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碳关税”合法性分析及中国的对策

发布时间:2017-04-27 06:08

  本文关键词:“碳关税”合法性分析及中国的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备受质疑的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其中规定了进口那些产自不实行强制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国家的产品要向美国购买额外的排放配额。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指责美国的这一“碳关税”实质上是贸易保护主义,违反了WTO的有关规定。本文认为美国的碳关税与WTO的原则和规则并不冲突。第一,本文逐条分析了GATT的“最惠国待遇条款”、“国民待遇条款”以及“例外条款”,就现阶段来看,不能说美国的碳关税违反了WTO规则。第二,根据美国虾和海龟案的经验,在各国都谨慎制定环境措施的情况下,环境措施的执行有时成了争端解决机构审查的关键。第三,随着国际环境问题日益严峻,WTO在环境与贸易问题上的立场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碳关税事实上已经被新时代所接受。在此情势下,中国需要得出积极应对碳关税的策略。无论是国内碳税,还是碳交易制度,在结合中国现实深入剖析后,本文发现,在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和成本最小化的目标上二者都有可取之处,可以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为我国所用。毕竟,低碳经济将是未来大势所趋。
【关键词】:碳关税 碳税 碳交易 贸易与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96
【目录】:
  • 摘要3
  • Abstract3-5
  • 引言5
  • 一、“碳关税”问题的提出及立法现状5-12
  • (一) 《京都议定书》与碳关税的产生6-7
  • (二) 美国碳关税制度解析7-10
  • 1. 排放配额退还计划8-9
  • 2. 国际储备配额计划9-10
  • (三) 类似制度比较10-12
  • 1. 边境碳调整(Border Carbon Adjustment,BCA)10-11
  • 2. 国内碳税(Carbon Tax)11
  • 3. 多边环境协定(Multilater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MEAs)11-12
  • 二、碳关税与WTO 规则12-26
  • (一) 碳关税与WTO 规则表面相符12-18
  • 1. 最惠国待遇原则12
  • 2. 国民待遇原则12-15
  • 3. 原则的例外15-18
  • (二) 碳关税的执行将是关键18-22
  • 1. 美国虾和海龟案开启了审查“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措施的大门18-21
  • 2. 美国虾和海龟案的关键因素:美国法律的执行21-22
  • (三) WTO 理念的转变:环境与贸易关系的新发展22-26
  • 1. 在国际环境公约方面24
  • 2. 在国内环境措施方面24-26
  • (四) 美国碳关税制度与WTO 规则之预判26
  • 三、中国应对碳关税的若干对策26-41
  • (一) 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26-28
  • (二) 国内碳税(Carbon Tax)28-30
  • 1. 碳税的理论基础28-29
  • 2. 作为碳关税对策的可行性讨论29-30
  • (三) 碳交易(Carbon Trading)30-40
  • 1. 国内碳交易——交易所31-36
  • 2. 国际交易——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36-40
  • (四) 关于对策可行性的总结40-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附件A45-46
  • 附件B46-47
  • 附件C47-48
  • 附件D48-49
  • 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49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淼;WTO规则对低碳经济的约束与激励[D];吉林大学;2011年

2 黄文旭;国际法视野下的碳关税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丹;WTO视野下边境碳调节措施的法律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2 赵雪松;碳关税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赵海艳;碳关税对江苏省工业品出口的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4 杜枭;碳关税视角下中国出口贸易前景[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李丹;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碳关税”合法性分析及中国的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0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30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5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