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本文选题:群体性事件 切入点:网络舆情 出处:《渤海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互联网+”概念的普及与应用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逐渐渗透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这个自由的舆论场,每个网民都拥有了自己的“麦克风”,在互联网自由性、匿名性以及开放性的宽松环境中发表自己的言论,在此背景下,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治理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近年来,在频发于中国社会的群体性事件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社会发展的和谐与稳定,网络舆情成为社会舆情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若无法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不仅对群体性事件本身产生的发展态势造成不利,更有可能引发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问题,从而激化社会矛盾,甚至扩大负面影响;而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处理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问题,在平时的监测过程中保持高度的信息敏感性,则不仅可以对网络舆情治理进行预案准备,更可以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进行预判,从源头解决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问题,有效疏导社会矛盾,促进互联网舆论场健康发展,保证社会和谐稳定。此外,从民主意涵、政府治理和国情的特殊性这三个方面对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治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总结。最后,试图从舆情疏导、政府治理、和社会软引导三个层面来积极构建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治理对策体系。
[Abstract]: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have brought many changes to people's life. These changes have gradually pene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our country's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life, in the free public opinion field of the Internet. In this context, each Internet user has his own "microphone" and makes his own remarks in a relaxed environment of Internet freedom, anonymity, and openness. In recent years, the frequent mass incidents in Chinese society hav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social development. Network public opinion becomes a part of social public opinion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If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an not be properly handled in mass incidents, it will not only cause unfavorable situ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events itself, but also may lead to network rumors. Network violence and other issues, thus intensifying social contradictions, or even expanding the negative impact; and if the problem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 mass incidents can be dealt with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it will maintain a high degree of information sensitivity during the normal monitoring process. It can not only prepa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but also prejudge the occurrence of mass events, solve the problem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 mass incidents from the source, effectively dredge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opinion field on the Internet. To ensur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In addition,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democracy, government governance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national conditions, the cause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governance in mass incidents are summarized. And three levels of social soft guidance to actively construct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 response to group events governance countermeasures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631.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毅;;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J];理论界;2007年01期
2 胡圣方;杨文德;;网络舆情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胡江春;;网络舆情(2007年11月16日—12月15日)[J];中国改革;2008年01期
4 刘军;;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J];理论学习;2009年01期
5 周志强;;网络舆情与“口香糖思想”[J];人民论坛;2009年04期
6 陈婴虹;;论网络舆情对司法的影响[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7 李俊逢;;网络舆情的临战引导——基于哈尔滨警察与大学生互殴事件的分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顾翔;;从网络舆情看网络对政治和文化影响的差异[J];才智;2009年16期
9 李静;;论政府善治视阈下网络舆情研究[J];理论界;2009年09期
10 王琳;汪海燕;吴武忠;张建升;张敬博;孟澍菲;;如何做好涉检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应对工作[J];人民检察;2009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铭;陈俊鑫;;我国网络舆情及管理策略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潘崇霞;;网络舆情演化的阶段分析[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潘庆芳;周萍;;涉路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建议[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大鹏;;加强新形势下检察机关网络舆情体系建设[A];第27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曹俊喜;刘云;徐希源;;电力行业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冉治平;;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几点思考[A];浙江烟草(2012年第3期总第122期)[C];2012年
7 疏学明;郑魁;张辉;袁宏永;;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方式探讨[A];中国突发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优秀成果选编[C];2009年
8 耿骞;刘颖;;网络舆情的形成、传播及监测方法[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9 韩伟;张洪涛;;网络舆情与青少年媒介认知能力构建[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10 曾华艺;;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指标体系探讨[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自贤 通讯员 吴涛;网络舆情助推汉江中院司法为民[N];湖北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王宏杰;注重网络舆情监督 网上网下良性互动[N];检察日报;2010年
3 四川省地税局直属分局 韦一新 胡晓驰;正确应对征纳纠纷引发的网络舆情危机[N];中国税务报;2010年
4 唐莉 记者 郭树仁;梅河口检察院加强涉检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工作[N];北方法制报;2010年
5 记者 卢志坚 通讯员 胡连芳;江苏大丰:征聘百名“网络舆情监督员”[N];检察日报;2009年
6 见习记者 施燕燕;应对网络舆情与三项重点工作息息相关[N];检察日报;2010年
7 记者 吴汉松;提升引导网络舆情能力[N];石狮日报;2010年
8 四川省内江市工商局 吴明显 杨晓彬;建议加强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及引导工作(下)[N];中国工商报;2010年
9 吴明显;内江积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N];中国工商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白真智;探秘网络舆情市场[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强;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适度反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何健;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石新宇;当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曹学艳;突发事件动态网络舆情挖掘与应对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刘泉;基于个体社会属性的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6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伟;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8 陈t熀,
本文编号:1695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1695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