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

发布时间:2020-11-07 17:49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推进,互联网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方面,信息的获得方式变得迅捷,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与传统的信息收集方式不同,大数据把非结构性数据纳入到其庞大的数据库中,结合其他数据,综合识别出指向特定个人的数据。大数据技术下,信息的流动性更快更集中,传播范围广。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信息的商业价值备受瞩目,但值得关注的是侵害个人信息的风险也会加大,对信息安全发起了挑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依法治国”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为了在不强制限制大数据技术发展的条件下,解决法律在这一方面规定的不足,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确保大数据技术下社会安全有序的运行,我国已经开始针对大数据下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进行立法。伴随大数据而来的是信息之间的高联动性,这就要求刑法在规制信息安全犯罪方面不能只局限在法学领域,而将与其密切相关的计算机领域、互联网技术领域等多个领域割裂在外。必须将各个领域涉及到的众多学科知识联系起来,用发展的、科学的思维对大数据技术下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进行研究。从大数据的概念入手,系统的对大数据进行了解,在总结大数据下个人信息特点的基础上,对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和刑法保护的必要性做出解释,并进一步分析我国刑法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制,借鉴外国法律的相关立法经验,以期能更好的完善我国刑法关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体系。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对大数据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大数据的特点,发掘大数据与个人信息的联系。第二部分是个人信息和个人信息权。在对个人信息相关概念进行区别的基础上,依据其特点,分析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和刑法语境下的特征,对个人信息的范围进行确定,结合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的特点和发生原因,明确个人信息需要刑法加强保护的必要性。第三部分是我国现阶段关于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法律规定和不足。在梳理我国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现有法律后,结合社会实际发展状况,找出现阶段刑法保护的不足之处。第四部分是外国法律对保护个人信息的规定。通过对不同法系国家和地区关于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分析,总结经验进行学习和借鉴。第五部分是在前四部分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刑法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提出几点建议。
【学位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D924.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归纳研究法
        1.4.3 类比研究法
    1.5 创新点
2 大数据时代与个人信息保护
    2.1 大数据的概念及特点
        2.1.1 大数据的概念
        2.1.2 大数据的特点
    2.2 个人信息和个人信息权
        2.2.1 个人信息的概念与特点
        2.2.2 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
        2.2.3 公民个人信息在刑法中的表现
    2.3 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必要性
        2.3.1 大数据带来的技术变革和安全威胁的必要性
        2.3.2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造成的严重社会危害性要求
        2.3.3 刑法维护社会功能的要求
    2.4 大数据背景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特点和发生原因
        2.4.1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特点
        2.4.2 大数据背景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发生原因
3 我国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3.1 现阶段我国刑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3.2 我国刑法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3.2.1 个人信息定义不明确
        3.2.2 缺乏前置性规定
        3.2.3 行为方式规定不全面
        3.2.4 刑罚力度较低
4 国外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规定及借鉴
    4.1 部分国家和地区关于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规定
        4.1.1 大陆法系国家关于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4.1.2 英美法系国家关于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4.1.3 欧盟关于个人信息的保护
    4.2 对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借鉴启示
        4.2.1 多元化立法模式的启示
        4.2.2 完善客观行为的方式
        4.2.3 合理划分个人信息的类别
        4.2.4 救济模式包括自诉
5 完善我国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建议
    5.1 完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和刑罚设置
        5.1.1 明确个人信息的范围和界限
        5.1.2 增加个人信息犯罪的行为方式
        5.1.3 扩大罚金刑的适用
    5.2 健全个人信息刑法保护与其他部门法之间的有效衔接
        5.2.1 明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前置性规定
        5.2.2 增加被遗忘权在个人信息刑法保护中的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祖帅;;中国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2 杨燮蛟;张怡静;;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刑法保护新探——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3 杨溯;;浅析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问题[J];商;2016年12期

4 刘世红;;大数据时代下刑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J];商;2016年24期

5 梁恒;;风险·规制·完善:刑法视域下的个人信息保护[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王启欣;向慧;;论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信息的刑法保护[J];广西社会科学;2017年02期

7 马改然;;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网络空间安全;2020年03期

8 王琦;;个人信息刑法保护探索[J];法制与社会;2020年04期

9 于志刚;;中国网络犯罪的代际演变、刑法样本与理论贡献[J];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05期

10 杨宇宇;;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J];法制博览;201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苌弘;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2 高永明;刑法修正案修正规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朱德才;刑法理性构造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盛宏文;刑法修正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5 申纯;刑法保护机能的扩张与限制[D];武汉大学;2014年

6 张飞飞;论刑法的公众认同[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7 李琳;“风险刑法”的反思与批判[D];东南大学;2016年

8 王拓;风险刑法理论的现代展开[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林培晓;风险刑法基本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10 牛锋;民刑法关联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河北经贸大学;2020年

2 王晨晨;完善我国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3 童园园;大数据时代下刑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4 王颖;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黑龙江大学;2016年

5 段晓妮;个人信息刑法保护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郭云云;论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黑龙江大学;2014年

7 郭悦;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9年

8 张燕龙;人肉搜索的刑法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冯文达;论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重庆大学;2015年

10 于美淇;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4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874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f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