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成因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5 20:11

  本文关键词: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成因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大学》 2010年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成因及对策研究

杜桥省  

【摘要】: 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之中,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分化、重组、螺旋上升的历史运动,是整个社会由僵滞走向变革、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落后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过程,这个转型期要素分化与结构整合之间难免会出现失衡与失调现象,从而使社会资源配置不均,大量社会矛盾和非稳定因素出现,导致人民内部矛盾凸显,使得人民矛盾的外在表象——群体性事件屡有发生。 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发生和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成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央特别是地方各级政府如果不能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必然直接影响政治生活的稳定,干扰社会生活的发展,以致影响到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全局。县(区)级政府作为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基层组织,是群体性事件的最直接面对者,“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80%来自基层”。因此,提高县(区)级政府治理能力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能力,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应对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试图从县(区)级政府的视角研究当前的群体性事件的特点、规律以及应对之策。 本文共有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章导言,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研究问题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主要的理论和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二章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分析,主要包含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和理解问题,有群体性事件的性质、特点以及社会效应等问题,为政府掌握群体性事件做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第三章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运用“价值叠加”理论、社会冲突理论和社会崩溃理论,分别从诱发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根源、政府治理根源、法制根源和机制根源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是根本上正确把握群体性事件有效治理的总体对策思路的基础。第四章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研究,是本论文的主体。在成因分析的此基础上,运用危机管理理论、资源动员理论和政治参与等社会运动理论,笔者从规范政府行为、维护司法公正形象、改善利益诉求渠道、重视媒体舆论引导和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五个方面得到一个基层政府在处置和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建议,希冀有效地预防和遏制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为社会稳定和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66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导言9-18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10
  • 1.2 研究问题的界定10-11
  • 1.2.1 社会转型期10-11
  • 1.2.2 群体性事件概念的界定11
  • 1.3 当前研究现状11-14
  • 1.3.1 国外研究综述11-12
  • 1.3.2 国内研究综述12-14
  • 1.4 论文的理论基础14-16
  • 1.4.1 社会冲突理论14-15
  • 1.4.2 价值累加理论15
  • 1.4.3 政治参与理论15-16
  • 1.5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16-18
  • 1.5.1 论文的研究思路16
  • 1.5.2 论文的研究方法16-18
  • 第二章 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分析18-27
  • 2.1 群体性事件的性质18-21
  • 2.1.1 群体性事件的组织化程度18-19
  • 2.1.2 群体性事件的合法性与合理性19-20
  • 2.1.3 群体性事件的政治性属性20-21
  • 2.2 群体性事件的一般特点21-23
  • 2.2.1 利益诉求主导21-22
  • 2.2.2 诱发因素多样22
  • 2.2.3 参与主体多元22
  • 2.2.4 蔓延发展迅速22-23
  • 2.2.5 处置化解艰难23
  • 2.3 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效应23-27
  • 2.3.1 消极效应23-25
  • 2.3.2 积极效应25-27
  • 第三章 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27-34
  • 3.1 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是诱发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根源27-29
  • 3.2 政府行为的不规范是诱发群体性事件的政府治理根源29-32
  • 3.2.1 行政立法行为不规范引发的社会矛盾29
  • 3.2.2 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行为不规范引发的社会矛盾29-30
  • 3.2.3 行政决策行为不规范引发的社会矛盾30
  • 3.2.4 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引发的社会矛盾30-31
  • 3.2.5 公务员能力与素质不高引发的社会矛盾31-32
  • 3.3 法制建设滞后和司法不公是诱发群体性事件的法制根源32-33
  • 3.4 政府治理的反馈渠道不畅、民众诉求机制不健全是诱发群体性事件的体制根源33-34
  • 第四章 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研究34-51
  • 4.1 规范政府行为34-38
  • 4.1.1 统筹兼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把防范与化解社会矛盾置于重要位置34
  • 4.1.2 倡导服务意识,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34-35
  • 4.1.3 加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建立化解社会矛盾的长效机制35-36
  • 4.1.4 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规范行政行为,防止因执法引发的社会矛盾36
  • 4.1.5 扩大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36-37
  • 4.1.6 建立社会合作机制,构建社会矛盾治理的社会管理体系37-38
  • 4.1.7 转变政府管理方式与行为,建设责任政府、效能政府38
  • 4.2 维护司法公正形象38-41
  • 4.2.1 强化司法监督39
  • 4.2.2 改革司法体制39-40
  • 4.2.3 实行综合治理40-41
  • 4.3 改善利益诉求渠道41-43
  • 4.3.1 县级政府部门要认识到群众信访的积极作用41-42
  • 4.3.2 信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42-43
  • 4.4 重视媒体舆论引导43-47
  • 4.4.1 县(区)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舆论引导的重要性43-45
  • 4.4.2 加强舆论引导的措施45-47
  • 4.5 完善应急处置机制47-51
  • 4.5.1 建立社会危机预警体系,把可以预见的问题化解在第一时间47-48
  • 4.5.2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应急决策机制,把出现的问题科学合理有效的解决48-49
  • 4.5.3 建立善后处理机制,彻底化解消除矛盾根源49-51
  •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56-57
  • 致谢57-58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梅;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群体性事件的法社会学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周永坤,童星,李忠信;关于世纪初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问题的讨论[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3 薛澜;张杨;;构建和谐社会机制治理群体性事件[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刘祖云;社会转型: 一种特定的社会发展过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5 万川;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张兆端;国外境外关于集群行为和群体性事件之研究[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7 杨瑞清;余达宏;;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8 袁辛奋,胡子林;浅析突发事件的特征、分类及意义[J];科技与管理;2005年02期

