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福建俞家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2 07:57
  福建俞家棍是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省传统棍术代表之一,是见证福建抗倭历史的遗存。本文主要采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历时三年,多次深入泉州市、浦城县、丰州镇及水头镇,对传承人苏德来、陈初升、吕良苗、姜培庆等人进行访谈,亲身学习和感受福建俞家棍。对福建俞家棍传承、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记叙福建各地的俞家棍的棍法与特点。本研究作为第一篇对福建俞家棍的学术研究,为厘清福建俞家棍的传承、流变、技术动作以及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希望能为福建俞家棍在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如下:(1)福建俞家棍源于俞大猷所写《剑经》,是《剑经》理论的载体,经过明代抗倭战争的“检验”为当代棍术的形成打下基础,是明代棍术回传少林的一段佳话。(2)俞家棍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在福建泉州市、浦城县、丰州镇、水头镇。以红樟制为棍,有丈二长、齐眉长、三尺长三种长度。除《剑经》记载的36种棍法外因器械的长度不同,水头镇俞家长棍更多的融入了枪术的技术动作,而丰州镇俞家短棍融入了刀法等单手动作。福建独特的历史文化及海洋、山地、“狮”等文化对福建俞家棍的技术动作也有着深远影响。(3)通过对福...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福建俞家棍研究


泉州市俞家棍传承脉络

技法,泉州,武术,实战


硕士学位论文13图3-2铁牛入石图3-3仙人捧盘图3-4公鸡啄米图3-5摆搥敲钟3.4.3泉州市洛江区俞家棍特点泉州市洛江区俞家棍常使用长五到六尺长的齐眉棍,棍法彪悍刚健,横可抡、竖可劈、直可刺。动作强调以气催力,在发力时配合呼吸吐纳使力通透一击致命,出棍快速。技法运用全面,总结出俞家棍的技击理论体系归纳为动静、刚柔、虚实、进退等八个方面,实战中能抓住技击要旨,突出俞家棍兼枪带棒的独特技法。突出的实战技法有“八刚十二柔”,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战略指导方针,以“一打一揭”为核心,以“步步前进”为准则,以“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为基本法则,战略讲究顺势借力,后发先至。3.4.4泉州市洛江区俞家棍套路整编研究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在古代武术是军事战争中的一门技术,其核心内容就是攻防技击。武的本意也就是拿着武器去战斗杀伐,是必要的军事技能之一。而武术套路则是有一系列具有攻防技击含义的动作组合为素材,以快慢结合、高低起伏、虚实相间为变化规律整编而成的练习形式。俞家棍作为中华传统武术,又是俞大猷《剑经》下的“产物”,其棍法自成一派,36种棍法可分

技法,泉州,武术,实战


硕士学位论文13图3-2铁牛入石图3-3仙人捧盘图3-4公鸡啄米图3-5摆搥敲钟3.4.3泉州市洛江区俞家棍特点泉州市洛江区俞家棍常使用长五到六尺长的齐眉棍,棍法彪悍刚健,横可抡、竖可劈、直可刺。动作强调以气催力,在发力时配合呼吸吐纳使力通透一击致命,出棍快速。技法运用全面,总结出俞家棍的技击理论体系归纳为动静、刚柔、虚实、进退等八个方面,实战中能抓住技击要旨,突出俞家棍兼枪带棒的独特技法。突出的实战技法有“八刚十二柔”,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战略指导方针,以“一打一揭”为核心,以“步步前进”为准则,以“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为基本法则,战略讲究顺势借力,后发先至。3.4.4泉州市洛江区俞家棍套路整编研究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在古代武术是军事战争中的一门技术,其核心内容就是攻防技击。武的本意也就是拿着武器去战斗杀伐,是必要的军事技能之一。而武术套路则是有一系列具有攻防技击含义的动作组合为素材,以快慢结合、高低起伏、虚实相间为变化规律整编而成的练习形式。俞家棍作为中华传统武术,又是俞大猷《剑经》下的“产物”,其棍法自成一派,36种棍法可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代抗倭战争与福建武术发展[J]. 张银行,郭志禹.  体育学刊. 2017(04)
[2]福建省武术传承的现状分析[J]. 王伯余,郭学松,陈萍.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04)
[3]知识生产:当代武术发展的动力学解构[J]. 何丽红.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6(04)
[4]从体育文化视角思考传统武术文化的流失及对策研究[J]. 董金花.  当代体育科技. 2015(20)
[5]福建南少林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J]. 王伯余.  搏击(武术科学). 2015(05)
[6]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实证研究[J]. 鲁平俊,丁先琼,白晋湘.  体育科学. 2014(11)
[7]福建武术地域文化特征研究[J]. 刘祖辉.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4(02)
[8]耕余所得,习武圭臬——程宗猷《耕余剩技》散论[J]. 杨祥全.  搏击(武术科学). 2013(12)
[9]浅谈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J]. 黄磊.  科技视界. 2013(31)
[10]“大武术观”视域下的中国武术发展路径研究[J]. 王岗,吴松.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09)

博士论文
[1]闽台武术文化研究[D]. 张银行.上海体育学院 2012
[2]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 张国栋.西南大学 2011
[3]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与现代化发展[D]. 杨少雄.福建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闽南民间武术文化研究[D]. 马华明.闽南师范大学 2017
[2]中国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D]. 任宏庆.曲阜师范大学 2014
[3]中国传统武术发展中的师徒传承模式研究[D]. 袁志良.广西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31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931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b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