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语文“研讨与练习”板块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4 01:42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传统的“智力一元化”认知,西方许多国家将其视为教育改革的主流指导理念。“多元智能”理论从其提出就通过各种途径传入中国,其强调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注重人的个性发展,与中国教育改革政策高度一致性。“多元智能”理论有效的开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旨在每一位学生都能发展成为具有独特性的完整的人,其与现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语文学科任务定位的“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高度契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任务,亟待解决。“多元智能”理论具有多元化和智能化的特性,笔者研究发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研讨与练习”的题型也是多元化和智能化的,两者有契合之处。因此,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研讨与练习”板块中是有可行性的,不仅巩固了“研讨与练习”板块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地位,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具有实践意义,还为当今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供一条切实可操作路径。因此,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研讨与练习”...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教材阐明
一 “多元智能”理论相关解读
(一)“多元智能”简介
(二)“多元智能”理论中国化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可融合性
二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语文“研讨与练习”板块应用调查分析
(一)调查内容设计
1 学生问卷
2 教师访谈
(二)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
1 学生问卷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2 教师访谈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三 高中语文“研讨与练习”板块之“多元智能”理论分布概况
(一)“研讨与练习”板块之“多元智能”理论分类
(二)“研讨与练习”板块之“多元智能”理论亚智能分析
(三)“研讨与练习”板块之“多元智能”理论亚智能分类统计
(四)“研讨与练习”板块之“多元智能”理论亚智能统计分析
1 不同册教材里“研讨与练习”中“多元智能”分布情况
2 不同课文体裁“研讨与练习”中“多元智能”分布情况
四 “多元智能”理论在“研讨与练习”教学板块应用中的实施策略
(一)准确把握教材,优化教学设计
1 关注教材多元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运用多种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师教学多样化,学生学习多元化
1 教师理透“研讨与练习”,融入教学过程
2 教师合理利用“研讨与练习”,完善课堂教学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研讨与练习”,实现学生自身多元化发展
(三)学生考评多元化
1 定期考评,实现日常化考核
2 多元评估,实现多元化评价
五 “多元智能”理论结合“研讨与练习”板块进行教案设计
(一)课前导学案设计
(二)课堂教学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2896810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教材阐明
一 “多元智能”理论相关解读
(一)“多元智能”简介
(二)“多元智能”理论中国化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可融合性
二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语文“研讨与练习”板块应用调查分析
(一)调查内容设计
1 学生问卷
2 教师访谈
(二)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
1 学生问卷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2 教师访谈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三 高中语文“研讨与练习”板块之“多元智能”理论分布概况
(一)“研讨与练习”板块之“多元智能”理论分类
(二)“研讨与练习”板块之“多元智能”理论亚智能分析
(三)“研讨与练习”板块之“多元智能”理论亚智能分类统计
(四)“研讨与练习”板块之“多元智能”理论亚智能统计分析
1 不同册教材里“研讨与练习”中“多元智能”分布情况
2 不同课文体裁“研讨与练习”中“多元智能”分布情况
四 “多元智能”理论在“研讨与练习”教学板块应用中的实施策略
(一)准确把握教材,优化教学设计
1 关注教材多元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运用多种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师教学多样化,学生学习多元化
1 教师理透“研讨与练习”,融入教学过程
2 教师合理利用“研讨与练习”,完善课堂教学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研讨与练习”,实现学生自身多元化发展
(三)学生考评多元化
1 定期考评,实现日常化考核
2 多元评估,实现多元化评价
五 “多元智能”理论结合“研讨与练习”板块进行教案设计
(一)课前导学案设计
(二)课堂教学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2896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896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