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初中地理课程“家国情怀”渗透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0 13:24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强调“学科育人”的重要性,为此在初中地理课程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是必须的,责无旁贷的。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咨询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根据当前初中地理“家国情怀”渗透教育现状,致力探索初中地理课程“家国情怀”渗透教育过程机制,并给出合理的“家国情怀”渗透教育对策及实践范例。在理论建设方面,本文从定义的范畴出发,回顾“家国情怀”内涵历史,以现今“家国情怀”字词解释为依据,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实际,完成初中地理课程“家国情怀”的概念界定;从纷繁复杂的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中,梳理出初中地理课程“家国情怀”教育的理论基础,并尝试探索出初中地理课程“家国情怀”渗透教育过程机制,即个体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统一提升过程。在实践研究方面,本文根据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一线初中地理教师访谈调查与初三毕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摸清目前初中地理课程“家国情怀”渗透教育现状,针对暴露出来的教师对“家国情怀”渗透关注度不高、“家国情怀”概念比较模糊、渗透教育研究不深、“家国情怀”教育渗透点零散、积累的案例素材较少、学生乡土乡情认知不足、学生“家国情怀”...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初中地理课程“家国情怀”渗透教育研究19从图3-2-6可以看出,学生个体对祖国需要的地方工作、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崇传承、立志攻克科技难关、回家乡工作(包括积极回家乡40.14%和有合适工作回家乡工作36.8%,共达76.94%)答题百分比都在70%以上,再次说明学生“报国之心、之志,建乡之心、之情”很浓很强烈,拳拳爱国心、炙热爱乡情扑面而来,但在人生全面规划、积极公益、制止乱倒表现还不尽如人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对“家国情怀”观念范畴有灌输植入之痕迹,而非经过多次共鸣、移情而真正内化形成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初中地理课程“家国情怀”渗透教育现状还需要加强,要真正关注学生个体内心的需要及体验过程,架设对学生个体有意义的情境,使其真正的“家国情怀”付诸实践之行动力。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综合起来看,笔者认为作为初三毕业生,“家国情怀”意识很强、很正面,是非观念辨别很到位,学生深爱自己的家乡、祖国,有积极的建设家乡、报效祖国之心、之志,但“家国情怀”认知还不太到位,有些认知比较模糊,“家国情怀”所蕴含的使命担当力不强,“家国情怀”付诸实践能力较弱,缺乏深入性和持久稳定性。这些与教师访谈结果也较为匹配,正如前面所谈到的,访谈教师都认为“家国情怀”教育非常重要,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体现,学生同样认为如此,但教师缺乏系统的计划、系统的教研,故初中地理“家国情怀”渗透教育还是比较零散的,灌输植入较多,未真正思考如何将其在内化于学生之心过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J]. 史万武.  名师在线. 2019(21)
[2]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地理课外活动的探讨[J]. 王小悦.  学周刊. 2019(11)
[3]指向培养“家国情怀”的初中地理主题作业设计[J]. 顾柳敏.  地理教学. 2019(05)
[4]利用民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J]. 王荣.  教书育人. 2018(23)
[5]学“地”明理 树立人地协调观——中学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概述[J]. 上海市中学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研究课题组,裘腋成.  现代教学. 2013(Z2)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哲学底蕴[J]. 吴宏伟.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6(02)

硕士论文
[1]基于初中生“家国情怀”培养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 谢梅.福建师范大学 2018
[2]初中地理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现状与实施策略研究[D]. 文珊.福建师范大学 2018
[3]地理课程“家国情怀”培养研究[D]. 陈杰.福建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2908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908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1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