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及其提升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8 22:4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中,“引领力”是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全新表述。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这一要求,并将其上升为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重大战略任务。新的历史条件下,互联网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建设造成更多挑战,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有效提升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成为新时代背景下重要且紧迫的时代课题。而当前,作为一个新的学术命题,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科学内涵、内容结构、内在特征,生成逻辑理路等基础理论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此同时,新的时代际遇下,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客观现状如何有待进一步深入考察;如何协同各方要素有效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也有待探究。基于这样的问题意识,本文遵循“理论探讨——动力探究——问题把握——问题解决”的逻辑主线展开研究。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由党对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解释力、网络新闻舆论的传播引导力与网...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测评指标体系示意图??
前景充满自信(图5)。??图2:我国网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知情况图3:我国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情况??您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您能否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份値現的具沐内容???士S?大无膚i編■繼??图4:我国网民共产主义信仰情况?图5:我国网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可情况??患认为未来共产王义鹺头现吆??您,对中囯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可情況????篱定能*太锻率能*大槪窆不能*祷窀不能*不关心,和我无关??媒认可毅不"U可??_?_??引领内容认知不均衡。从排序题(图6)的调查数据中可明显发现,在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几大理论体系当中,广大网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知程度最高,其后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认知程度也较高;其他,??则如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知程度则相对较低。近两年,在全??国大范围内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环境氛围下,当前互??联网主要用户对这一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熟悉了解程度是排在第一位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毛泽东思想作为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在当前依然保持着较大网络传播力度,??62??
相承,前一阶段的理论成果是后一阶段成果的基石和养分。这种明显的??认知不平衡,会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系统性与科学性。此外,相较??于超过七成的网民积极关注党和国家时政大事,有近半成(48.?66%)的网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网络管理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不知情、不关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我国网民网络法治意识的淡??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作为测评指标体系中居于第6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组成,成为当前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图8)。??图6:我国网民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成果熟悉度差异情况示意??根据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熟悉程度从熟悉到不??熟悉排序,您的结果是??45.00%??40.00%?\??議??0.00%??第1位?第2位?第3位?第4位?第S位?第6位??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条东思想??邵小平理论?“三个代亵”簠要思想??科字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持芭社会主义思想??图7:我国网民重大政治事件网络报道关注情况?图8:我国网民网络管理法规关注情况??您1否关注过如党的十九大、2019年全国两会等党?您是否知it《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和国冢政治辜件的网络报這??联阔新阗信息锻务赞理规定》等网络管理法规的綴????布与实施????知遒*不知道??*车南关注??■较为关1??士?,?1等??(二)引领方式维度:手段多样但缺乏深度吸引??根据调查显示,问题(图9)?“您认为当前网络上党和国家的理论精神宣传??6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的三重维度[J]. 郑嘉禹,粟迎春. 理论导刊. 2019(12)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生成的动力机制[J]. 郑敬斌,刘敏.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3]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境遇与应对策略[J]. 侯天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07)
[4]校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研究的着力点[J]. 史献芝,杨玉强. 探索. 2019(04)
[5]切实提升网络空间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J]. 段海超,蒲清平. 中国高等教育. 2019(11)
[6]论意识形态话语的精神实质、运作机制和语言功能[J]. 史英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7]2018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J]. 唐胜宏,高春梅,张旭. 新闻与写作. 2019(05)
[8]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J]. 卢黎歌,李英豪. 学术论坛. 2018(06)
[9]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协同治理机制建构研究[J]. 林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10]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提升[J]. 江家城,寇清杰. 理论导刊. 2019(03)
博士论文
[1]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研究[D]. 包天强.华东师范大学 2019
[2]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机制研究[D]. 赵颂平.浙江大学 2018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 任福义.北京交通大学 2018
[4]当代中国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研究[D]. 赵炜.中共中央党校 2018
[5]中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研究[D]. 苗国厚.电子科技大学 2017
[6]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跨场域综合舆论研究[D]. 乔睿.上海交通大学 2017
[7]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D]. 高建华.南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24728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网络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测评指标体系示意图??
前景充满自信(图5)。??图2:我国网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知情况图3:我国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情况??您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您能否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份値現的具沐内容???士S?大无膚i編■繼??图4:我国网民共产主义信仰情况?图5:我国网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可情况??患认为未来共产王义鹺头现吆??您,对中囯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可情況????篱定能*太锻率能*大槪窆不能*祷窀不能*不关心,和我无关??媒认可毅不"U可??_?_??引领内容认知不均衡。从排序题(图6)的调查数据中可明显发现,在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几大理论体系当中,广大网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知程度最高,其后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认知程度也较高;其他,??则如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知程度则相对较低。近两年,在全??国大范围内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环境氛围下,当前互??联网主要用户对这一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熟悉了解程度是排在第一位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毛泽东思想作为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在当前依然保持着较大网络传播力度,??62??
相承,前一阶段的理论成果是后一阶段成果的基石和养分。这种明显的??认知不平衡,会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系统性与科学性。此外,相较??于超过七成的网民积极关注党和国家时政大事,有近半成(48.?66%)的网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网络管理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不知情、不关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我国网民网络法治意识的淡??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作为测评指标体系中居于第6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组成,成为当前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图8)。??图6:我国网民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成果熟悉度差异情况示意??根据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熟悉程度从熟悉到不??熟悉排序,您的结果是??45.00%??40.00%?\??議??0.00%??第1位?第2位?第3位?第4位?第S位?第6位??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条东思想??邵小平理论?“三个代亵”簠要思想??科字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持芭社会主义思想??图7:我国网民重大政治事件网络报道关注情况?图8:我国网民网络管理法规关注情况??您1否关注过如党的十九大、2019年全国两会等党?您是否知it《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和国冢政治辜件的网络报這??联阔新阗信息锻务赞理规定》等网络管理法规的綴????布与实施????知遒*不知道??*车南关注??■较为关1??士?,?1等??(二)引领方式维度:手段多样但缺乏深度吸引??根据调查显示,问题(图9)?“您认为当前网络上党和国家的理论精神宣传??6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的三重维度[J]. 郑嘉禹,粟迎春. 理论导刊. 2019(12)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生成的动力机制[J]. 郑敬斌,刘敏.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3]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境遇与应对策略[J]. 侯天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07)
[4]校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研究的着力点[J]. 史献芝,杨玉强. 探索. 2019(04)
[5]切实提升网络空间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J]. 段海超,蒲清平. 中国高等教育. 2019(11)
[6]论意识形态话语的精神实质、运作机制和语言功能[J]. 史英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7]2018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J]. 唐胜宏,高春梅,张旭. 新闻与写作. 2019(05)
[8]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J]. 卢黎歌,李英豪. 学术论坛. 2018(06)
[9]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协同治理机制建构研究[J]. 林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10]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提升[J]. 江家城,寇清杰. 理论导刊. 2019(03)
博士论文
[1]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研究[D]. 包天强.华东师范大学 2019
[2]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机制研究[D]. 赵颂平.浙江大学 2018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 任福义.北京交通大学 2018
[4]当代中国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研究[D]. 赵炜.中共中央党校 2018
[5]中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研究[D]. 苗国厚.电子科技大学 2017
[6]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跨场域综合舆论研究[D]. 乔睿.上海交通大学 2017
[7]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D]. 高建华.南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24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924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