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基于初中师生需求的湖南省博物馆研学旅行产品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6 03:34
  研学旅行从旅游的视角来看,是旅游业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从教育的视角来看,是提升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目前,我国从各部委到地方都发布了政策鼓励发展研学旅行,但这些政策的具体实施还处于摸索阶段。与此同时,博物馆的各方面建设日趋成熟,其教育的主导职能也得到凸显,借助其在教育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在博物馆进行研学旅行,有利于研学旅行的发展。湖南省博物馆的研学旅行资源非常丰富,且对博物馆教育的沉淀和积累十分丰厚,对研学旅行这种新型的旅游和教育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然而,湖南省博物馆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目前仍处于初步尝试阶段。为了推动湖南省博物馆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本文从初中师生研学旅行需求的角度对省博物馆研学旅行产品的优化路径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实地考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得了多方面的与湖南省博物馆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相关的第一手信息,并从初中师生研学旅行需求的角度,运用昂谱(RMP)分析理论、需求理论、体验经济理论等对所获信息进行了分析,认为湖南省博物馆目前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从“集体性”视角来开发研学旅行产品、忽略了研学旅行产品的“研究性”、研学旅行产品的“...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初中师生需求的湖南省博物馆研学旅行产品优化研究


研学旅行产品主题和学校课程之间紧密联系的重要性对于湖南省博物馆研学旅行产品主题的选择,有40.23%的教师选择了历史类

内容,产品,教师,学生


基于初中师生需求的湖南省博物馆研学旅行产品优化研究20图4-2最喜欢的研学旅行产品主题(2)教师和学生对研学旅行产品内容的需求在对湖南省博物馆研学旅行产品内容的需求调查中,选择实验/操作体验的教师为35.63%,主题参观的为27.59%,野外考察的为26.44%,讲座、网络游戏或多媒体互动的分别为8.05%和2.3%。与教师的选择有所不同的是,学生选择野外考察的最多,占比40.23%;其次为网络游戏或多媒体互动,占比27.73%;选择实验/操作体验的为18.36%;选择主题参观和讲座的分别为10.94%和2.73%(见图4-3)。湖南省博物馆目前的研学旅行产品内容以参观和操作体验为主,还应多设计深受学生喜爱的野外考察、网络游戏或多媒体互动和实验。图4-3对研学旅行产品内容的偏好(3)教师和学生对研学旅行产品形式的需求在湖南省博物馆研学旅行产品形式的选择上,70.11%教师和71.09%的学生都选择了阶梯性课程,29.89%的教师和28.91%的学生选择了一次性活动(见图4-4)。可见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是比较注重知识和课程的内在逻辑连贯性和深入性。图4-4对研学旅行产品形式的偏好(4)教师和学生认为在研学旅行中最需要培养的能力在湖南省博物馆研学旅行过程中,教师认为思维能力培养最重要的占到了43.1%,其次是28.74%选择的创作能力,然后分别为动手能力19.54%和社交能

产品形式,教师,学生


基于初中师生需求的湖南省博物馆研学旅行产品优化研究20图4-2最喜欢的研学旅行产品主题(2)教师和学生对研学旅行产品内容的需求在对湖南省博物馆研学旅行产品内容的需求调查中,选择实验/操作体验的教师为35.63%,主题参观的为27.59%,野外考察的为26.44%,讲座、网络游戏或多媒体互动的分别为8.05%和2.3%。与教师的选择有所不同的是,学生选择野外考察的最多,占比40.23%;其次为网络游戏或多媒体互动,占比27.73%;选择实验/操作体验的为18.36%;选择主题参观和讲座的分别为10.94%和2.73%(见图4-3)。湖南省博物馆目前的研学旅行产品内容以参观和操作体验为主,还应多设计深受学生喜爱的野外考察、网络游戏或多媒体互动和实验。图4-3对研学旅行产品内容的偏好(3)教师和学生对研学旅行产品形式的需求在湖南省博物馆研学旅行产品形式的选择上,70.11%教师和71.09%的学生都选择了阶梯性课程,29.89%的教师和28.91%的学生选择了一次性活动(见图4-4)。可见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是比较注重知识和课程的内在逻辑连贯性和深入性。图4-4对研学旅行产品形式的偏好(4)教师和学生认为在研学旅行中最需要培养的能力在湖南省博物馆研学旅行过程中,教师认为思维能力培养最重要的占到了43.1%,其次是28.74%选择的创作能力,然后分别为动手能力19.54%和社交能


本文编号:3267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267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d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