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4 11:28
  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地方政府以自身信用获取公众信任的能力,是公众对地方政府持信任态度的程度和对其综合能力的评价,是一个地区的“无形资产”和可以量化的社会资源。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总体来说比较高,但是相对于中央政府公信力而言,地方政府公信力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当前,确立一套科学可行的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状况进行有效评估,不仅有利于对地区竞争力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而且可以促使地方政府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采取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本文首先基于公信力、地方政府、政府公信力、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涵,阐释了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本文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的原则,从公信力的构成因素——制度公信力、体制公信力、执行公信力和人格公信力四个维度构建了评价地方政府公信力的24个指标,并设计指标甄别问卷对初始指标进行筛选,甄别后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法规规章的完善程度、行政问责制度、失信惩罚制度、监督举报制度、公共危机预警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决策过程的参与程度、信息实体公开程度、程序公开程度、结果公开程度、地方政策与中央...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第一章 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
    一、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基本理论
        (一) 公信力
        (二) 地方政府
        (三) 政府公信力
        (四) 地方政府公信力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理论
        (一) 评价指标体系
        (二) 建构主义理论
第二章 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构建
    一、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 系统性原则
        (二) 科学性原则
        (三) 可操作性原则
        (四) 有效性原则
    二、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构建
        (一) 制度公信力方面
        (二) 体制公信力方面
        (三) 执行公信力方面
        (四) 人格公信力方面
    三、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甄别
        (一) 指标甄别的方法
        (二) 指标甄别后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设计
        (一) 权重设计的方法
        (二) 赋予权重后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章 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应用
    一、D 市基本情况介绍
    二、D 市政府公信力状况的综合评价研究
        (一) 问卷设计及抽样
        (二) D 市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的数据描述
        (三) D 市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的信度分析
        (四) D 市政府公信力状况的综合评价
    三、提高D 市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建议
        (一) 落实行政问责制度,完善失信惩罚机制
        (二) 健全危机预警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制度
        (三) 建立透明政府,扩大公众参与
        (四) 努力保持政府政策的稳定性
        (五) 培育服务理念,提高行政效率
结论
    一 主要结论
    二 可能的创新
    三 不足之处
    四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1: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的甄别问卷
附录2:D 市政府公信力状况的调查问卷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府公信力现状评价与对策探析[J]. 方向新,杨盛海,刘艳文,李海兵.  湘潮(下半月)(理论). 2009(12)
[2]伦理视域下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J]. 赵伟丽,刘韵清.  学理论. 2009(32)
[3]论行政管理与提高政府公信力[J]. 贺剑勇.  湘潮(下半月)(理论). 2009(10)
[4]论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与对策[J]. 姜鸥.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9(10)
[5]基层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初探[J]. 熊光富.  新西部(下半月). 2009(09)
[6]提高政府公信力与群体性事件之消除[J]. 姚亮,彭红波.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9(09)
[7]论民族主义的建构、重构与解构[J]. 张三南.  世界民族. 2009(04)
[8]弱化与强化: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理论剖析[J]. 李畅,万国威.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09(03)
[9]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问题研究[J]. 赵雪.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05)
[10]政府公信力视角下的危机管理[J]. 袁三军.  法制与社会. 2009(02)

硕士论文
[1]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D]. 韩贤良.内蒙古大学 2009
[2]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地方政府公信力问题研究[D]. 袁丰.吉林大学 2009
[3]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与政府公信力的契合及其互动[D]. 钱小卉.南京师范大学 2008
[4]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D]. 赵君.天津师范大学 2008
[5]乡镇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D]. 殷为.湘潭大学 2008
[6]论我国基层政府公信力对社会稳定的作用[D]. 王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7]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D]. 张晔.湖南大学 2007
[8]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D]. 王冰.郑州大学 2007
[9]浅析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根源及对策[D]. 齐丽娜.吉林大学 2007
[10]公共危机状态下的政府公信力研究[D]. 吴洪彪.河海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84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284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3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