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伪科学事件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思路

发布时间:2021-01-02 16:10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伪科学事件对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正常秩序等都产生了多重影响,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领域也无法置身事外。虽然伪科学事件具有社会危害性,然而从反面来看,伪科学事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本研究源于对社会与教育关系的思考,旨在探究社会中存在的伪科学事件对学生的影响,力图从理论上论证伪科学事件作为社会中的教育资源所内蕴的教育价值以及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实践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实现伪科学事件教育价值的基本原则和途径。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来探讨以上问题,具体概括如下:第一部分,阐述研究的背景和主要研究问题,对伪科学事件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此外,对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归纳梳理,为研究后续的展开奠定理论基础,也介绍了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第二部分,论述伪科学事件的教育价值。从“教育本体作用是满足学生这一教育主体的发展需要”的视角出发,结合具体的伪科学事件案例,探讨伪科学事件内蕴的“培养学生求真的精神、提升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升华学生的怜悯心和激发学生改造社会的勇气”这四方面教育价值。第三部分,通过深度访谈的方法采访一线教师,试图发现伪科学事...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第二节 伪科学事件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伪科学事件和科学关系的研究
        二、关于伪科学事件和社会生活关系的研究
        三、关于伪科学事件与教育关系的研究
        四、已有研究文献的局限与启示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五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伪科学事件的教育价值
    第一节 培养学生求真的精神
        一、伪科学事件的肇事者提供虚假信息
        二、探究伪科学事件从反面促进学生求真精神的养成
    第二节 提升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
        一、伪科学事件中理性的缺失
        二、探究伪科学事件从反面提升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
    第三节 升华学生的怜悯心
        一、伪科学事件的肇事者缺乏怜悯心
        二、探究伪科学事件从反面升华学生的怜悯心
    第四节 激发学生改造社会的勇气
        一、伪科学事件具有社会危害性
        二、探究伪科学事件从反面激发学生改造社会的勇气
第三章 “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的问题及成因
    第一节 “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的访谈设计与实施
        一、访谈提纲的设计
        二、半开放式访谈问题的具体内容及分析
    第二节 从访谈资料审视“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的问题
        一、教师对伪科学事件辨识模糊
        二、教师对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的探究意向不高
        三、教师缺乏关于将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的设计能力
    第三节 阻碍“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的诸多因素
        一、片面的科学教育观忽视社会中的伪科学事件
        二、学校对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的探索缺乏支持力度
        三、教师对伪科学事件的教育价值认识不全面
第四章 实现伪科学事件教育价值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 合理地选择伪科学事件
        一、选择社会广泛关注的伪科学事件
        二、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伪科学事件
        三、选择已产生连锁反应的伪科学事件
    第二节 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人文关怀的目的性原则
        二、多学科审视的融合性原则
        三、内容选择的层次性原则
        四、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原则
        五、教学评价的包容性原则
    第三节 伪科学事件融入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学校创建伪科学事件资源库
        二、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探究伪科学事件
        三、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探究伪科学事件
        四、编写伪科学事件的教学案例
        五、争取外部环境的支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事件”融入中小学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 杭然,刘德华.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01)
[2]关于《调查生活中的伪科学》的教学设计[J]. 侯钦民.  中国校外教育. 2017(28)
[3]社会事件:学生发展与学校教育关联的新基点[J]. 刘德华,谭祥花.  中国德育. 2017(15)
[4]伪科学VS科学[J]. 张志鹏,劳瑞·铎西.  世界科学. 2017(02)
[5]什么是科学?[J]. 吴国盛.  民主与科学. 2016(04)
[6]迷信与伪科学网络传播状况及对策研究[J]. 庞晓东.  科普研究. 2015(06)
[7]浅谈自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利与弊[J]. 邹冰洋.  科技传播. 2015(22)
[8]科学概念层次分析:价值、变量与模型[J]. 张玉峰,郭玉英.  物理教师. 2015(11)
[9]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模式之争及其启示[J]. 陈振华.  高等教育研究. 2014(09)
[10]伪科学的属性、特征和判断标准[J]. 李醒民.  民主与科学. 2014(02)

博士论文
[1]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 刘津池.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当代中国教育的应有价值取向研究[D]. 薛忠祥.山东师范大学 2009
[3]哲学视野中的科学传播受众研究[D]. 黄时进.复旦大学 2005
[4]论教育叙事[D]. 林德全.华东师范大学 2005
[5]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比较研究——兼议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D]. 周丽昀.复旦大学 2004
[6]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 郭长江.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社会事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 王礼.湖南师范大学 2015
[2]科学哲学视野下的伪科学[D]. 刘健.北京化工大学 2012
[3]伪科学传播问题及对策研究[D]. 夏倩茹.成都理工大学 2012
[4]伪科学的社会效应及其社会控制研究[D]. 熊春红.成都理工大学 2012
[5]科学精神在当代中国的缺乏与重构[D]. 郑雅升.太原科技大学 2010
[6]科技传播中的伪科学现象分析[D]. 吕媛媛.大连理工大学 2009
[7]伪科学的实质、成因与防治对策的研究[D]. 罗晰.武汉理工大学 2008
[8]对我国科技非理性崇拜的反思[D]. 杨勇.大连理工大学 2007
[9]科学视阈下的伪科学[D]. 马艳.东华大学 2007
[10]论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D]. 周莉.武汉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53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953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1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