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及现实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9 00:13

  本文选题:德意志意识形态 + 马克思 ; 参考:《陕西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该著作深刻剖析并批判性的吸收了施特劳斯、鲍威尔、费尔巴哈、施蒂纳等青年黑格尔学派代表人物的思想,进而阐明历史唯物主义。该文既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不朽篇章,也蕴涵着诸多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内容。本文应用了文献资料法和文献解读法,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了分析和解读。文章的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研究背景和写作意义。《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16年又是该著作发表150周年,因此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而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主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因此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汲取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是对国内外研究动态的综述。国外主要是针对该著作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影响的误读和不完整性而产生的争议,以及成书作者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国内的研究则解读了文本,针对该书的理论贡献和当代价值进行了相关写作和编辑。最后论述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意识形态的概念和内涵,主要从三个角度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剖析。首先阐述青年黑格尔学派意识形态。施特劳斯重视人的发展,解放人类思想;鲍威尔的意识形态是站在自我意识的角度,来批判黑格尔学派;费尔巴哈被认为是“半截子”唯物主义;施蒂纳分析“人”学时将其归结于“唯一者”思想和“利己”主义。其次是阐述马克思意识形态的概念和内涵。马克思的意识形态主要研究了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当时众多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者对社会的借鉴、批判,以及自身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揭示了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交往到需求,从生产到分工,从生产力最终走向共产主义。最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传入初期,由于是外文文献,难以翻译,所以人们对马克思的认识并不清晰,理解不够深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毛泽东同志“以苏解马”思想的影响,此时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也是片面的、教条的。直到文革期间,马列文学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才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了重要的历史意义。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同志“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思想的号召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学术高度。第三部分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关系、社会存在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人创造了环境;第二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思想教育原则:从客观现实出发、重视探求客观规律、因材施教;第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理服人、比较教育和自我教育。第四部分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首先阐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现实意义:注重客观存在和需求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其次写《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现实意义,从联系实际和探索规律两个角度展开;最后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实意义,从以理服人、比较教育和自我教育三个角度展开。本文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著作文本出发,挖掘其中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合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应用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使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积极引导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吉田宪夫;《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异化论的扬弃和物象化论的奠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王爱方;;人——实践——历史——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解读[J];南方论刊;2008年11期

3 赵德江;胡海波;;意识形态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意识形态的历史考察[J];长白学刊;2008年02期

4 席华娟;;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与交往关系的解读[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8期

5 袁明琴;;读《德意志意识形态》[J];群文天地;2011年18期

6 聂锦芳;;重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价值[J];学习与探索;2012年04期

7 张丽;;透过实践看自然与历史——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J];中共铜仁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8 张丽;;透过实践看自然与历史——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03期

9 张丽;;透过实践看自然与历史——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J];理论建设;2012年04期

10 程芳;;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思想的认识[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文森;;《德意志意识形态》与人的全面发展[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贾东海;;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史上闪光的经典——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60周年[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薛秀军;;分工与“个人”的全面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语境中的考察[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4 曾凡跃;;论《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的个体思想及其独特视角[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贾东海;;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史上闪光的经典——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60周年[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6 孙云龙;;《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Leben概念中译名评议[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7 熊进;;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共产主义概念——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相关论述的比较来看[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马天俊;;马克思世界观的二元性——读《资本论》[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思孝;;回到马克思——马列文论学习札记[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纵横;中日学者对话《德意志意识形态》[N];光明日报;2010年

2 孙达 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学员;《德意志意识形态》基本原理的当代意义[N];学习时报;2010年

3 北京大学 聂锦芳;唯物史观并未止步于《德意志意识形态》[N];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特约记者 蔺庆春;《德意志意识形态》电子版“第一编辑稿”公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聂锦芳;《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文本学研究的视野内[N];光明日报;2006年

6 本版编辑 魏小萍 聂锦芳 韩立新;聚焦《德意志意识形态》[N];光明日报;2006年

7 韩立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辑问题[N];光明日报;2007年

8 ;一种新历史观的诞生[N];东方早报;2012年

9 李春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在历史迷雾中探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张立波;“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邓伯军;《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中国研究史[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孙云龙;“生活”的发现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倩;《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2 胥永惠;《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16年

3 韩芳;《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4 桑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发展思想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7年

5 高婷婷;《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及现实意义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7年

6 粟虎;《德意志意识形态》权利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西南大学;2010年

7 王玉;《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的出场路径[D];河南大学;2010年

8 张芳;《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伦理思想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晓s,

本文编号:1770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1770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8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