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缴制下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8 05:05
2013年,我国改公司资本制度为完全认缴制,认缴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投资与就业,但是股东很有可能会把经营风险转嫁给公司的债权人。认缴制下如何平衡公司、股东与公司债权人三者之间的利益,成为了热议的话题。司法实践中多数判决否定股东出资加速到期,少部分对此支持。学理界对于股东出资加速到期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其中“否定说”和“折中说”在理论上存在缺陷,“肯定说”的观点值得肯定,但“肯定说”缺少对出资加速到期正当性理论依据的进一步拓展。首先,出资义务具有约定与法定的双重性质,法律进行适当干预可以有效的防止股东滥用认缴权利。此外,公司的信用以股东认缴的出资为基础,应加速其出资到期,以偿还公司债权人的到期债权。其次,从民商事法的基本原则来看,公司不能清偿对外债务,股东应当放弃自己的期限利益,提前履行出资。另外,从公司法现代化的趋势来看,赋予公司自治权以加速股东出资到期,能够有效地实现公司的自治,化解公司的资金危机。通过学理分析的整理与法律法规的检索,加速股东出资到期可以采用的路径有多种,但是各种规范路径都难以有效满足现实案件的需要。在域外法中,董事会为中心的股东出资催缴机制可以借鉴。增设出资...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源起
第一节 公司资本认缴制的确立
第二节 案例引入——“上海香通案”
第二章 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界定与困境
第一节 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界定
第二节 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现实困境
一、 公司债权人的保护
二、 股东期限利益的正当性
三、 认缴情形的多样与复杂
第三章 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争议分析
第一节 司法裁判的观点
第二节 学理争议的分析
一、 支持的理论
二、 否定的理由
三、 折中的观点
第三节 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意见
第四节 小结—观点的梳理与总结
第四章 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正当性理论依据拓展
第一节 股东出资义务的双重性质
第二节 公司资本信用的弊端
第三节 民商事法基本原则的要求
第四节 公司法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第五章 实现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法律规范路径
第一节 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现有路径批判
一、 参照《破产法》第35条
二、 扩张适用补充赔偿责任制度
三、 扩张适用公司责任财产制度
四、 《公司法》与其他法律的衔接
(一)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
(二) 债权人撤销权制度
(三) 合同无效制度
五、 小结——《公司法》的完善势在必行
第二节 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合理路径——催缴制度
一、 催缴主体的多元化
二、 何时催缴出资
三、 催缴的对象
四、 催缴的效果
五、 催缴的适用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039075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源起
第一节 公司资本认缴制的确立
第二节 案例引入——“上海香通案”
第二章 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界定与困境
第一节 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界定
第二节 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现实困境
一、 公司债权人的保护
二、 股东期限利益的正当性
三、 认缴情形的多样与复杂
第三章 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争议分析
第一节 司法裁判的观点
第二节 学理争议的分析
一、 支持的理论
二、 否定的理由
三、 折中的观点
第三节 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意见
第四节 小结—观点的梳理与总结
第四章 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正当性理论依据拓展
第一节 股东出资义务的双重性质
第二节 公司资本信用的弊端
第三节 民商事法基本原则的要求
第四节 公司法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第五章 实现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法律规范路径
第一节 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现有路径批判
一、 参照《破产法》第35条
二、 扩张适用补充赔偿责任制度
三、 扩张适用公司责任财产制度
四、 《公司法》与其他法律的衔接
(一)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
(二) 债权人撤销权制度
(三) 合同无效制度
五、 小结——《公司法》的完善势在必行
第二节 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合理路径——催缴制度
一、 催缴主体的多元化
二、 何时催缴出资
三、 催缴的对象
四、 催缴的效果
五、 催缴的适用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039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039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