    9 王来华;陈月生;;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特征和类型[J];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05期

    10 张建勇;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产生原因及有效防范[J];兰州学刊;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朱翊;李汝雯;刘晓东;柳棽;;GIS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系统中的定位与信息发布应用[A];中国测绘学会九届三次理事会暨2007年“信息化测绘论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唐强奎;;论政治整合与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4 徐阳光;;论财政转移支付法与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理念之实现[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飞;;民企“原罪”问题的刑法学辨正[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周芳苓;;从和谐发展视角探讨我省城市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关系问题[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彭红艳;刘伦文;;国家与乡村关系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8 刘爱东;王慧;周亮;;制度伦理视角下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包世琦;;制度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晓律;;正确总结国际共运的历史教训[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东北地区城市就业能力的地域结构与区域调控措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杨勇;哲学视野中国家与个人的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石宝军;电子文献研究[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1年

    5 王映松;社会财政理论与我国财政改革[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6 田秋生;中国通货紧缩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7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李周;法国共产党的“新共产主义”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姚植传;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勇华;简易程序论[D];湘潭大学;2002年

    2 晏莉;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地区农民收入变动分析及增收政策建议[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卫静;司法独立论[D];河北大学;2005年

    4 王春颖;日本与韩国社会转型期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陆嘉;我国城市突发事件下银行业资金动员的供求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6 王永风;论我国司法公正的实现[D];内蒙古大学;2004年

    7 彭鹏;论社会正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胡浩;《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乔梁;中国农村个体经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付阳;司法公正与舆论监督[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铁力;战略机遇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征及应对措施[J];公安研究;2004年06期

    2 王雁;刘红亮;;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社会公平——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群体性事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许克祥;;基于委托代理的公共权力治理分析[J];长江论坛;2006年03期

    4 陈晋胜;对群体性事件的换位思考[J];公安研究;2001年07期

    5 吴志成;西方治理理论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4年06期

    6 董中保;西方治理理论对当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刘炳君;农村群体性事件成因的法社会学求证[J];政法论丛;2005年04期

    8 宋光兴,邹平;多属性群决策中决策者权重的确定方法[J];系统工程;2001年04期

    9 季赛,沈星,沈超;基于粗糙集的CBR检索在天气预测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年11期

