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微博侵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4 01:55
作为“公民麦克风”的微博已经衍生成为社会民意表达的主要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选择通过微博来参与讨论当前社会的热点事件和焦点问题,微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微博迅速发展,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们同完全超出自己生活物理空间的人们展开各种频繁的沟通和交流,使得人们真正进入到了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的状态之中。与此同时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注册就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广播出去,用户拥有了很大的自主话语空间,这种媒介的极大丰富和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达,使得信息的数量呈几何级数的增长。然而微博的新特点使得传统的把关功能出现了弱化甚至是转移,微博的把关功能逐渐转移到微博用户的手中,但是由于用户的媒介素养、道德水平、政策法规等参差不齐,不可能像专业媒体工作人员那样对信息进行严格把关和核实,所以极易导致低俗甚至是侵权的虚假信息的产生和泛滥,这也就使得微博侵权现象频繁发生。所谓微博侵权笔者认为是指:新闻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通过微博这种新媒介,以语言、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发布了有损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不当内容,从而使其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利受到损害的民事违法行为。微博侵权的特点:微博侵权主体具有较大...
【文章来源】:渤海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选题背景
2. 选题意义
(二) 我国网络舆论研究综述
1. 关于微博的研究情况综述
2. 关于新闻侵权的研究情况综述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一、 相关概念理论研究
(一) 微博
1. 自媒体的界定
2. 微博
(二) 微博侵权
1. 微博侵权的界定
2. 微博侵权的构成要件
3. 微博侵权的类型
(三) 网络言论自由与微博侵权的冲突
二、 微博侵权现状分析
(一) 微博发展现状
(二) 现阶段微博侵权的特征
1. 微博侵权主体具有较大的不可识别性,举证难度增大
2. 侵犯的权利客体具有多元性,包含个体权益与公共权益
3. 微博侵权具有很强的即时性
(三) 微博侵权的危害
1. 微博侵权指向性更加明确,造成的个人损害更加直接
2. 微博侵权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危害巨大
3. 微博侵权易引发舆论恐慌,从而影响社会秩序
(四) 微博侵权案例
1. 金山与 360“口水战”侵权事件
2. 东莞市首宗诉微博侵权案
3. 张朝阳微博直播社交名媛大 S 婚礼涉嫌侵权
三、 微博侵权的原因分析
(一) 微博侵权相关立法不健全,不能合理的规制微博侵权行为
(二) 某些人为了炒作、出名等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三) 网络传播主体多元化,普通民众媒介素养不高
(四) 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增加了微博侵权的可能
(五) 信息更新速度快,微博“把关人”作用弱化
四、 微博侵权的应对策略
(一)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制微博侵权行为
(二) 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净化微博环境
(三) 提高普通民众媒介素养,提升全民道德水平,强化维权意识
(四) 网络实名制,制约博友的不当言行
(五) 加快微博审核技术革新,严格把关
(六) 微博管理人员可适当的设置议事日程,适当引导博友言论
(七) 各阶层的“意见领袖”,应该承担起更重的社会责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2955915
【文章来源】:渤海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选题背景
2. 选题意义
(二) 我国网络舆论研究综述
1. 关于微博的研究情况综述
2. 关于新闻侵权的研究情况综述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一、 相关概念理论研究
(一) 微博
1. 自媒体的界定
2. 微博
(二) 微博侵权
1. 微博侵权的界定
2. 微博侵权的构成要件
3. 微博侵权的类型
(三) 网络言论自由与微博侵权的冲突
二、 微博侵权现状分析
(一) 微博发展现状
(二) 现阶段微博侵权的特征
1. 微博侵权主体具有较大的不可识别性,举证难度增大
2. 侵犯的权利客体具有多元性,包含个体权益与公共权益
3. 微博侵权具有很强的即时性
(三) 微博侵权的危害
1. 微博侵权指向性更加明确,造成的个人损害更加直接
2. 微博侵权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危害巨大
3. 微博侵权易引发舆论恐慌,从而影响社会秩序
(四) 微博侵权案例
1. 金山与 360“口水战”侵权事件
2. 东莞市首宗诉微博侵权案
3. 张朝阳微博直播社交名媛大 S 婚礼涉嫌侵权
三、 微博侵权的原因分析
(一) 微博侵权相关立法不健全,不能合理的规制微博侵权行为
(二) 某些人为了炒作、出名等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三) 网络传播主体多元化,普通民众媒介素养不高
(四) 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增加了微博侵权的可能
(五) 信息更新速度快,微博“把关人”作用弱化
四、 微博侵权的应对策略
(一)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制微博侵权行为
(二) 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净化微博环境
(三) 提高普通民众媒介素养,提升全民道德水平,强化维权意识
(四) 网络实名制,制约博友的不当言行
(五) 加快微博审核技术革新,严格把关
(六) 微博管理人员可适当的设置议事日程,适当引导博友言论
(七) 各阶层的“意见领袖”,应该承担起更重的社会责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2955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955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