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学段语文教育中的感受力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8 16:53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当下的小学中高学段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学生学习激情不高、习作练习缺乏真情实感以及答题模式套路化等现象,究其原因,学生感受力低下是其重要诱因之一,“感受力”作为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它的培养需要引起教师们乃至语文界的高度重视。语文教育中的“感受力”是指在平时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激发其生活感受,充分调动其各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学生从而获得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主观感悟能力。这种感悟能力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能较为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本文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研究缘起、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感受力”的概念厘定与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该部分从分析当下小学中高学段学生感受力低下的现状出发,通过查阅与“感受力”相关的文献,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感受力培养的相关研究,发现了感受力培养的研究空间,对“感受力”概念进行了相关的界定,并采用文献研究法、反馈法、观察法和归纳总结法来展开研究。第二部分是现状调查,通过搜集信息、观看课堂实录...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感受力”的概念厘定与影响因素
1.“感受”、“感受力”与“语感”
2.影响“感受力”的诸因素
(四)研究方法
一、感受力缺失:小学中高学段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现状描述
1.缺乏理解的记忆方式
2.套路化的习作练习
3.教师观念的谨小慎微
(二)成因分析
1.感受力培养重视不足,学生缺乏鲜活体验
2.唯理性主义观念盛行,学生缺乏感性训练
3.教师观念守旧、教学手段单一
4.评价功能失调、评价内容呆板
二、小学中高学段语文教育进行感受力培养的意义
(一)感受力培养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
(二)感受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迫切呼唤
(三)感受力培养是提升学生理解力的重要手段
(四)感受力培养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条件
三、小学中高学段语文教育中感受力培养的主要策略
(一)在朗读与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1.训练朗读技巧,披情入境,感受语言的魅力
2.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强化学生的识字动机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
1.鼓励广泛阅读,积累丰富阅读体验
2.找准切入点,定点激发学生感受
3.倡导反复阅读,巩固发掘多层感受
4.利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的思维
(三)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表达力
1.回归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
2.推动学生与自我、他人以及自然万物的对话
3.记录点滴感悟,形成感受力的自我累积
4.修辞手法的往复式训练,鼓励学生创意表达
(四)教学案例设计及分析
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2.教学分析与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策略[J]. 朱玉君. 学周刊. 2020(11)
[2]基于“以学定教”理念下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J]. 陈学宏. 学周刊. 2020(03)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剖析[J]. 刘卷湖. 名师在线. 2019(32)
[4]生活情境,用心体验,真情表达——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培养探析[J]. 魏萍. 华夏教师. 2019(11)
[5]自然人如何成为社会公民?——以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中的“感受力”问题为中心[J]. 李志龙.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6]夸美纽斯与卢梭关于自然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 宋佳楠. 决策探索(下). 2018(05)
[7]论“知人论世”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作用[J]. 陈瑜. 语文建设. 2018(09)
[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感受力[J]. 张学国,张学山. 中国校外教育. 2017(17)
[9]让语文课堂回荡琅琅读书声——试析朗读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缺失及策略[J]. 黄滟艳.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3)
[10]读中悟,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J]. 王剑侠. 课程教育研究. 2015(33)
硕士论文
[1]论桑塔格的“新感受力”[D]. 蒋思洁.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9
[2]小学生作文中的修辞格使用现状研究[D]. 陈黎斐.上海师范大学 2019
[3]对话教学理念下的教师课堂倾听研究[D]. 阮维.广西师范大学 2016
[4]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研究[D]. 范创创.南京师范大学 2015
[5]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研究[D]. 顾婷婷.山西师范大学 2014
[6]从学生感性成长的现状看语文感性教育的回归[D]. 孙李萱.陕西师范大学 2012
[7]试论语感及其培养[D]. 任群英.湖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71965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感受力”的概念厘定与影响因素
1.“感受”、“感受力”与“语感”
2.影响“感受力”的诸因素
(四)研究方法
一、感受力缺失:小学中高学段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现状描述
1.缺乏理解的记忆方式
2.套路化的习作练习
3.教师观念的谨小慎微
(二)成因分析
1.感受力培养重视不足,学生缺乏鲜活体验
2.唯理性主义观念盛行,学生缺乏感性训练
3.教师观念守旧、教学手段单一
4.评价功能失调、评价内容呆板
二、小学中高学段语文教育进行感受力培养的意义
(一)感受力培养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
(二)感受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迫切呼唤
(三)感受力培养是提升学生理解力的重要手段
(四)感受力培养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条件
三、小学中高学段语文教育中感受力培养的主要策略
(一)在朗读与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1.训练朗读技巧,披情入境,感受语言的魅力
2.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强化学生的识字动机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
1.鼓励广泛阅读,积累丰富阅读体验
2.找准切入点,定点激发学生感受
3.倡导反复阅读,巩固发掘多层感受
4.利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的思维
(三)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表达力
1.回归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
2.推动学生与自我、他人以及自然万物的对话
3.记录点滴感悟,形成感受力的自我累积
4.修辞手法的往复式训练,鼓励学生创意表达
(四)教学案例设计及分析
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2.教学分析与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策略[J]. 朱玉君. 学周刊. 2020(11)
[2]基于“以学定教”理念下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J]. 陈学宏. 学周刊. 2020(03)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剖析[J]. 刘卷湖. 名师在线. 2019(32)
[4]生活情境,用心体验,真情表达——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培养探析[J]. 魏萍. 华夏教师. 2019(11)
[5]自然人如何成为社会公民?——以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中的“感受力”问题为中心[J]. 李志龙.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6]夸美纽斯与卢梭关于自然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 宋佳楠. 决策探索(下). 2018(05)
[7]论“知人论世”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作用[J]. 陈瑜. 语文建设. 2018(09)
[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感受力[J]. 张学国,张学山. 中国校外教育. 2017(17)
[9]让语文课堂回荡琅琅读书声——试析朗读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缺失及策略[J]. 黄滟艳.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3)
[10]读中悟,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J]. 王剑侠. 课程教育研究. 2015(33)
硕士论文
[1]论桑塔格的“新感受力”[D]. 蒋思洁.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9
[2]小学生作文中的修辞格使用现状研究[D]. 陈黎斐.上海师范大学 2019
[3]对话教学理念下的教师课堂倾听研究[D]. 阮维.广西师范大学 2016
[4]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研究[D]. 范创创.南京师范大学 2015
[5]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研究[D]. 顾婷婷.山西师范大学 2014
[6]从学生感性成长的现状看语文感性教育的回归[D]. 孙李萱.陕西师范大学 2012
[7]试论语感及其培养[D]. 任群英.湖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71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271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