    10 汤文宇;李玲娟;;CBR方法中的案例表示和案例库的构造[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楚文凯;社会转型期预防腐败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宋善文;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周志钧;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要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蒋传光;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模式的历史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刘华安;当代中国政治稳定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彭学君;大学生群体危机生成演化机理与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芸;当代中国社团监督及其发展路径[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金乐;从宰制走向和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小永;传统与理性[D];郑州大学;2006年

    4 徐勇;基于CBR的工程机械快速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5 王旭磊;基于CBR的电子商务网站智能设计系统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6 刘亚娟;基于CBR(Case-based Reasoning)的教学案例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陶铁军;基于案例推理技术在泵站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豆增发;基于可拓规则和案例推理的混合专家系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翟颖娜;基于CBR和知识门户的陕西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10 韩仁均;基于案例推理的航天发射应急空间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郅强,麻宝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探讨[J];长白学刊;2004年02期

    2 李路路,李汉林;单位组织中的资源获取与行动方式[J];东南学术;2000年02期

    3 钮松元;弱势群体对社会稳定的影响[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王彩元;中外群体性治安事件之比较[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李一平;防范和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对策思考[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3期

    6 边燕杰,约翰·罗根,卢汉龙,潘允康,关颖;“单位制”与住房商品化[J];社会学研究;1996年01期

    7 李汉林,李路路;单位成员的满意度和相对剥夺感——单位组织中依赖结构的主观层面[J];社会学研究;2000年02期

    8 李铒金;车间政治与下岗名单的确定——以东北的两家国有工厂为例[J];社会学研究;2003年06期

    9 于建嵘;当前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J];社会学研究;2004年02期

    10 赵鼎新;西方社会运动与革命理论发展之述评——站在中国的角度思考[J];社会学研究;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森林;张如恩;;把握关键 化解群体事件[J];求实;2010年S1期

    2 张百杰;;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对策[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张百杰;;群体性事件的法学考察[J];理论界;2010年10期

    4 张春义 ,周国梁;山东省公安机关集中开展处置群体性事件专题研讨培训[J];公安教育;2001年12期

    5 林金荣;争取把更多的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天台县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实践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6 叶国兵;;用和谐理念指导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J];公安教育;2008年04期

    7 廖海青;;如何面对“群体性事件”?[J];南风窗;2009年05期

    8 王鲁军;张闻一;;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J];政工研究动态;2009年11期

    9 王锡锌;;从“管理”走向“参与”的转变[J];人民论坛;2009年16期

    10 燕继荣;;诊断群体性事件的三种理论依据[J];人民论坛;2009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力;曹振飞;;结构箱中的情绪共振——治安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发展及其治理的实现途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3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周甲文;;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罗恩源;丁胜;;群体性事件中的民生性问题思考:以贵阳市为例——基于社会变迁理论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朱华东;张慧玲;;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9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詹祖良;;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反思詹祖良[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N];贵阳日报;2009年

    2 陕西省白河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 阮家军;[N];西部法制报;2010年

    3 吉林省公安厅厅长 陈占旭;[N];人民公安报;2001年

    4 倪晓;[N];法制日报;2007年

    5 信阳市公安局党委委员 张传明;[N];今日信息报;2007年

    6 洪茂琼;[N];巢湖日报;2007年

    7 董倍宏;[N];陇南日报;2008年

    8 陈立雄;[N];广西日报;2008年

    9 王德聪;[N];毕节日报;2008年

    10 江玲玲 月航 李超;[N];常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赐江;基于不满宣泄的集群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纯平;新世纪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王洁;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曾润喜;我国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防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余丽丽;社会转型与媒介的社会控制[D];复旦大学;2003年

    8 纪建文;知情权论[D];山东大学;2005年

    9 周宗伟;“高尚”与“卑贱”的距离[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沈大明;《大清律例》与清代的社会控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桥省;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赖少彬;公安机关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策略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建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奇歆;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马国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刘志杰;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钟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报道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骆毅;新世纪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黄杜;博弈论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吕嘉琳;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分析及路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成因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4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14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9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