的极度渴求,但目标与手段的极端性会致使人类饱尝惨痛教训。对于人类命运的关切促使波普尔以“开放社会哲学”作为理论基石对“封闭社会哲学”展开批驳,其认为柏拉图是将后者推向高潮的第一人,故波普尔对柏拉图思想中的极权主义倾向进行了集中剖析。论文将从抽象的哲学基础、一般性政治原则和具体的政治纲领三个层面来阐述波普尔对柏拉图思想的批判。在抽象的哲学基础层面,柏拉图的“理念论”将世界、认识等划分为对立双方,由理念组成的本体世界才是真实、永恒和至善的。波普尔认为,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其作用是证明本体世界的优越性并为理性城邦的构建奠定基础。柏拉图强调知识是关于理念及其本体世界的洞见,其是通向理想城邦的钥匙且可凭理性获得。波普尔主张理性是有限的且人是易错的,而所谓的“终极真理”不过是人类夸大认识能力的结果,所以柏拉图的全能主义知识论只会导致对权力的屈从。柏拉图以最高层级的“善”来评定社会的优劣,认为历史的运行轨迹是对理念的偏离,故最贴近城邦理念的共同体应追溯至古老、神秘与静止的部落社会。在波普尔看来,回缩式的历史决定论表明柏拉图思想是保守和倒退的。在一般性的政治原则方面,波普尔认为柏拉图持守的是极权主义正义观,即后者推崇自然特权、集体主义和国家本位原则。在秉持人文主义正义观的前提下,波普尔批判柏拉图的正义观不仅剥夺了人生而具有的平等权利,而且消解了个体自由并阻抑了个性的发展空间。柏拉图强调统治者的能力关乎城邦的命运走向,故政治学的基本问题“谁应当统治”。在波普尔看来,政治学首要考虑的问题应是“如何实现以制度控制恶治”,而柏拉图的界定不仅在逻辑层面难以成立,其在实践层面还易于导致权力凌驾于理性之上的专断统治。柏拉图以政体的退化轨迹证明历史决定论的回缩性,并发现统治阶级内部的利益纠纷是招致历史衰败的力量,故理想城邦的实现计划应旨在维持统治阶级的内部团结。波普尔认为,柏拉图的社会流变说旨在论证部落社会的合理性并借此导引出全盘且极具颠覆性的规划方案。在具体的政治纲领方面,柏拉图主张理想城邦的构建需要从阶级制度、统治制度、所有制和教育制度等方面着手展开,故其制定了全面的构建方案。考虑到理性有限和社会复杂的现实,波普尔认为,柏拉图诉诸的是“乌托邦工程”,即颠覆既存的社会基础并以整体的视角来设计具体制度,而这不仅无助于目标的达成,其还会导致暴虐的极权主义。在系统分析波普尔对柏拉图思想批判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有必要就波普尔对柏拉图思想的批判进行简要评析,通过审视波普尔批判的合理成分与悖谬之处来深化理论认识。一方面,波普尔的批判切中了柏拉图思想存在的特定矛盾,具体包括柏拉图思想的神秘主义因子、权力的潜在破坏性、理想城邦对个体的销蚀与“以哲学视角规划政治”所产生的不适状况等。另一方面,波普尔的批判论点亦存在缺陷,具体包括对历史规律的片面否定、对个人主义的过度强调、两种社会工程划界标准的相对性、对政治的过分倚重而可能导致的失范后果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霞;;解读柏拉图的和谐思想[J];传承;2008年04期

2 陈善;;柏拉图理想国之考察[J];法制与社会;2009年06期

3 陈云霞;;柏拉图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陈德玺;;贫困时代哲学家何为——以柏拉图的“洞穴”喻为例[J];理论界;2009年12期

5 陈文庆;;终极实在和城邦政治——兼论哲学和政治在柏拉图思想中的原初关联[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刘翠翠;;柏拉图哲学家统治思想解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13期

7 朱杨芳;;论柏拉图正义论中的“身”之“患”[J];学理论;2012年20期

8 麻海山;关于柏拉图“理念”的哲学思考[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1999年S3期

9 王根磊;;从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来浅谈灵魂转向[J];思想战线;2013年S2期

10 殷旭辉;;柏拉图的正义观[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树君;;经济学中是否存在波普尔遗产?[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2 邱玉珍;;波普尔逼真论思想述评[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3 杜疆;;试论归纳问题及波普尔的解决方案[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崔永杰;;波普尔的“培根问题”及其解决[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庞丹;田鹏颖;;波普尔哲学的杜威起源——波普尔与杜威的认知模式之比较[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5年

6 张志伟;;波普尔、库恩与传统科学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肖草;;早期欧陆哲学视域下的神正论:从柏拉图到康德[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二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伟珍;完整权威的柏拉图著作[N];人民日报;2003年

2 贾玉峰;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N];陕西日报;2002年

3 马丁(书评人);多面波普尔[N];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

4 张巍;柏拉图为何写作对话录[N];文汇报;2011年

5 阎勇;百年波普尔:无尽的探索[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王东;理性辨析 正本清源[N];人民日报;2009年

7 杨思梁;陈立对波普尔的最终认同[N];南方周末;2006年

8 陆扬 复旦大学中文系;柏拉图笔下的狄奥提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胡作玄;探索无止境[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10 吴歌;金融大鳄的新世界蓝图与现实悖论[N];上海证券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胡孝根;柏拉图对话文体与思想创制之关系[D];浙江大学;2009年

2 吴新民;柏拉图的惩罚理论[D];浙江大学;2007年

3 姚振强;柏拉图—斯宾诺莎哲学中的理性与生存[D];浙江大学;2004年

4 申林;柏拉图的正义理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宋继杰;柏拉图《蒂迈欧篇》的宇宙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王丽丽;波普尔非决定论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闻凤兰;波普尔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赵广明;理念与上帝[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单单;封闭社会的祛魅:波普尔对柏拉图思想的批判[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

2 韩新悦;柏拉图权力技艺理论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3 郭嘉;试辩“柏拉图非诗”[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刘余;柏拉图著作中的数学[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田晓瑜;柏拉图摹仿说的现代阐释[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6 贾海滨;柏拉图正义与法治关系思想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马圆;柏拉图关于知识定义的论证——《泰阿泰德篇》的文本解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8 姜维端;柏拉图在《智者篇》中对巴门尼德存在论的批判与发展[D];复旦大学;2014年

9 王嘉麟;《理想国》中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王守印;《大希庇亚篇》“美”的辨惑[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90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1590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a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