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文化安全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2 23:4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其中的文化安全被视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保障。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碰撞,既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又影响国家文化安全。一些不良因素影响国家文化的自主发展,淡化民族文化特性,甚至影响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主权的安全。对列宁文化安全观的研究,有助于我国妥善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有助于我国在开放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列宁文化安全观是在吸收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理论和俄国优秀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在国际马克思主义运动面临颓势的情况下,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建设需要和苏维埃俄国实际而产生和发展的。列宁文化安全观从文化安全的目标、核心、重点、要素四个部分展开,主要体现为意识形态安全、学术文化安全、文化继承和传播安全。文化安全的目标主要是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消除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保证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文化安全的核心是意识形态安全,主要从构建意识形态安全的领导核心、打牢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基础、夯实意识形态安全的阶级基础以及削弱意识形态安全的宗教影响四个方面维护意识形态的安全...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基本概念与相关关系
1.3.1 基本概念界定
1.3.2 相关关系分析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2 列宁文化安全观的形成
2.1 列宁文化安全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马克思主义发展遭遇危机
2.1.2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遭遇挫折
2.1.3 俄国思想文化状况存在落后成分
2.2 列宁文化安全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2.2.1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安全相关思想
2.2.2 俄国相关优秀文化思想
2.3 列宁文化安全观形成的主观条件
2.3.1 列宁对文化安全探索的不断深入
2.3.2 列宁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视
2.3.3 列宁对俄国文化弊病的清醒认识
2.3.4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3 列宁文化安全观的主要内容
3.1 文化安全的目标
3.1.1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武器夺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
3.1.2 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力量保证社会主义建设
3.2 文化安全观的核心——意识形态安全
3.2.1 构建意识态全的领导核心
3.2.2 打牢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基础
3.2.3 牢固意识形态安全的阶级基础
3.2.4 削弱意识形态安全的宗教影响
3.3 文化安全观的重点——学术文化安全
3.3.1 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的安全
3.3.2 自然科学研究的安全
3.3.3 科学文化遗产的安全
3.4 文化安全观的要素——文化继承与传播安全
3.4.1 民族语言文字安全
3.4.2民族风俗习惯安全
3.4.3 国民教育安全
3.4.4 新闻出版安全
4 列宁文化安全观的当代价值
4.1 列宁文化安全观的理论价值
4.1.1 滋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安全观
4.1.2 拓宽和加深文化安全理论的研究
4.2 列宁文化安全观的实践价值
4.2.1 为探寻意识形态安全的途径提供重要指导
4.2.2 为维护新时代学术文化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4.2.3 为保障文化继承与传播安全提供重要经验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研究情况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开辟新航路的统一——论列宁理论与实践的精神[J]. 俞良早.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8(06)
[2]列宁民族文化建设思想及其现实启示[J]. 李楠,石琳琳.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8(09)
[3]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的四个维度[J]. 门献敏,武治国. 理论学刊. 2018(02)
[4]列宁国家文化安全思想探析[J]. 董前程,张晓霞.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5]文化产业: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J]. 范玉刚. 甘肃社会科学. 2017(05)
[6]马克思政治文化观及其对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启示[J]. 刘晓丽.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7(04)
[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新思想[J]. 李宗建. 社会主义研究. 2016(02)
[8]列宁论宗教的三篇文章研读[J]. 田心铭.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5(01)
[9]列宁意识形态安全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张安,方小年. 理论月刊. 2015(10)
[10]列宁的民族文化观及相关问题辨析[J]. 张祥云.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5(03)
本文编号:3201869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基本概念与相关关系
1.3.1 基本概念界定
1.3.2 相关关系分析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2 列宁文化安全观的形成
2.1 列宁文化安全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马克思主义发展遭遇危机
2.1.2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遭遇挫折
2.1.3 俄国思想文化状况存在落后成分
2.2 列宁文化安全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2.2.1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安全相关思想
2.2.2 俄国相关优秀文化思想
2.3 列宁文化安全观形成的主观条件
2.3.1 列宁对文化安全探索的不断深入
2.3.2 列宁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视
2.3.3 列宁对俄国文化弊病的清醒认识
2.3.4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3 列宁文化安全观的主要内容
3.1 文化安全的目标
3.1.1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武器夺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
3.1.2 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力量保证社会主义建设
3.2 文化安全观的核心——意识形态安全
3.2.1 构建意识态全的领导核心
3.2.2 打牢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基础
3.2.3 牢固意识形态安全的阶级基础
3.2.4 削弱意识形态安全的宗教影响
3.3 文化安全观的重点——学术文化安全
3.3.1 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的安全
3.3.2 自然科学研究的安全
3.3.3 科学文化遗产的安全
3.4 文化安全观的要素——文化继承与传播安全
3.4.1 民族语言文字安全
3.4.2民族风俗习惯安全
3.4.3 国民教育安全
3.4.4 新闻出版安全
4 列宁文化安全观的当代价值
4.1 列宁文化安全观的理论价值
4.1.1 滋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安全观
4.1.2 拓宽和加深文化安全理论的研究
4.2 列宁文化安全观的实践价值
4.2.1 为探寻意识形态安全的途径提供重要指导
4.2.2 为维护新时代学术文化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4.2.3 为保障文化继承与传播安全提供重要经验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研究情况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开辟新航路的统一——论列宁理论与实践的精神[J]. 俞良早.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8(06)
[2]列宁民族文化建设思想及其现实启示[J]. 李楠,石琳琳.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8(09)
[3]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的四个维度[J]. 门献敏,武治国. 理论学刊. 2018(02)
[4]列宁国家文化安全思想探析[J]. 董前程,张晓霞.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5]文化产业: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J]. 范玉刚. 甘肃社会科学. 2017(05)
[6]马克思政治文化观及其对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启示[J]. 刘晓丽.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7(04)
[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新思想[J]. 李宗建. 社会主义研究. 2016(02)
[8]列宁论宗教的三篇文章研读[J]. 田心铭.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5(01)
[9]列宁意识形态安全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张安,方小年. 理论月刊. 2015(10)
[10]列宁的民族文化观及相关问题辨析[J]. 张祥云.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5(03)
本文编号:3201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201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