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基于问题的混合式学习在高中化学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5 09:2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填鸭式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已经不能再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PBL应运而生。PBL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但是现有的PBL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以此为出发点,将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混合式学习进行整合,构建基于问题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将混合式学习与传统基于问题的学习的优势有机结合。本研究共六章。第一章是绪论,指出了本研究提出的背景,在研读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后,对当前PBL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重点、研究成果以及我国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接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本文的研究意义进行概括,同时指出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是相关概述与理论基础,本文对基于问题的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的概念、特点等进行了界定,对建构主义、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与合作学习理论进行阐释,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指明研究方向,并从理论上解析二者结合的可行性和优势。第三章是基于问题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建构,首先阐明该模式建构所遵循的原则,以黄荣怀教授的“三阶段”混合式学习模式为蓝本,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与新课标要求,建构出基于问题的混合式学习...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问题的混合式学习在高中化学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混合式学习学术关注度

设计模型,问题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83.2.2学习过程设计学习过程设计是整个基于问题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核心,直接影响着最后实施效果的优劣。学习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本研究中的学习过程设计包括问题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3.2.2.1问题设计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中,问题的产生或选择是PBL课程设计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问题是PBL的核心,它们是内容和知识的组织者、学习环境的情境化者、思考推理的刺激者和学习的激励者。毫无疑问,问题的设计对PBL课程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对于老师来说,课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和学生原有知识水平设计出教学问题。但是尤其要注意设计的问题难度如果不合理,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那么学生面对棘手的问题无从下手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WoeiHung设计出的3C3R问题设计模型为教学设计者和教育者针对所有水平的学习者设计有效的PBL问题的系统方法提供指导。3C3R问题设计模型从增强了PBL的特性并减轻了先前在PBL研究中发现的实施问题。3C3R模型包含两类组件:核心组件和处理组件。如图3-2所示,核心组件包括内容(Content)、情境(Context)和连接(Connection),用于学科中的内容和概念学习。而处理组包括研究(Researching)、推理(Reasoning)和反思(Reflecting),支持认知过程的发展。处理组件用于通过支持学习者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自我指导的学习的认知过程来促进PBL的专注和有意义的参与。这些组件是问题的各个方面,在问题设计的每个步骤中都需要考虑。设计良好的PBL问题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图3-23C3R问题设计模型

过程图,班级,过程,学习活动


基于问题的混合式学习在高中化学的应用与实践—以元素化合物为例293.2.2.2教学活动设计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学习又是由许多学习活动组织起来的,学习活动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学习活动设计主要包括“线上”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线下”学习活动的设计两个部分。(1)“线上”学习活动在学习开始前,教师应当组建一个班级QQ群,在QQ群里可以发通知给学生,师生之间也能够沟通。学生分好小组后,每个小组也应创建自己的QQ群,以便于小组成员间及时交流进展,报告学习情况,从而提高小组成员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按时完成本课程的任务。班级QQ群的构建的具体过程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图3-3班级QQ群的构建的具体过程线上学习活动是指教师在班级QQ群上发布相关学习任务单,在蓝墨云班课app上传学习所需的各种资源,比如课件、微视频、网络链接等,学习者根据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单在教学平台上自主观看视频、搜寻资料、与小组成员在线协作,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若有疑问或者遇到障碍时,可通过班级QQ群向教师与学生求助。与传统教学相比,在基于问题的混合式学习的“线上”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发布学习任务,进行线上答疑,并根据学生任务单的完成情况诊断学生的盲点,更像是引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学生则是化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2)“线下学习活动”线下活动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习任务单上的完成情况作出点评,教师进行讲解和学习小组进行展示。在整个基于问题的混合式学习的过程中,面对面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及其实证研究[J]. 杜世纯,傅泽田.  中国电化教育. 2016(12)
[2]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 李逢庆.  现代教育技术. 2016(09)
[3]基于慕课的网络互联课程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 卢川英.  软件工程. 2016(01)
[4]论混合式教学的多元智能及人本主义理论基础[J]. 孙洁.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3(08)
[5]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 袁磊,陈晓慧,张艳丽.  中国电化教育. 2012(07)
[6]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 黄荣怀,马丁,郑兰琴,张海森.  电化教育研究. 2009(01)
[7]基于Moodle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J]. 孔维宏,高瑞利.  中国电化教育. 2008(02)
[8]远程教育中的混和学习[J]. 祝智庭,孟琦.  中国远程教育. 2003(19)
[9]国外网络教育的评价标准[J]. 余胜泉.  中国远程教育. 2003(08)
[10]问题式学习:一条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思路[J]. 刘儒德.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05)

硕士论文
[1]互动媒体支持下的PBL课堂教学研究[D]. 朱家华.华中师范大学 2015
[2]PBL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陈丹.福建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899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899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5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